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酒店還能逛展?住宿業玩起“文旅混搭” 體驗感拉滿
- 2025年10月20日來源:央視新聞
提要:商務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促進住宿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17項具體政策,包括培育一批中高端民宿品牌、加快飯店綠色化建設、持續提升經營主體涉外接待能力等。《意見》給我國酒店、民宿等住宿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啟示?行業又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清晨的陽光透過木格花窗,灑在擺放著北魏陶俑的案幾上;老算盤和晉商賬本在民宿一角靜靜陳列,仿佛仍在低語著往日的繁華。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發現,旅途中的住宿不再只是夜宿的驛站,而化身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文化橋梁。一場以“住”為起點的改革正悄然發生。
商務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促進住宿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17項具體政策,包括培育一批中高端民宿品牌、加快飯店綠色化建設、持續提升經營主體涉外接待能力等。《意見》給我國酒店、民宿等住宿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啟示?行業又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剛剛落幕的國慶中秋“雙節”,山西大同迎來文旅接待的“高光時刻”:全市1379家賓館酒店和3554家網約房協同發力,共接待旅客超31萬人次。在這片千年文脈的土地上,住宿不再只是旅途中的驛站,也成為一扇扇可觸摸、可沉浸的文化窗口。
在大同古城核心區,一批民宿品牌深耕本土文化底蘊,將“住”本身打造成一場穿越千年的體驗:它們有的以“華嚴”“善華”等古建筑名稱命名客房,讓游客踏入即感受千年古韻;有的植入晉商文化元素,老算盤、古賬本等復古裝飾遍布空間,盡顯晉商故里風情;還有的萃取云岡石窟神韻,從墻面浮雕到陳設擺件,全方位還原北魏文化肌理。正如某民宿主理人李亞楠所言,讓民宿成為本土文化的載體,是他們打造品牌的核心邏輯。
目前,大同已形成以“古城文化民宿”“云岡石窟主題酒店”“長城邊塞驛站”為代表的特色品牌集群,熱門民宿周末及節假日房源常常提前數周售罄,平峰期精品民宿的入住率也穩定在高位。而面對日益增長的國際游客需求,大同的住宿業也從“硬件適配”邁向“服務升級”,全面提升涉外接待能力。比如推出定制化涉外服務包,提供多語言咨詢、免費機場高鐵站接送、涉外游客專屬旅游路線規劃、贈送特色產品等。多家民宿還推出了“住民宿學歷史”雙語互動服務——民宿內展品標注中英雙語解說,主理人團隊提供基礎外語講解,有不少外國游客因北魏陶俑、晉商票號等展品,主動參與文化交流。
根據商務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住宿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我國住宿業品質化、智慧化、融合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指導意見》從培育經營主體、擴大品質供給、加快綠色發展等六方面,提出17項具體政策,包括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民宿品牌、提升住宿業涉外接待能力、推動住宿業低碳環保發展等。商務部研究院服貿所研究員高寶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融合化、綠色化等正成為住宿業轉型的關鍵路徑。
高寶華:比如融合化發展,以住宿與文娛、旅游、健康、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為主線,打造親子旅行、康養旅居、藝術沉浸、娛樂休閑等主題客房,與非遺項目、演藝演出、體育賽事、戶外運動、旅游景區、地標美食、知名IP等合作打造相關住宿場景。再比如綠色化發展,在加快飯店綠色化建設的同時,還加強與住宿業相關的用水、能源、塑料制品使用、標準研制與實施、活動開展、ESG體系建設等方面的低碳環保發展。
超長假期也催熱了縣域深度游。有平臺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大城市周邊縣域目的地預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1%,更多小城迎來文旅大流量。10月1日至8日,云南建水縣累計接待游客104.0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10.88億元。建水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孔春燕認為,民宿的核心在于傳遞“在地生活方式”。
今年以來,我國密集出臺多項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政策文件,涵蓋銀發旅游、家政擴容、健康消費等領域,并配合再貸款、貼息等金融工具,形成有力的“組合拳”,激發服務消費發展活力。商務部研究院服貿所研究員高寶華表示,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3萬美元,服務消費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未來服務消費將逐步成為主導性消費。
高寶華: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人均GDP達到1.5萬美元時,消費結構將加快從商品消費主導向服務消費主導邁進。當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3萬美元,服務消費已進入提質升級的關鍵時期,住宿業作為生活性服務業和服務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消費、惠民生、穩就業的重要領域,在促進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中發揮重要鏈接和支撐作用。
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住宿業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和短板,如自主品牌建設力度不足、同質化競爭現象突出、綠色化發展水平不高等,亟需發揮部門合力,支持和引導住宿業高質量發展。此次《指導意見》還提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強化治安管理、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確保“生命通道”暢通等配套措施,為行業健康發展筑牢底線。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