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國資委:加快打造生物醫藥領域國家隊
- 2025年09月03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在國際化布局方面,國內醫藥企業正從技術跟隨者轉變為全球創新的重要參與者。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抗PD—1單抗H藥已在英國、德國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亞盛醫藥的Bcl-2抑制劑利生妥獲得5項美國FDA孤兒藥認證,在全球市場展現出獨特競爭力。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與中國科學院聯合舉辦中央企業生物科技產業高級研修班。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譚作鈞表示,要圍繞服務健康中國建設,加快發展中央企業生物醫藥產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長周期發展、差異化發展,加快打造生物醫藥領域的國家隊,推動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戰略部署正值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從“量變積累”邁向“質變飛躍”的關鍵期。2025年上半年,國內創新藥獲批數量達43個,同比增長59%,創近五年新高,其中國產創新藥占比高達93%。
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產業升級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迎來政策全鏈條護航的黃金發展期。自2021年以來,從創新藥臨床試驗“30日快速審批通道”到《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推出,構建起“研發—準入—臨床—支付—保障”的完整政策支持體系。國家醫保局同步推進“新上市藥品首發價格機制”,為高水平創新藥設置價格穩定期,從支付端為源頭創新注入持久動力。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司長王小寧此前曾表示,“我們支持高水平的創新藥,在上市初期取得和高投入高風險相符的收益回報,實際上就是比較滿意的一個價格水平,而且對于高水平創新藥,設置一定價格穩定期”。王小寧同時介紹,在創新藥的掛網流程方面,國家醫保局也將給予積極支持,包括一省受理各地通行的“聯審通辦”受理模式,助力新藥快速推向臨床。
市場層面的爆發式增長更為這一戰略提供了現實支撐。醫藥魔方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藥企共完成94筆對海外授權交易,總交易金額為519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36%;2025年上半年,我國藥企對海外的授權總金額已超去年全年,達608億美元,全年增速有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中,三生制藥與輝瑞達成的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合作以12.5億美元首付款,刷新了國產創新藥License-out(對外授權)的最高首付款紀錄。恒瑞醫藥與葛蘭素史克的合作潛在總金額更高達120億美元,彰顯中國創新藥的全球競爭力已顯著提升。
我國創新藥出海邁入新階段
國務院國資委在今年3月進一步明確,鼓勵國有企業在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的領域,運用并購重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加快形成產業影響力。可以預見的是,部分國企可能通過收并購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市場化機制,同時也為民企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
面對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格局重塑的機遇期,國內醫藥企業正以差異化發展策略構建核心競爭力。例如,中國生物制藥聚焦腫瘤、肝病、呼吸系統、外科/鎮痛四大重點領域,布局了一批全球首創(FIC)、同類最優(BIC)產品管線。在呼吸領域,其PDE3/4抑制劑研發進度位居全球第二;肝病/代謝領域的泛PPAR激動劑作為中國首個上市的MASH治療小分子,瞄準全球2億以上患者市場;HER2ADC雙抗TQB2102、CCR8單克隆抗體LM-108等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加速推進臨床轉化。
在國際化布局方面,國內醫藥企業正從技術跟隨者轉變為全球創新的重要參與者。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抗PD—1單抗H藥已在英國、德國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亞盛醫藥的Bcl-2抑制劑利生妥獲得5項美國FDA孤兒藥認證,在全球市場展現出獨特競爭力。
摩根士丹利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生物科技行業正從過去的“跟隨者”,向全球“1到N”創新的關鍵貢獻者轉變,行業估值已重新獲得市場認可。該機構預測,到2030年,創新藥銷售將占中國制藥市場的53%,較2023年的29%大幅提升,年復合增長率達21%。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