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智造半導體到智煉鋼鐵 AI正在給制造業帶來怎樣變化?
- 2025年08月28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富加鎵業晶體材料部部長 黃浩天:它的良品率從70%提升到90%以上,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直接降低了氧化鎵的生產門檻,可以讓更多的業界同事加入。不僅是先進制造,傳統產業AI賦能也在提速,在河北唐鋼新區生產線,AI生產實現生產流程一圖貫通、生產狀態一圖描述和智能化調控一圖指揮。
來源:央視財經
日前,《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正式發布,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6大行動”,其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是重要的落地場景。《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將人工智能融入戰略規劃、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等,推動產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當前,AI正在給制造業帶來怎樣的變化?
總臺央視記者 平凡:浙江杭州,全球首條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生產第四代半導體氧化鎵的生產線,在1900℃的工作溫度下,人工智能技術可以24小時不間斷控制各項生產參數,最終生產出更高質量和穩定的氧化鎵晶體。
氧化鎵作為極具潛力的下一代半導體材料,長期受高溫揮發分解、結晶環境要求高等難題制約,產業化進程緩慢。通過AI技術,生產線成功實現半導體材料晶體生長的“無人駕駛”模式,未來將實現一萬片的年產能。
富加鎵業晶體材料部部長 黃浩天:它的良品率從70%提升到90%以上,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直接降低了氧化鎵的生產門檻,可以讓更多的業界同事加入。
不僅是先進制造,傳統產業AI賦能也在提速,在河北唐鋼新區生產線,AI生產實現生產流程一圖貫通、生產狀態一圖描述和智能化調控一圖指揮。
中國鋼研副總工程師 孫彥廣:一個月的成本降低1898萬元。
目前,我國粗鋼年產量已經突破10億噸大關,利用AI降本增效的空間巨大,為此,建設行業基礎大模型至關重要,它可以助力AI進入鋼鐵生產的核心領域。
中國鋼研人工智能領域首席專家 張云貴:在一個企業之內,人這個要素互相的知識水平相差都非常大,大模型時代帶來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就是會彌補這個鴻溝。我們通過大模型把能力輸送給產線工人后,產線工人的反饋,會回過頭來優化我們大模型,共同迭代、共同成長的新模式。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