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
          • IPO新規顯威 5月以來已有20家企業“撤單”

            中喬體育就是典型案例。該公司曾用名“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配飾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銷售,因與前NBA球星邁克爾·喬丹的商標糾紛一案,公司于2021年1月正式更名為中喬體育。

            2024-05-22T09:42:39+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高股息疊加制造業復蘇 資源股上行驅動力充足

            燕翔認為,美聯儲降息一方面帶動金融條件放松,利好各類風險資產,大宗商品中黃金最為受益;另一方面或帶動2024年二季度全球經濟觸底回升,對應大宗商品需求向好,市場提前交易下半年經濟復蘇的“再通脹”預期。

            2024-05-22T09:39:08+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券商密集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 是否有并購重組計劃成焦點

            “目前,券商板塊估值和持倉均處于歷史底部,和行業基本面鮮明錯配,存在較大修復空間,板塊市凈率估值為1.22倍,尚處于歷史底部。建議跟進政策邊際改善、市場景氣兩大變量,把握合并收購、做強做優主線,抓住板塊底部配置機會。”招商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鄭積沙團隊分析道。

            2024-05-22T09:36:56+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監管嚴打上市公司“炒概念”“蹭熱點” 有力維護市場“三公

            鄭彧認為,上市公司在互動平臺上發布的信息應為對已公開披露信息的進一步說明性解釋,而不應該是全新或者未經證實的信息,否則就有可能構成違規行為。

            2024-05-22T09:30:25+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三大交易所密集發函尖銳問詢 上市公司疑點年報“得給個說法

            交易所提出的問題尖銳而細致,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看來,這樣的問詢方式可以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推動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穿透性,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2024-05-21T21:18:50+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四年凈利潤為負值 威爾泰收深交所問詢函

            威爾泰成立于1992年10月,2006年8月2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控股股東為上海紫竹高新區(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壓力、流量、溫度等測量儀表和調節閥、電動執行機構等控制儀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自動化工程服務。

            2024-05-21T21:15:44+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多維度“拷問”財務指標 北交所公司年報問詢重在求“真”

            北交所不僅要求公司說明前五大客戶與應收賬款客戶近三年的銷售金額、銷售方式、期末應收賬款賬齡等,還需要說明兩者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以及是否與公司董監高存在關聯關系、交易是否真實等。

            2024-05-21T09:08:54+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利好政策落地 券商建議聚焦三大主線

            “從銷售市場看,近期政策密集落地有助于市場預期修復,并帶動市場交易活躍度提升。從土地市場看,參考已披露的2024年供地計劃,部分城市商品住宅用地供應規模已有縮減,預期在自然資源部的新要求下,部分城市的土地出讓規模、節奏、方向等均會有所調整。”國泰君安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謝皓宇表示

            2024-05-21T09:05:06+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預期改善 可轉債市場有望延續企穩修復行情

            財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從正股來看,在國內多地房地產政策出臺、4月物價和出口數據改善、外資對中國資產關注度提升等利好因素推動下,A股震蕩走強;從估值來看,大部分平價區間的可轉債估值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或為純債市場調整、權益市場修復背景下,可轉債增量資金增加。“正股震蕩走強和可轉債估值

            2024-05-21T09:03:05+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上交所召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座談會 系統發力推

            借助“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時點,上交所在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下,通過辦座談、提倡議、發規則、搞活動、開直播、做宣傳等一系列工作,深化行業認識,凝聚社會合力,完善機制建設,營造聲勢氛圍,緊密聯系廣大投資者,系統性發力推進投資者保護工作。

            2024-05-21T08:56:35+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中國A股勁吹“監管強風” 撤回IPO企業明顯增多

            趙錫軍表示,由于監管層將“兩強兩嚴”的基調貫穿企業發行上市監管的全過程,持續做好IPO監管、上市公司監管、退市監管,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擬上市企業認真進行IPO的自查自糾,有效遏制了“帶病闖關”、投機上市的行為。

            2024-05-20T22:44:58+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226家公司調入新三板創新層 北交所上市“后備軍”繼續壯大

            全國股轉公司表示,此批進層公司將進一步為創新層注入源頭活水,帶動創新層整體質量提升。下一步,全國股轉公司將全力做好后續批次進層實施工作,進一步靠前服務、加大支持,助力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穩步發展。

            2024-05-20T22:40:38+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佳云科技涉嫌信披違規被立案 曾因未披露關聯交易被出具監管

            深交所還關注到,米修斯系公司與公司董事長郭曉群共同出資設立,2021-2022年,公司未披露出售米修斯股權、后續訴訟調解、股權轉回以及關聯方出售其所持米修斯股權等與關聯方共同投資事項后續重要進展情況。

            2024-05-20T22:33:28+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強化審計機構履職盡責能力 應從三方面著手

            鑒于大華所被江蘇證監局行政處罰,為保持審計工作的連續性,連日來,已有包括友好集團、學大教育、易德龍在內的逾50家上市公司,宣布解除與大華所的2024年度審計機構合作。

            2024-05-20T09:06:16+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上市券商連續兩年全員披露ESG報告 依托綠色金融助力實體經濟

            券商也在不斷提高ESG投研方面的能力。4月22日,中金ESG評級體系在中金點睛平臺正式上線。中金ESG評級通過對上市公司環境、社會和治理進行多維評價,挖掘中國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中信證券則積極探索研究業務新模式,推出針對企業客戶的ESG咨詢服務。

            2024-05-20T09:02:48+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多家上市公司更正數據資產“成績單” 首批“入表”規模降至1

            不論是將“數據資源”調整至“合同資產”還是直接刪除“數據資源”,無外乎把不該計入數據類別的資產擴大化地計入其中或這部分金額連商業合同都沒產生,僅是存貨。

            2024-05-20T08:59:48+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滬市主板公司高質量發展提速:龍頭公司充當“頭雁” “新生

            2024年,滬市主板一批具有穿越周期穩健經營能力的優質企業集中涌現,通過研發創新、降本增效等方式,實現一季度經營業績的穩健增長,曬出了亮眼成績單。

            2024-05-20T08:55:52+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嚴把準入關 新股發行市場正本清源

            “在防止企業以‘圈錢’為目的盲目謀求上市的同時,這些舉措還體現出了對投資者負責的理念,同時有助于真正發現具備創新能力和長期發展價值的優質企業,切實發揮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作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說。

            2024-05-20T08:53:04+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健全制度機制、嚴打違法違規 資本市場織牢織密投資者保護之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商法室主任、研究員陳潔表示,加強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監管是保證證券市場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內容。只有加強監管,才能提高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有效性,才能為投資者的投資活動提供更安全、公平和有效益的市場制度環境,從而切實有效地保障和增強投資者的市場信心。

            2024-05-20T08:47:22+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

          • 券商大集合參公改造產品面臨到期:多只產品再延期 公募基金

            中證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證券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受托資金8.83萬億元,以公募基金和集合資管為代表的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占比達到39.59%,占比高于單一資管業務。

            2024-05-18T12:35:21+08:00 更新 標簽: 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