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機構逐鹿“蘇超”
- 2025年07月01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業內人士表示,通過與體育賽事合作,保險公司能夠接觸到大量潛在客戶,特別是年輕、活躍的消費群體,有助于優化客戶結構,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從品牌形象塑造角度看,體育賽事所蘊含的激情、活力、拼搏等精神與保險機構追求的積極向上形象相契合。
當體育IP成為金融機構有效觸達客群的流量入口,當金融服務成為激活體育消費的核心引擎,“蘇超”賽場不僅見證著數萬觀眾的吶喊狂歡,更成為關于流量變現、生態共建、價值共創的標志性事件。
江蘇銀行在手機銀行開設“蘇超專區”,以免費門票、賽事直播吸引年輕客群;中國平安為南通隊全體球員提供“黃金腿”保險保障;支付寶借冠名徐州隊的契機,聯合政府發放6萬余個數字人民幣紅包,以滿減優惠與支付場景打通金融消費閉環……諸多創新印證著,金融力量已跳出傳統框架,以“共建者”姿態重構體育經濟生態。
銀行:從單一贊助商到共建者
不出所料,“蘇超”單場現場觀賽人數紀錄再被刷新。6月29日,蘇州隊在昆山奧體中心主場對陣揚州隊,43617名觀眾涌入場館,座無虛席的壯觀場面,將賽事的火爆程度推向新的高潮。這個曾經靠“0元送票”起步,甚至推出“買門票送炒飯限量版球衣”以吸引觀眾的賽事,如今已然成為體育界現象級IP。
在綠茵賽場上,除了球員們激烈的角逐,總冠名商江蘇銀行的身影頻繁出現在LED屏幕上,成為本次押寶“蘇超”的最大贏家。
在手機銀行App上,江蘇銀行開設“蘇超專區”:在門票運營板塊,每周二限時推出100張免費門票,激發用戶活躍度;在賽事服務功能上提供直播入口、球員積分榜、文旅消費券發放;在金融嫁接層面,推出信用卡購票折扣、消費滿贈球隊周邊等權益。
在賽事運營層面,除冠名贊助外,江蘇銀行還提供賽事獎金托管、參賽企業融資支持等綜合金融服務,并與今世緣、紫金保險等聯合贊助商形成“品牌矩陣”,通過資源置換、聯合營銷,構建起覆蓋金融、快消、保險的立體傳播網絡。
“江蘇銀行贏麻了”成為行業共識。的確,賽事的持續火爆,為江蘇銀行帶來了龐大的客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關注賽事而下載手機銀行,這不僅直接擴大了客戶規模,還顯著提升了月活度。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時常能看到儲戶留言詢問:在江蘇銀行存多少錢可以獲得“蘇超”門票?
江蘇銀行并非唯一布局體育經濟的商業銀行,近年來,眾多銀行紛紛瞄準體育產業賽道,從不同維度發力。例如,自2017年起,廣發銀行連續六年成為“CBA聯賽官方合作伙伴”,為球迷推出“產品咨詢一手掌握,開卡開戶一次搞定”的服務體驗;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發行國內首張“村BA”聯名借記卡;中國銀行大連市分行參與“2020首屆大連體育產業嘉年華”,推出體育消費券等活動。
從簡單的開卡到發放消費券再到如今的“蘇超專區”,銀行正跳出傳統贊助框架,用金融服務鏈串聯起賽事運營、用戶激活與消費轉化。
在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看來,對銀行而言,應將金融服務深度融入賽事體驗鏈條。可以通過網點、移動端App等自有渠道打造賽事服務樞紐,將賽事信息觸達、互動參與等場景與金融服務無縫銜接,實現觀賽流量向金融服務認知的轉化。同時,可開發屬地化產品,錨定地方賽事凝聚的社區歸屬感,設計結合球隊積分、球迷等級的專屬信貸、理財產品,配套權益積分體系,強化金融服務與球迷身份的綁定。
保險:多維保障覆蓋球員球迷
在銀行深耕場景的同時,保險機構也同樣以“全能守護者”的姿態入局。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論是中國平安、新華保險等頭部險企,還是紫金保險等扎根江蘇的地方險企,以各自優勢深度參與“蘇超”,從核心的球員身體保障、全面的賽事運營風險管理,到現場觀眾保護,構建了多層次、立體化的保障與服務網絡。
“近水樓臺先得月”,在賽事開始之際,江蘇本地的紫金保險便成了“蘇超”官方供應商,為“蘇超”聯賽量身定制賽事綜合責任險、工作人員意外險、公眾責任險等專屬保障方案。
中國平安的入場則頗具戲劇性,在第四輪比賽前,“蘇超”球迷、自媒體博主“叨叨傅”喊話中國平安,“希望平安把專業保障和極速救援帶到蘇超賽場”。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公開回應:“我們早年給國家隊用的‘黃金腿’保險,我建議蘇超的‘十三太保們’值得看一看。”中國平安隨即宣布,正式成為“蘇超”南通賽區官方合作商,為南通隊全體球員提供“黃金腿”保險保障,同時為“蘇超”南通賽區球迷提供觀賽意外險。
此后,隨著“蘇超”爆火全網,一些頭部險企也加入了這場“狂歡”。新華保險于近日宣布成為“蘇超”南通賽區的官方合作商。新華保險表示,將全方位為賽事賦能,從資源支持到服務保障,助力江蘇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國壽財險近日也官宣,和“蘇超”主要承辦單位之一江蘇省體育產業集團公司“牽手”,圍繞體育賽事風險管理場館運營安全保障體育產業投融資支持全民健身服務提升等開啟合作。
