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成效未達預期 華熙生物業績困局待解
- 2025年08月28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8月26日,華熙生物披露202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61億元,同比下降19.57%;歸母凈利潤2.21億元,同比下降35.38%;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降幅高達45%。這場業績頹勢背后是核心業務的結構性塌陷:占營收近半的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延續2024年31.62%的下滑慣性,成為業績主要拖累。
昔日“玻尿酸大王”正在經歷業績增長陣痛期。8月26日,華熙生物披露202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61億元,同比下降19.57%;歸母凈利潤2.21億元,同比下降35.38%;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降幅高達45%。這場業績頹勢背后是核心業務的結構性塌陷:占營收近半的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原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延續2024年31.62%的下滑慣性,成為業績主要拖累。而華熙生物押注的新品,尚未能填補傳統玻尿酸產品的需求缺口。
自2024年啟動業務流程與組織改革以來,華熙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燕親自下沉核心板塊管理的舉措未能立竿見影。目前華熙生物正陷入新舊動能轉換的空窗期:既面臨傳統玻尿酸市場萎縮壓力,又未能在新賽道形成競爭壁壘。面對行業新風口沖擊與自身多業務板塊下滑壓力,這場始于18個月前的自救運動,尚未能扭轉業績下滑的頹勢。
核心業務成最大拖累
2025年上半年,華熙生物交出上市以來“最差中報”,營收與利潤雙雙下滑。2025年半年報顯示,華熙生物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61億元,同比下降19.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1億元,同比下降35.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74億元,同比下降45%。
單季度來看,2025年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83億元,同比下降18.4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9億元,同比增長20.89%,凈利潤率實現自2024年一季度以來的首次同比和環比回升。華熙生物將二季度的凈利潤回升定義為“公司盈利拐點正式顯現”。
華熙生物將此次業績下降的原因歸結為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該業務即原來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2024年,華熙生物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已同比下滑31.62%,今年上半年降幅進一步擴大,實現收入9.12億元,同比下降33.97%,占華熙生物主營業務收入的40.36%。作為曾支撐公司業績的“主力”,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的持續縮水直接拉低了華熙生物整體營收規模。
自2019年上市以來,華熙生物營收和利潤始終保持著雙位數增長,但2023年開始,華熙生物的業績開始出現下滑。這一變化背后,也是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業務逐漸顯露疲態。2019—2022年,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始終保持增長態勢,并在2022年迎來高光時刻,當年實現營業收入46.0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2.45%。但隨后的2023年、2024年,功能性護膚品業務開始下滑,營收持續收縮至2024年的25.6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下滑至47.84%,與2022年相比近乎腰斬。
華熙生物方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仍然處于調整周期,在短期內對收入造成沖擊,公司通過主動砍掉低效營銷、重構科學品牌體系、短期犧牲收入等措施,旨在換取長期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核心的護膚品業務外,華熙生物另外兩大業務板塊——原料業務與醫療終端業務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原料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6.26億元,同比微降0.58%,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7.7%;醫療終端業務實現收入6.7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29.77%,同比下降9.44%。三大業務板塊同步下滑的局面,加劇了華熙生物的業績壓力。
華熙生物方面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受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公司原料業務和醫療終端業務在一定程度上承壓,但公司產品銷售量均實現了顯著增長。例如在醫療終端業務板塊,公司直銷渠道占比持續保持在80%以上,三類醫療器械銷售支數同比增長20%。
改革何時拉住下滑的業績
“改革”是這兩年華熙生物的關鍵詞。2024年被華熙生物定義為“變革元年”,公司密集推出多項改革舉措,包括業務流程重塑、組織與人才變革、指標與績效體系變革、推動企業數智化等,試圖通過管理效率提升帶動業務復蘇。
2025年二季度,改革進一步升級。趙燕親自下沉核心業務板塊,直接接手管理品牌與傳播管理中心和BM肌活、米蓓爾品牌,試圖以管理層的直接介入加快戰略落地。
但從業績反饋看,種種調整的效果尚未傳導至經營端,華熙生物依然沒能走出業績下滑區間。華熙生物也在半年報中坦言,“總經理下沉管理后對經營理念、業務方向及人才組織模式進行系統性調整,目前相關調整尚處于初期階段”。
與此同時,華熙生物人員結構也在持續變動。2025年半年報顯示,華熙生物董監高有11人離任,6月份選舉產生了第三屆董事會成員。同時,研發人員較去年同期增加35人,平均薪酬同比下降8.46%,管理費用卻較去年同期增長11.63%。華熙生物對此解釋稱,“公司因組織架構升級帶來約2900萬元管理費用,影響了短期損益,但為公司長期發展夯實了基礎”。
在研發層面,華熙生物繼續加碼。2025年上半年,產生研發費用2.31億元,同比增長15.25%,研發項目相對2024年減少88個,研發投入主要集中于原料(高壁壘的透明質酸產品、生物活性物新產品)與醫療終端業務。
消費醫療行業分析師張從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華熙生物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成效尚未充分顯現。一方面,皮膚科學業務的渠道與品牌調整仍處于過渡階段,實際轉化效率尚需時間檢驗;另一方面,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存在空檔期,傳統玻尿酸市場正面臨萎縮壓力,而新興領域尚未建立起穩固的競爭壁壘,研發投入也尚未有效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華熙生物目前正處于第三次戰略升級中,基礎研發開始向糖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這兩大方向聚集。華熙生物曾多次公開反對“透明質酸過氣論”,表示功能型護膚品業務的下滑并非由于錯過了任何“市場風口”,認為“‘過時論’和‘取代論’完全不符合現代生命科學的前沿走向,改變不了透明質酸和糖生物學未來在細胞外基質ECM和細胞生物學中的核心研究地位,動搖不了其在衰老干預、減齡管理中的巨大轉化應用前景”。
反觀消費者的“新寵”重組膠原蛋白領域,錦波生物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59億元,同比增長42.43%;歸母凈利潤3.92億元,同比增長26.65%。其中,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正在經歷爆發式增長。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