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經濟催生保險新需求 險企加速布局新藍海
- 2025年07月03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紛紛布局低空經濟保險產品和服務,一系列創新產品相繼落地。業內人士認為,低空經濟保險這一新興業務市場前景廣闊,保險公司需要加強與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的溝通合作、數據共享等,不斷提高承保能力和服務質量。
近日,全國首個面向低空經濟運營管理方的專業運營責任保險產品安翼計劃在蘇州落地。該保險方案由蘇州東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研發,首單為蘇州市盛澤湖全空間無人體系示范島試飛運營場地提供了運營管理方風險保障。
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紛紛布局低空經濟保險產品和服務,一系列創新產品相繼落地。業內人士認為,低空經濟保險這一新興業務市場前景廣闊,保險公司需要加強與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的溝通合作、數據共享等,不斷提高承保能力和服務質量。
推出多種創新產品
為了填補對低空經濟運營管理方這一核心主體的專業風險保障空白,安翼計劃系統構建了覆蓋場地方責任、低空運營管理風險的完整保障體系,并針對低空經濟運營中特有的信號干擾、操作失誤、外部撞擊等風險場景,提供精細化、專業化的風險解決方案。安翼計劃依托蘇州低空服務監管和低空活動運營方等平臺,打造全要素風險感知與智慧化防控。深度接入飛行數據、場地設施、天氣監測等多源信息,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和機器學習模型,實現對低空飛行環境的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
瑞再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低空經濟相關保險產品日益豐富,三成以上的財產保險公司已開展相關業務。險企紛紛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與服務。比如,人保財險與億航智能推出全新全方位低空經濟保險服務體系,為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及其運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保障;中再產險與太保產險共同推出低空經濟第三者責任險;平安產險則在深圳推出平安低空經濟護航者綜合保障方案等。
市場規模或達百億元
瑞再研究院發布的報告認為,低空經濟保險市場規模2035年有望達到80億元至100億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表示,隨著低空經濟快速發展,從產業鏈上游的生產制造到中游的試飛交付,再到下游的運營維護,各個環節都存在大量的保險需求,因此,未來低空經濟保險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
金融監管部門積極引導保險機構創新低空經濟保險產品和服務。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要加強對智能駕駛、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等新領域新賽道保險研究應用。多地金融監管部門也出臺一系列政策引導轄內保險公司主動參與低空經濟發展,不斷拓展保障范圍和服務場景。
某大型財險公司特殊風險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低空經濟的前期實驗階段、產品落地應用階段,以及針對運貨載人的責任等都有相關的保險保障需求。目前,低空經濟相關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產業上游正在蓄勢、發展;中游已發展到一定規模,具有部分保險需求;下游應用場景想象空間巨大,是值得關注的重點領域。
加強與相關方合作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低空經濟保險發展前景廣闊,但行業發展還面臨一些瓶頸。
“低空經濟是新興產業,缺乏足夠的歷史數據,導致保險公司開展相關業務時在風險評估和精準定價方面出現缺少依據、保險產品創新不足、專業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王國軍說,低空經濟保險的發展有賴于保險公司加強與低空經濟產業相關方的合作,應推動數據共享,積累更多歷史數據,為風險評估和定價提供支持,根據客戶的需要推動產品創新,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此外,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為保險業務的開展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和規范。
瑞再研究院報告建議,保險公司應加強對低空經濟的風險研究,不斷完善對風險狀況的理解和認知;加強與低空經濟產業相關方構建合作機制,在數據信息、風險服務、技術應用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