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為了今年科技界的新熱點,其被認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中的重點方向。業內普遍認為,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又一顛覆性產品。
2024-12-24T12:18:11+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論”屢見不鮮。2025年再次被冠上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之名。但筆者認為,這更多像是一種對未來的期待。人形機器人產業不能僅滿足于概念的狂歡,而應理性看待行業現實的處境。
2024-12-24T08:05:45+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今年上半年,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被認為是懸在空中的概念,離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遠?!癆I泡沫”也一度成為業界流行的詞匯。今年下半年以來,AI從爭議中走向應用,隨著多個爆款應用的出現,AI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緊密。特別是AI玩具領域,作為消費應用的AI,受到市場的追捧。
2024-12-23T21:57:24+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2024年,大模型行業充滿變革與挑戰。從“文生文”到“文生視頻”,從單模態到多模態融合,技術不斷突破界限,為各行各業帶來深遠影響。在這場AI(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浪潮中,我國正邁上AI賦能千行萬業之路。
2024-12-23T08:47:58+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近年來,從基礎零部件到整體系統的智能集成,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多個賽道正在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眾多科技企業和科研院校聚集于此,形成強大創新合力,推動人形機器人向更智能、更靈活的方向邁進,并逐步應用于工業生產、醫療護理、教育科研等多個領域。
2024-12-19T08:44:55+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據不完全統計,比亞迪、特斯拉、廣汽集團、小鵬汽車、奇瑞汽車等多家車企已經布局機器人這一新藍海。機構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萬億美元,全球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將達6.48億臺。
2024-12-19T08:41:34+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與數據要素專業委員會主任陳曉華表示,近年來,我國AI領域投融資額度持續攀升,創紀錄交易頻頻出現,風險投資、戰略投資等多種方式并行,為行業加速發展、企業成長壯大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2024-12-18T08:41:32+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作為連接虛擬和現實的橋梁,具身智能被認為是新一波AI浪潮的重點方向,已經成為企業關注的焦點。除了比亞迪以外,目前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美團、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等企業都在積極布局。
2024-12-17T08:24:44+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多家上市公司正在積極布局服務機器人產業鏈。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控制類產品已在服務機器人等領域實現批量供貨,并具備整機能力。公司方面表示,關注人工智能的應用機會,目前在部分個人護理及智能設備端應用,未來將持續通過智能化升級、人工智能算法、人機交互、邊緣AI、機器人產品等方式實現更多場
2024-12-17T08:09:44+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記者了解到,今年,多項與無人零售智能柜相關的團體標準出臺。這些標準涵蓋智能柜識別技術要求、用戶交易視頻隱私保護及智能零售動態柜技術規范等方面,旨在統一智能柜的投放標準,為消費者提供專業、安全的無人零售服務。
2024-12-16T16:43:12+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國內AI音樂大模型企業主要有三類:以字節跳動豆包旗下海綿音樂為代表的大型科技公司,以昆侖萬維旗下的天工SkyMusic為代表的新興大模型廠商,以及以趣丸科技旗下的天譜樂為代表的垂直賽道公司。
2024-12-16T16:42:31+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與數據要素專業委員會主任、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表示,“人工智能+”行動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借助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加強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等措施,可以有效培育和發展未來產業,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024-12-16T08:19:00+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在AI應用產生過諸如在披薩上涂膠水這樣的荒唐建議之后,谷歌加快了技術改進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此類失誤。谷歌首席執行官孫達爾·皮柴表示,Gemini 2.0將能夠進行更類似于人類的推理,同時解決更高級的數學問題,甚至編寫代碼。
2024-12-13T07:54:13+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從行業層面來看,隨著通用人工智能的技術持續突破、供應鏈格局趨于完善、下游應用需求持續打開,疊加政府出臺積極政策、大型企業加快進入等因素,人形機器人有望在2025年進入量產元年并成為市場高增長板塊。同時由于車端與機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較高,已擁有成熟汽車供應鏈體系的企業更有可能在早期量產
2024-12-12T08:12:51+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分析人士認為,海外AI應用增長強勁,國產AI應用增長潛力有望爆發。一方面,美股核心AI應用公司業績增長迅猛,進一步強化AI敘事邏輯;另一方面,國內AI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在教育、辦公等多領域已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建議重點關注國內AI應用增長及變現能力。
2024-12-10T08:58:17+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謝旸看來,中國東部省份的數據中心正在逐步通過算網布局,納入區域間甚至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中的樞紐節點,推動社會算力的并網納管和運營,將算力進一步發展為具有普惠性的社會級服務。
2024-12-06T08:20:02+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隨著AGI技術持續突破、供應鏈格局趨于完善、下游應用需求持續打開,人形機器人行業作為高端制造成長板塊的明珠,2025年將迎來板塊性投資機會,建議關注受益于人形機器人量產的國內一體化關節、減速器、電機龍頭企業。
2024-12-06T08:18:49+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四季度是消費電子旺季,近期,華為、蘋果、榮耀等多家廠商密集發布旗下消費電子產品,與AI(人工智能)相關的功能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12月5日,記者走訪調研時看到,在華為專賣店內,Mate 70系列手機的AI隔空傳送功能吸引了多名消費者現場體驗。
2024-12-06T07:58:20+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在政策暖風吹拂下,上市公司爭相比拼“含AI量”,披露公司相關業務AI落地的舉措和進展。在生產端,眾多公司將AI從附加技術轉變為內生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構建起業務的智能化基礎架構;在產品端,AI從輔助性角色轉變為主導性力量,不斷推動產品創新及市場競爭力提升。
2024-12-05T09:21:19+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加快滲透到各行各業 核心產業規模接近6000億
《報告》顯示,我國初步構建了較為全面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相關企業超過4500家,核心產業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產業鏈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臺、應用等上下游關鍵環節。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正在我國加速落地。
2024-12-03T10:10:37+08:00 更新 標簽: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