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多地發放新一輪消費券激發金秋消費活力
          • 2025年09月03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近期多地啟動新一輪消費券發放,核心目的在于對沖暑期消費回落周期、激發金秋消費活力,同時精準承接暑期消費動能向日常消費場景的平穩過渡。”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9月份作為暑期與國慶之間的消費空檔期,消費需求亟待政策激活。消費券通過“政府補貼+商家讓利”的杠桿機制,放大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緩解CPI低位運行下的消費觀望情緒,為國慶消費旺季預熱蓄勢。

          近期,多地啟動新一輪消費券發放活動。

          比如,寧波市9月1日上午10時起,啟動總額6000萬元的汽車消費券發放活動;濟南市在同日零時啟動下半年第三輪汽車消費補貼活動,并于上午10時發放下半年第三輪零售和餐飲消費券;株洲市則從9月1日起發放800萬元職工專屬消費券,此次活動設置了通用消費券300萬元、餐飲定向消費券350萬元、農文旅定向消費券100萬元及助殘扶殘定向消費券50萬元。

          此外,多地已發布下一階段消費券發放計劃。如廣東省將于9月12日啟動“金秋文旅消費季”惠民補貼活動,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面向廣東本地居民、全國來粵游客及入境游客發放文旅消費券。

          “近期多地啟動新一輪消費券發放,核心目的在于對沖暑期消費回落周期、激發金秋消費活力,同時精準承接暑期消費動能向日常消費場景的平穩過渡。”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9月份作為暑期與國慶之間的消費空檔期,消費需求亟待政策激活。消費券通過“政府補貼+商家讓利”的杠桿機制,放大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緩解CPI低位運行下的消費觀望情緒,為國慶消費旺季預熱蓄勢。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各地消費券重點投向文旅、餐飲、觀賽等服務消費領域。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費結構已從以商品消費為主轉向商品與服務消費并重,文旅、餐飲、體育、康養等服務消費的需求彈性更高。將消費券投向這些領域,能精準對接居民升級型需求,激發更多“非剛性但意愿強”的消費行為。

          “此外,服務消費多為場景化消費,單一消費行為往往能帶動多個相關領域。例如,一張文旅消費券可能同時拉動景區門票、交通出行、酒店住宿、手信購買等多環節消費,從而形成‘1+N’的聯動效應,有助于進一步放大消費券的作用。”付一夫進一步表示。

          洪勇認為,近期各地的消費券投向呈現“大宗牽引、民生托底、文旅賦能”的結構性特征。

          那么,消費券的撬動效應如何?上海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至6月份“樂·上海”服務消費券活動期間,“樂動上海”體育消費券累計核銷2981萬元,其中包括市體育局部門預算資金981萬元,共有857家定點體育場館參與,181萬人次領券,拉動場館直接消費9104萬元,資金撬動比達到3.1倍。

          如何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充分放大消費券的乘數效應?付一夫表示,一方面要優化發放機制設計,結合各地居民消費需求、當地行業發展狀況等現實因素,精準設定消費券使用范圍,并在發放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人群的消費偏好及消費能力,兼顧效率與公平,科學合理地制定發放門檻與優惠力度,同時做到線上線下同步發放,使消費券的獲得與使用更為便利;另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引導,讓更多人了解并愿意使用消費券,并通過舉辦各類主題活動激發消費者對消費券的使用熱情。

          洪勇認為,需構建“場景創新—精準觸達—生態協同”的全鏈條機制。在場景創新上,可借鑒“消費券+數字支付+社交裂變”模式,通過限時秒殺、裂變紅包等玩法提升核銷率;在精準觸達方面,利用消費大數據動態識別高彈性品類與潛在消費群體,實現“券隨人走”的靶向投放;在生態協同層面,推動消費券與商家促銷、金融機構讓利、平臺流量補貼形成疊加效應,并將消費場景向夜間經濟、社區商業、縣域消費下沉,延長消費鏈條。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