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產業崛起 催生保險需求新藍海
- 2025年08月19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在機器人產業高歌猛進的同時,一場圍繞其風險保障的保險創新競速賽正在保險市場悄然打響。不過,從簡單的財產險延伸至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風險保障體系,保險公司需要持續突破風險評估、產品定價、數據打通等一系列難題。
從春晚舞臺上行云流水般翩翩起舞驚艷億萬觀眾,到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硬核競技,機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進人類生產與生活的核心領域。機器人應用場景的爆發式擴張,不僅帶來生產力的躍遷,也催生了一片全新的風險保障需求藍海。
在機器人產業高歌猛進的同時,一場圍繞其風險保障的保險創新競速賽正在保險市場悄然打響。不過,從簡單的財產險延伸至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風險保障體系,保險公司需要持續突破風險評估、產品定價、數據打通等一系列難題。
新市場催生保障新需求
8月17日,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閉幕。在三天的比賽時間里,這些機器人們比拼“更快更高更靈活”的運動極限,更比拼“更穩更準更聰明”的實用本領。
各類賽事項目對機器人的性能考驗極大,與此相伴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如比賽期間,某品牌的機器人突然失控狂奔,徑直撞向場邊的技術人員。人們不禁驚嘆于機器人越來越靈活的動作、越來越強大的功能,但這個瞬間也提醒了人們,當這些鋼鐵身軀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時,不容忽視的風險,該如何應對?
實際上,針對這些情況,保險保障和風險減量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本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由中國人保提供保障,通過貨物運輸險、財產險等保障機器人安全。
機器人應用帶來的風險不僅存在于賽場,服務型機器人在餐廳、酒店等場所為顧客服務時,一旦因故障碰撞到顧客,可能導致人身傷害;物流機器人在倉庫中作業,如果操作失誤撞到貨架或其他貨物,會造成財產損失。這些潛在的第三方責任風險,讓機器人的使用者和所有者迫切需要保險來轉移風險。
保險不僅是風險的“兜底者”,更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機器人應用場景持續擴展,保險保障需求日益增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專家朱少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未來機器人險種應該覆蓋四方面保障內容,機器人產品責任保險,承保機器人產品因設計缺陷造成的第三方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等保險事故;機器人自身的財產損失保險,對于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導致的機器人自身的損壞損失,給予維修或重置費用的經濟補償;機器人網絡信息安全保險,為企業使用機器人過程中因網絡安全事件導致的第一方損失和第三方賠償責任提供經濟補償和風險管理服務;機器人研發保險,為研制機器人新產品過程中的風險投資和科技研發轉化活動提供研發投入損失保障。
保險多場景試水
當機器人的身影從工廠走向大眾視野,從單一功能向多元應用拓展時,新場景也面臨新風險。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工具,正通過持續創新與設計多樣化險種,致力于為機器人產業編織一張全方位的風險保障網。
在比賽場景,中國人保先后為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和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提供保險保障;在消費領域,大家財險宣布為傲鯊智能首款量產型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VIATRIX提供承保服務,實現了保險行業在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領域的嘗試。
在其他應用領域,近期人保財險梅州市分公司成功落地梅州市首單機器人財產損失保險,為梅州科技企業自主研發物流機器人提供1800萬元的風險保障。7月初,寧波市首單人形機器人應用保險成功落地,該保單由人保財險寧波鄞州中心支公司為本地一家生產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企業量身定制,提供涵蓋產品責任險與產品質量險的綜合保障。
從政策層面來說,金融監管總局及地方層面密集出臺政策,推動機器人領域保險產品創新,通過專項補貼等舉措鼓勵保險公司為企業技術攻關提供風險保障。今年5月,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動研發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新興領域的保險產品,切實為企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地方層面,6月寧波發布《寧波市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探索設立人形機器人應用險,對投保保費費率不超過3%的企業,給予不超過保費金額的80%、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補助。同樣在6月,深圳市龍崗區科技創新局公示了2025年科技保險險種備案名單,平安產險機器人產品綜合責任保險、人保財險機器人綜合責任保險等產品上榜。
盡管機器人保險發展前景廣闊,支持政策頻頻,但其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定挑戰,尤其是在缺乏歷史數據支撐的機器人新賽道,保險公司如何突破風險認知局限、實現精準定價,是打開新業務大門的關鍵考驗。朱少杰直言,作為新興的保險業務,保險公司對機器人保險的風險認識需要時間積淀,投保人對保險標的的風險狀況的認識相對處于優勢地位,可能借助于信息不對稱來損害保險公司的利益,保險公司有必要做好逆向選擇或者道德風險的防范。
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進一步分析,由于機器人產業短期內快速興起,缺乏歷史數據,傳統精算技術難以應用;機器人使用情形復雜,一旦發生事故涉及硬件、軟件和操作等眾多主體,責任邊界不清楚,也增加了風險評估的難度。此外,由于機器人技術迭代太快,風險動態變化快,導致相關精算模型也需要進行動態調整,難度加大。
如何破題數據孤島
業內普遍認為,保險公司應加強與機器人企業溝通、合作,強化數據共享機制,為保險產品精準定價提供數據參考,才能有針對性地開發相關保險產品,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的保險需求。
在李文中看來,未來,數據打通需要由保險公司、機器人廠商、機器人重要應用主體共建事故共享平臺,積累風險事故案例和數據,為風險評估提供支撐。同時,開發模塊化保險產品,可以根據不同場景下的風險保障需求進行重新組合調整,以滿足被保險人的需要。此外,保險公司需要配置風險實時監控模塊,以動態監測機器人應用過程中的風險,并進行保險費率的動態調整。
從行業視角,朱少杰認為,做好機器人保險的行業數據共享,需要由保險業協會牽頭構建機器人保險的風險數據共享機制,制定數據采集標準,研究信息脫敏辦法,做好信息安全與商業機密保護,為創新發展機器人保險構建數據積累基石。
當前,機器人滲透率提升,機器人保險市場空間廣闊,無論是工業領域還是消費領域,都有非常大的增量市場。“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催生出巨大的機器人保險業務的發展空間,保險行業值得從機器人的研發、生產、使用的全流程開發保險產品,全面滿足投保人的保障需求,服務制造強國建設。”朱少杰如是總結。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