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商訊>正文內容
          • 滬深兩市成交額再破三萬億 這些資金在買入
          • 2025年08月25日來源:中華網

          提要:展望下半年乃至明年,我們保持樂觀。盡管宏觀壓力猶存,但投資上仍有清晰著力點,核心方向不變,主要聚焦在新質生產力、出海、性價比消費這三條主線。 一、看好新質生產力,我認為新質生產力是驅動下一輪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

          8月25日,A股三大指數延續強勢表現,滬指再創十年新高。截至收盤,滬指漲1.51%,深證成指漲2.26%,創業板指漲3%。滬深兩市成交額史上第二次突破三萬億,今日超過3.1萬億,較上一交易日大幅放量近6000億。上一次,滬深兩市破三萬億還是2024年10月8日,日成交額達3.48萬億元。

          消息面上,周五鮑威爾jackson Hole發言偏鴿派提到就業市場下行風險正上升,今年勞動力增長已顯著放緩,風險的平衡似乎正在轉變。會后9月降息概率從會

          前70%+提升至90%+,市場瞬間沸騰,美股三大指數集體走強,這也對A股形成信心共振,此外,國內貨幣政策操作空間也會因外部壓力緩解而加大,央行降準降息、財政貼息等政策組合拳有望進一步發力。

          方正富邦基金經理喬培濤稱,驅動這一輪行情持續上行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杠桿資金涌入,股市流動性維持充裕,資金做多熱情推動市場逐步向上。近期市場表現活躍,賺錢效應有所顯現,但越是在市場情緒升溫的時候,我們越要保持一份冷靜和理性。投資是一場長跑,不比誰某一階段跑得快,而比誰跑得穩、跑得遠。

          對于增量資金,喬培濤稱,主要有幾方面的資金支持,一方面是大家討論度很高的居民儲蓄資金,從過往數據看,居民存款和非銀存款“一減一增”,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居民儲蓄資金在向股市搬家。

          根據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7月,人民幣住戶存款,也就是老百姓的居民存款大減1.1萬億元,同比多減7800億元;與此同時,非銀存款新增2.14萬億元,同比多增達到了1.39萬億元,創下了自2015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同期最高水平。

          而另一方面,從上交所A股開戶數量上看,中小投資者的開戶數量在7月有一個明顯提升,上交所數據顯示,A股新開戶數196.36萬戶,環比增加19%。

          在喬培濤看來,機構資金加持,包括險資、私募基金、社保等機構投資者紛紛加倉,提升了市場資金量,此外,杠桿資金也是推動此輪牛市的重要支撐力量。

          在低利率以及監管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引導下,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比例上升。根據金融監管總局近日公布的二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達36.23萬億元,同比增長17.4%。值得一提的是,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合計投資股票的資金余額超3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近1萬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險和財產險公司的股票余額為3.07萬億,其中二季度凈增加2513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8.8%,再創近年新高。

          杠桿資金也是主力之一,自8月5日,A股兩融余額站上2萬億關口后持續發力,連續14個交易日破2萬億,截至8月22日,A股兩融余額增至2.16萬億元。兩融余額的增加,也代表了資金、信心和活躍度的提升。

          數據來源:wind,時間區間:2025.5.20-2025.8.22

          展望下半年乃至明年,我們保持樂觀。盡管宏觀壓力猶存,但投資上仍有清晰著力點,核心方向不變,主要聚焦在新質生產力、出海、性價比消費這三條主線。 一、看好新質生產力,我認為新質生產力是驅動下一輪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從宇樹機器人登上春晚到馬拉松、世界機器人大會,其變革性應用前景正從藍圖走向現實,機器人、智能駕駛等皆是其具體落地的縮影。盡管“爆款”應用尚待破繭,但AI對生產生活的深度滲透已不可逆轉,未來投資與研究的主戰場,大概率會在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

          二、看好出海,主要源于中國制造的核心優勢難以撼動。縱然面臨逆全球化挑戰,但制造要素(如國內地產基建轉弱壓低的PPI)與管理的比較優勢持續存在,如中國制造在工程師紅利、基建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光芒無法掩蓋,其更廣更深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仍是大勢所趨。

          三、看好性價比消費,則基于國內經濟邁過拐點后,消費者收入預期將迎來趨勢性改善,從而驅動偏好與結構的轉變——“該省省、該花花”,愿為情緒價值買單,卻不再盲從品牌溢價,正成為新消費圖景。

          風險提示:投研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實際持倉或未來投向保證。觀點具有時效性。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