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
          • 民航運輸生產回歸自然增長 上市機場航司業績改善

            7月份進入暑運旺季以來,航空運輸生產呈現“客貨雙旺”態勢,民航運輸規模創月度歷史新高。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下半年隨著國際航線的持續恢復,行業供需格局有望持續改善,機場航司的業績表現有望持續改善。

            2024-09-16T08:53:54+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鼓勵民企擔當未來產業發展重任

            發展未來產業,民營經濟要發揮生力軍作用。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未來產業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而廣大擁有“四千精神”的民營企業,能夠適應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在培育未來產業新動能方面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

            2024-09-16T08:22:07+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勢頭穩、支撐足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不斷釋放

            一連串亮點數據表明,我國經濟運行“穩”的態勢沒有改變,實現全年目標具備堅實基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顯示,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5%,較4月份時預期上調0.4個百分點。

            2024-09-15T20:55:59+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消費市場“綠”潮涌動 彰顯經濟回升向好新活力

            “以舊換新既利當下更利長遠。”業內專家表示,一方面,以舊換新能持續助力家電消費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提升消費活力。另一方面,還能實實在在給消費者帶來實惠,提高居家生活的便利度、幸福感。

            2024-09-15T09:18:09+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顯效 市場銷售總體延續恢復態勢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表示,三季度以來,中央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各地陸續出臺了實施細則,隨著這些政策逐漸發力顯效,市場銷售規模繼續擴張,總體延續了恢復態勢。

            2024-09-15T09:11:32+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培育服務消費新品牌:加強業態融合 加碼直播經濟

            培育服務消費新品牌:加強業態融合 加碼直播經濟

            目前,阿里巴巴公益數字人才基地已打造30個直播間,全力孵化“源頭好物夢工廠”本地電商直播品牌,深入挖掘縣域鄉村農品。

            2024-09-15T08:59:10+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澳洲會計師公會亮相2024年服貿會 與多個高校簽署合作備忘錄

            戴賓圖介紹到:“澳洲會計師公會最新一項亞太區內調查發現,近七成亞太區專業人士表示,所在企業的技術投資有助于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受訪者預計在未來一年,將主要利用技術來識別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風險與機會、制定可持續發展報告、以及與持份者溝通。

            2024-09-15T08:29:47+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國家統計局:8月消費市場平穩增長,服務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8月份,消費市場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城鄉市場銷售均保持增長,部分基本生活類和升級類商品銷售增勢較好,線上消費較快增長,服務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2024-09-15T08:26:25+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服貿會的朋友們丨參展商:互惠共享 服貿會助力跨境旅游合作

            吉爾吉斯斯坦參展廠商負責人 卡帕洛娃:我們第一次來參加北京的服貿會,我們是一家代表吉爾吉斯斯坦的旅游公司,在北京是第一次。我們到北京服貿會,想找更多人去吉爾吉斯斯坦旅游,最近中國人到吉爾吉斯斯坦的也特別多。

            2024-09-15T08:14:49+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200余項融合創新成果亮相服貿會

            200余項融合創新成果亮相服貿會

            9月12日,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首都北京開幕,聚焦“共享智慧服務,共促開放發展”,本屆服貿會將有8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設展辦會,450余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線下參展,舉行上百場活動,200余項融合創新成果發布……

            2024-09-12T08:27:34+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汽車、家電以舊換新 消費者如何參與?

            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不斷優化擴圍,拉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銷售。對于消費者來說,在合適渠道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購買新商品,不僅能夠節省成本,還省去了拆舊的麻煩。

            2024-09-11T08:24:32+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補短板拉長板 農機電動化智能化提速

            在政策推動下,我國農機行業補短板拉長板,市場規模不斷擴容。面對行業需求的不斷變化,A股農機公司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向大型化、電動化和智能化等方向轉型升級。業內人士表示,隨著2024年新一輪農機補貼政策落地,農機購置需求有望進一步激發。

            2024-09-10T08:14:20+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以竹代塑撬動大市場

            一段時間以來,安徽、四川等地出臺實施方案,推動“以竹代塑”發展。竹子作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以竹代塑”當前頻頻受到關注。

            2024-09-09T08:53:07+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聚焦新興產業 并購重組市場持續升溫

            2024年以來,在一系列支持政策密集出臺的背景下,中國并購市場的活躍度顯著提升,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并購活動不斷出現。業內人士指出,產業并購和科技并購將成為未來A股市場并購重組的重要趨勢。

            2024-09-06T08:36:25+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可穿戴設備不斷出新 消費電子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

            分析人士表示,消費電子正處在短期企穩回暖、AI帶動行業創新周期來臨和巨頭新品催化不斷的三重拐點。AI將加速新硬件形態探索,諸如AR、VR、手表等產品有望探索出新的應用場景,加速消費電子新硬件形態創新。

            2024-09-04T08:25:24+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國務院國資委上線“假冒國企”舉報平臺

            國資委表示,上線舉報平臺是構建誠信守法市場秩序的重要舉措。“假冒國企”問題給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危害和重大風險,嚴重損害國有企業聲譽和社會各方合法權益。此次舉報平臺上線,將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力量,對“假冒國企”行為形成人人喊打的輿論氛圍,進一步營造依法合規、守信經營的營商環境。

            2024-09-01T08:38:51+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服務更趨精細多元 各地持續加強養老服務

            為滿足不斷增加的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各地持續優化、細分養老服務,從老年人需求出發,不斷培養人才,優化服務,讓老年人能夠安心養老、幸福享老。

            2024-08-26T09:26:36+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政策力挺 氫能產業發展空間打開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綠色氫能產業發展白皮書》表示,地方對氫能產業報以極高的期待,根據各地規劃目標,預計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超過10萬輛,加氫站保有量超1千座,綠氫產能將接近100萬噸,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

            2024-08-23T07:59:47+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加強內外資準入政策協同聯動 全面提振內外投資者信心

            劉向東認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高能級開放平臺,可以在自由貿易相關法規政策支持下,主動對接國際經貿高標準規則,開展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包括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探索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試點,率先推動教育、科技、醫療、養老、文化等服務領域的開放,同時完善多元化商事

            2024-08-23T07:50:31+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

          • 監管部門規范互聯網保險業務 嚴打無資質“掛靠”行為

            監管部門強調,互聯網保險業務應由依法設立的保險機構開展,其他機構和個人不得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同時,要嚴格落實互聯網保險產品銷售活動只能通過保險機構的自營網絡平臺開展。

            2024-08-23T07:42:30+08:00 更新 標簽: 經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