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闖看來,不同地區發展人工智能的著力點各有不同,但本質都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即通過結合自身的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等,充分發揮我國超大的市場規模、強大的制造能力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
2025-08-12T08:21:24+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華峰資本副總裁藍春泉認為,腦科學是跨學科、多領域合作的典型,需要技術研發者、臨床機構、資本、政府通力協作,才能真正促進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落地。相關創業企業需平衡短期生存需求與長期創新目標,避免因資金和市場壓力過早削弱核心技術研發的投入。
2025-08-08T08:53:06+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開源證券機械首席分析師孟鵬飛表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人形機器人首次突破150臺設備同臺展示,覆蓋工業、服務、醫療等場景;工信部會上宣布將深入實施“AI+”行動。若后續產業支持和補貼政策落地,我國有應用場景和全產業鏈的優勢,將帶動機器人產業進入第一個高速發展期。
2025-08-07T09:14:53+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在市場各方發力之下,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技術與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應用場景日益豐富,產業升級進程不斷加快。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下旬,國內現存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達834家,僅上半年新注冊企業就同比增長183.78%。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已經突破70%,預計
2025-08-07T08:59:13+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在產業端深挖場景需求層面,需擺脫“為技術找應用”的慣性,轉向“從場景定技術”。制造業中,不同生產線對機器人的精度、柔性要求差異顯著,企業可聯合車企、電子廠商等下游客戶共建“場景實驗室”,針對具體工序定制機器人解決方案。
2025-08-06T09:43:10+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江磊分析稱,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路徑,應該從文體娛樂這類公眾關注度高的場景切入,這符合新技術推廣的普遍規律。“就像當年飛機剛發明時也是從表演開始,逐步發展到實用階段。”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落地應該分三步走:先發展文體娛樂服務,再進入工業領域,最后
2025-08-05T09:34:27+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作為主辦方代表,藥融圈(醫藥數據服務平臺)創始人王波表示,回顧中國制藥工業十年發展,已從“跟跑”邁向部分領域“領跑”,在創新藥“出海”、CXO(醫藥外包)競爭力、供應鏈韌性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但當前醫藥行業面臨同質化困局,傳統路徑逐漸失效,唯有具備強品牌力與清晰價值主張的“新物種”
2025-08-04T08:59:33+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張孝榮進一步表示,推動各地算力券、數據券等獎補措施落地見效,要放在攻克五大瓶頸的基礎上去開展,發券全過程必須守住“公平準入、鏈上核銷、結果掛鉤、區域互通、安全合規、動態評估”六道關口,防止套利、重復補貼與監管真空的出現。把宏觀謀篇布局與細節精準發力結合起來,共同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
2025-07-30T08:27:16+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在劉興亮看來,中國完善的制造業產業鏈為機器人生產提供了堅實基礎,龐大的應用場景催生豐富的商業化路徑,持續加大的政策支持為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企業以及各地產業集群應結合應用,加速協同發力,推動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5-07-29T08:52:13+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小米AI眼鏡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小米今后將通過優化鏡腿結構設計、采用高效能芯片、數據本地化處理和嚴格的隱私保護策略,致力于打造真正可日常佩戴的AI助手。同時,小米愿意在開放合作的基礎上,推動行業在AI交互、安全隱私、設備兼容等關鍵領域建立共識和標準,共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2025-07-29T08:20:04+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從“走不穩”到“能干活” 我國人形機器人在WAIC秀出“關鍵
在展望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節點時,江磊預計,在現階段,通過優化數據采集精度,機器人可勝任無人零售、銀行導覽等厘米級精度要求的服務工作。3年至5年后,隨著高精度傳感器部署和數據積累,預計機器人將實現毫米級作業精度,拓展至工業制造等專業領域。5年至10年重點突破運動控制與情感交互技術后,最
2025-07-28T09:40:49+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銀發經濟”興起的當下,人形機器人也化身養老助老“好幫手”。今年6月份,具身智能企業星塵智能(深圳)有限公司與深圳市養老護理院達成深度戰略合作。該公司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雙方合作聚焦AI養老機器人研發、多模態數據訓練及智慧照護系統落地,將探索具身智能技術在生活輔助、健康
2025-07-22T08:37:01+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本屆鏈博會上的兩次發言均提到了同一個關鍵詞“機器人”。他認為,AI的下一站是物理,機器人具備推理與執行能力,并且能夠理解物理世界。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來自銀河通用、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加速進化和智平方的四款機器人此次出現在首次亮相的英偉達展臺上。
2025-07-18T09:01:15+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朗新科技通過此次鏈博會,不僅展示了其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協同能力,更以開放合作的姿態,為全球能源供應鏈的穩定、暢通與綠色轉型貢獻了切實可行的“中國方案”。在AI技術與綠色發展理念的雙輪驅動下,全球能源供應鏈正加速邁向更智能、高效、可持續的未來。朗新科技將持續深耕于此,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
2025-07-18T08:18:51+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利好政策的發布,再次引發各界對數字人的廣泛討論。數字人也稱AI數字人,是運用數字技術創造出來且與人類形象接近的數字化人物形象,依賴手機、電腦或者智慧大屏等顯示設備存在,主要可分為2D(二維)數字人和3D(三維)數字人兩大類。
2025-07-08T08:43:54+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如今,國內市場上平均每10臺服務機器人里,就有7臺擁有奧比中光的“眼睛”。“我們注重鉆研核心底層技術,芯片產品經歷了多次迭代,目前已成為全球少數幾家全面布局主流3D視覺感知技術路線的公司之一。”奧比中光創始人黃源浩說。
2025-07-07T09:24:37+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近日,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鋰電企業進軍機器人行業的一系列消息成為業內焦點。鋰電巨頭們正以技術、資本為紐帶,從電池工廠到機器人實驗室,構建一個全新的技術創新生態。鋰電巨頭跨界機器人行業是基于技術積淀與產業協同邏輯。
2025-07-03T08:48:37+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曾芳勤對記者表示,手機行業從“大哥大”迭代到智能手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展過程。公司在消費電子行業深耕近20年,人形機器人產業浪潮現在只是剛剛開始,值得持續投入,公司是在提前布局。
2025-07-03T08:45:24+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跨界人才在AI應用領域具有獨特的復合優勢。”蘇思桐表示,雖然他們的算法基礎可能不及科班出身的AI研究者,但其深耕垂直領域形成的知識壁壘,往往成為技術落地的關鍵門檻。
2025-07-03T08:19:21+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今年以來,DeepSeek引領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潮流,以杭州“六小龍”等初創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力量異軍突起。論壇上,圍繞“中國發展AI的路徑有哪些獨特之處?”“面對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這一路徑又將如何演變?”等話題,與會嘉賓們展開了廣泛討論。
2025-07-02T08:57:19+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