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企業應摒棄“各自為戰”
- 2025年10月20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全球人工智能(AI)領域的競爭正加速演進,科技巨頭的每一次戰略握手,都可能影響未來十年的產業格局。近日,OpenAI與半導體巨頭博通達成戰略合作,引發行業高度關注。作為全球估值最高的AI初創公司,OpenAI已先后與甲骨文、英偉達等行業巨頭簽署了總額約1萬億美元的合作協議,
全球人工智能(AI)領域的競爭正加速演進,科技巨頭的每一次戰略握手,都可能影響未來十年的產業格局。近日,OpenAI與半導體巨頭博通達成戰略合作,引發行業高度關注。作為全球估值最高的AI初創公司,OpenAI已先后與甲骨文、英偉達等行業巨頭簽署了總額約1萬億美元的合作協議,覆蓋從算力基礎設施到云服務等多個關鍵環節。在業界看來,這些并非孤立行動,而是著力構建完整AI生態閉環的系統布局。
在全球科技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OpenAI的生態閉環凸顯出生態協同的重要性。筆者認為,這一布局為我國AI產業帶來了三點啟示。
其一,AI產業競爭已從單體企業之間的競爭,升級為產業鏈協同的競爭。
OpenAI的合作路徑清晰表明,AI產業的競爭邏輯正在發生轉變。過去,企業多依靠單一技術或產品尋求突破,追求“單點致勝”。然而,隨著AI系統復雜度的提升,全鏈條協同已成為必然要求:從數據采集、模型訓練到實際部署與應用,任何一個環節的短板都可能形成“木桶效應”,制約整體效能。OpenAI通過與硬件巨頭深度綁定,有效規避了因某一環節受制而導致的“孤島”風險。
對我國AI產業而言,同樣有必要加快從“點狀創新”向“系統布局”的轉變。一方面,相關部門宜持續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創新聯合體,打通從算力、開源框架到場景應用的全鏈條;另一方面,政策層面宜持續引導,促進算力、模型公司與垂直行業用戶深度協同,摒棄“各自為戰”。
其二,AI產業需要在開放合作中構建具有韌性的生態體系。
AI產業具有明顯的網絡效應,封閉自守難以形成規模效應。OpenAI的布局詮釋了“開放即力量”的邏輯:它并未將自身技術棧封閉起來,而是積極與全球開發者共建。這種模式既降低了過度依賴單一合作伙伴的風險,又通過多方參與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與創新活力。
對我國AI產業來說,應在堅持自主可控的基礎上,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今年以來,國內多家企業相繼發布開源大模型,形成了“既開源、又比拼速度”的良性競爭局面。未來,相關企業應持續在開放合作中積累技術話語權,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韌性供應鏈。
其三,OpenAI的布局凸顯出硬件與軟件協同發展的重要性。
算力是AI發展的基礎,軟件算法則是驅動應用的引擎,二者如同飛機的雙翼,缺一不可。OpenAI與甲骨文、英偉達的合作夯實了算力基礎,而通過ChatGPT等產品的持續迭代,又不斷反哺模型優化,形成“算力支撐應用,應用牽引算力”的良性循環。
對我國AI企業而言,應在算力基建與場景應用上同步發力。一方面,需繼續推進智算中心建設,優化算力調度機制,緩解“算力饑渴”;另一方面,宜在金融、醫療、制造業等優勢領域深耕場景,通過真實數據反饋驅動技術迭代。避免“重硬輕軟”或“重技術輕應用”的傾向,讓技術真正扎根產業土壤,開花結果。
總之,面對OpenAI構建生態閉環的動向,我國AI產業應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借鑒其有益經驗,加快從要素驅動向生態驅動轉型。政策引導、企業協同與國際合作三管齊下,構建自主可控、富有韌性的AI產業閉環,這不僅是應對當前“卡脖子”風險的關鍵舉措,更有助于提升我國AI產業整體競爭力。生態閉環不是終點,而是新一輪開放創新的起點。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