
7月3日晚,九臺農商銀行公告稱,中金公司將代表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收購所有已發行H股作出自愿有條件全面現金要約, H股要約價為每股H股0.7港元;吉林金控將就收購所有已發行內資股作出自愿有條件全面現金要約,內資股要約價為每股內資股0.63元。
2025-07-04T08:55:10+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公募基金QDII業務的發展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也有助于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未來,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放寬和市場的不斷成熟,預計QDII業務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2025-07-04T08:39:18+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數據顯示,上半年商業銀行共發行52只“二永債”,發行規模達到8125.60億元,同比增長3.43%。按季度來看,二季度銀行“二永債”發行顯著升溫,發行規模為6387億元,環比增長超267%,同比增幅為22.23%。
2025-07-04T08:33:26+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今年以來,險資掀起新一輪“舉牌潮”。據記者梳理,年內險資共進行18次舉牌,已接近去年全年20次的舉牌次數。受訪專家表示,在新會計準則即將全面實施的背景下,通過舉牌上市公司,險企可選擇將投資標的記為長期股權投資并以權益法核算,從而穩定凈資產收益率、降低凈利潤波動。
2025-07-04T08:31:04+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紛紛布局低空經濟保險產品和服務,一系列創新產品相繼落地。業內人士認為,低空經濟保險這一新興業務市場前景廣闊,保險公司需要加強與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的溝通合作、數據共享等,不斷提高承保能力和服務質量。
2025-07-03T08:46:39+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近日,工行、建行、招行等多家大中型商業銀行以及多地農村商業銀行紛紛下架5年期大額存單產品,3年期大額存單投放量也較少。大額存單一直是商業銀行攬儲利器,也是不少高凈值投資者理財的首選,為何現在集體下架?
2025-07-03T08:31:32+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伴隨著2022年4月以來存款掛牌利率的七次下調,中國市場正式進入“1%時代”。在這一背景下,信托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轉型挑戰與機遇。2024年信托業管理信托財產規模逼近30萬億元大關,三分類轉型成效顯著,但同時也面臨著“收入增、利潤降”的經營壓力。
2025-07-02T13:31:42+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今年以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等商業銀行管理層密集調整。同時,銀行業高管選拔任用機制正呈現多元化趨勢,除傳統的內部晉升、跨機構流動外,越來越多中小銀行通過市場化選聘機制公開選拔高管,為組織發展注入創新活力。
2025-07-02T08:45:43+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繼今年4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國有銀行及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等股份行率先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宣布撤銷或不再設立監事會后,多家上市銀行陸續跟進。截至6月30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港股上市銀行瀘州銀行在內,已有17家A股及H股上市銀行宣布擬不再設立
2025-07-01T12:26:08+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與體育賽事合作,保險公司能夠接觸到大量潛在客戶,特別是年輕、活躍的消費群體,有助于優化客戶結構,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從品牌形象塑造角度看,體育賽事所蘊含的激情、活力、拼搏等精神與保險機構追求的積極向上形象相契合。
2025-07-01T08:54:49+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今年上半年,信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持續,多家信托公司因業務違規、管理不善等問題收到罰單。據不完全統計,年內信托機構及個人罰沒金額已達1181.37萬元,涉及中建投信托、陸家嘴信托、國元信托等多家機構,監管“雙罰制”(機構與責任人同步處罰)貫徹力度顯著加強。
2025-07-01T08:39:30+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銀行間市場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已突破1700億元,相較于2024年全年約2225億元的發行規模,今年以來銀行間市場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顯著增長,發行節奏也明顯加快。在此基礎上,近期銀行間市場綠色金融債票面利率呈現持續走低態勢。
2025-07-01T07:55:51+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當前,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迎來關鍵發展節點。據華源證券固收廖志明團隊測算,截至5月末,銀行理財規模合計31.5萬億元,創下新高,標志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5-06-28T14:08:28+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2025年以來,銀行業高管層呈現“密集變陣”態勢。6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年內已有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迎來高管變動,其中,國有銀行新晉高管多為“70后”,“80后”則逐漸在城商行高管陣營中嶄露頭角。
2025-06-27T09:21:13+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業內認為,要理性看待穩定幣,回顧近期表現來看,穩定幣相關板塊暴漲不乏情緒驅動因素,盡管穩定幣在跨境支付等特定領域展現出一定優勢,但難以撼動現有支付體系的主導地位。
2025-06-27T09:17:18+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當資產荒難以消散,當債市波動蠶食傳統“舒適區”的收益——曾經倚重固收資產的銀行理財業,重構投資范式變得迫在眉睫。理財公司人士普遍表示,2025年下半年將通過多元化資產均衡配置、多資產策略,在嚴控回撤的前提下拓寬收益來源,重點看好另類資產與權益類資產。
2025-06-27T08:10:17+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在加強普惠保險體系建設方面,實施方案要求,推進保險公司專業化體制機制建設;豐富普惠保險產品供給,推動農業保險持續“擴面、增品、提標”,開發推廣適應小微企業需求的財產保險、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產品,推動保險公司加大對農民健康保險、養老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人壽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供
2025-06-27T08:05:08+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高政揚建議,多方需協同構建長效機制。首先,在政策層面,監管部門應細化“村改支”操作指引,清晰界定風險處置責任劃分;同時實施差異化監管,通過設置過渡期考核機制,逐步壓降不良率,并對涉農貸款設定比例要求,切實強化對“三農”領域的支持力度。其次,在機制層面,需引入市場化定價機制,鼓勵主
2025-06-26T07:57:45+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表示:“穩定幣不僅提供了可預測的價值尺度和高效的法幣兌換通道,更被廣泛視為傳統金融與加密生態間的價值轉換器。其便捷性和低價性有望推動其在特定應用場景中的使用。然而,穩定幣產業仍需在監管框架的完善中進一步成熟。”
2025-06-25T08:15:29+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
業內人士認為,中長期大額存單難覓其蹤是金融機構在凈息差承壓背景下主動進行負債端改革的結果,反映出銀行成本控制與流動性管理策略發生了調整。此外,低利率環境正迫使銀行全面重塑負債結構與經營模式,促使銀行從單純追求規模向追求質量效益轉變,這一過程將深刻影響銀行業發展格局。
2025-06-24T08:17:07+08:00 更新 標簽: 金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