保險機構為何紛紛將目光投向這片體育藍海?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指出,其業務邏輯在于借助賽事流量提升品牌影響力,同時深入了解體育產業風險,開發特色保險產品,實現業務多元化轉型。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與體育賽事合作,保險公司能夠接觸到大量潛在客戶,特別是年輕、活躍的消費群體,有助于優化客戶結構,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從品牌形象塑造角度看,體育賽事所蘊含的激情、活力、拼搏等精神與保險機構追求的積極向上形象相契合。借助賽事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可以提升保險機構的品牌知名度,增強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支付機構:發放6萬個數幣紅包
“蘇超”的冠名商之戰,也蔓延至金融科技領域。6月30日,支付寶、花唄一日先后“官宣”,分別冠名“蘇超”徐州隊和無錫隊。支付寶在“蘇超統一考試”選擇題中選擇C選項、選徐州;花唄則以“花唄有41天無息期”的“無息”諧音,對應支持無錫隊。更早一點,同屬“阿里系”的淘寶率先宣布冠名常州隊。
“阿里系”三大品牌冠名商“內戰”,引發“散裝阿里”的戲謔之外,更為值得探討的是,冠名商能從火熱賽事中獲得什么。一直以來,重大體育賽事中的支付場景聚焦在門票購買、周邊商品消費、現場餐飲支付等,這類具有典型的小額高頻特征的支付需求,倒逼支付機構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解決方案,也已成為支付機構拓展市場、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領域。
支付寶這類金融科技公司入場,不僅是出于品牌營銷策略需要,更是對“蘇超”賽場支付生態的深度布局。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基于“蘇超”帶來的潑天流量,為了進一步激活消費市場,早前,人民銀行揚州市分行聯合揚州市各銀行機構等,推出了“揚城惠消費”支付惠民活動和“數字人民幣揚啟新生活”等紅包活動。例如,在“數幣有彩”活動中,消費者使用數字人民幣App在商超、餐飲消費以及生活繳費,可享受“滿50元減20元”的優惠補貼,還有6萬余個“滿20元減5元”消費紅包。
對于冠名“蘇超”的主要原因和在賽場的支付場景布局,北京商報記者向支付寶進行采訪。從反饋信息來看,更多布局集中在聯合政府發放消費券、促消費資金補貼等,為消費者提供包括消費券、立減等消費優惠。
在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看來,支付領域在“蘇超”賽事中呈現政策引導與商業創新雙輪驅動。在政策端,數字人民幣與體育消費深度融合,通過滿減、紅包等活動刺激現場小額支付,助力普惠金融與場景落地;在商業端,冠名球隊,將支付工具品牌與體育IP結合,通過賽事曝光、直播廣告等實現流量轉化,探索“內容+支付”新模式。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蘇超”賽事熱潮帶動的零售消費場景,與支付機構此前重點瞄準的零售路線高度契合,能夠以此次賽事為契機,促進產業鏈上零售消費的繁榮發展。相關機構通過冠名、提供支付服務等方式入局,反映出支付機構對體育事業的高度關注,支付機構可提前研判相關賽事的參賽、觀賽流程,圍繞參與運動隊、觀眾的高頻動線,嵌入對應的消費場景,不斷提高用戶的支付便捷性與效率。
賽場之外掘金體育經濟
從銀行的場景深耕、保險的保障布局到支付機構的“借勢”突圍,體育經濟背后的金融力量正從傳統助力走向創新。
2025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加大體育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著力提升金融服務體育產業發展的專業化能力、強化組織實施保障等三方面提出16項具體舉措,強調了構建覆蓋體育產業全鏈條的金融支持體系的重要性。
正如高政揚所言,金融機構需以“資源互補、價值共創”為原則,構建多層次合作網絡并創新合作維度。與主辦方、贊助商建立戰略協同,聯合開發賽事專屬數字平臺,整合票務、支付、衍生品購買、會員服務,提供支付清算、資金托管及小額信貸支持等。
高政揚進一步指出,在合作形式上,除冠名外,還可以探索以下方式。可共創會員價值體系。可聯合搭建積分互通、權益共享的球迷會員體系,提供積分管理、兌換平臺及金融特權,增強用戶黏性與交叉銷售機會。可聯合開發數字資產與衍生品。可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具有收藏或權益屬性的數字藏品,或聯名發行實體衍生品,提供發行平臺、支付支持及配套金融服務。可提供綜合風險管理解決方案,除球員保險外,為賽事組織方提供活動取消、責任險等保障,并為衍生品交易、票務環節提供信用擔保或支付保障,提升生態穩健性。
除了冠名、保險服務等常見合作形式外,金融機構還應積極探索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劉春生強調,金融機構深化與體育賽事線下在地化融合,可挖掘地域文化融入保險產品,在賽事現場優化服務、設置網點并開展急救等保障,還能舉辦足球培訓等線下互動活動,增強客戶體驗與黏性。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