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動力IPO迎考 分拆獨立性存疑
- 2025年06月12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聯合動力表示,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原因系公司布局全平臺產品,電機、驅動總成、電源總成等產品尚處于前期開發或者市場開拓階段,該等產品的銷售收入大規模增長前研發費用率相對較高。隨著多款產品成功放量銷售,公司收入快速上升,規模效應逐步顯現,使得2023、2024年度研發費用率顯著下降。
帶領匯川技術(300124)成長為A股千億市值巨頭后,朱興明著手分拆匯川技術子公司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動力”)至創業板上市,從而拓寬旗下資本版圖。排隊近半年后,聯合動力的沖A事項迎來了最新進展,公司創業板IPO將于6月12日首發上會。IPO即將迎考背后,聯合動力報告期內的大額關聯交易以及公司募投項目的合理性,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關聯交易金額占比走高
根據安排,聯合動力創業板IPO將于6月12日上會迎考。屆時公司能否獲得上市委放行,答案也將揭曉。
據了解,聯合動力創業板IPO于2024年12月31日獲得受理,2025年1月13日進入問詢階段。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電驅及電源產品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系匯川技術旗下運營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和電源系統的唯一主體。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匯川技術直接持有聯合動力94.51%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朱興明通過匯川技術間接控制公司94.51%的股份,為公司實控人。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動力目前包括董事長李俊田在內的多名高管,均同時在匯川技術任職。
業績表現方面,2022—2024年,聯合動力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50.27億元、93.65億元、161.78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79億元、1.86億元、9.36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亮眼業績背后,聯合動力報告期內關聯交易金額較高。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公司重大經常性關聯銷售分別約為9.61億元、19.68億元、44.49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9.11%、21.01%以及27.5%。
具體來看,聯合動力上述重大經常性關聯銷售的交易對方為常州匯想與蘇州匯川。其中,蘇州匯川系匯川技術子公司,在2021年新能源汽車業務重組前,其為匯川技術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部分客戶定點名錄所屬主體。報告期內,聯合動力蘇州匯川提供的產品銷售及開發服務的金額分別為9.44億元、3.48億元以及3.8億元。
常州匯想則系聯合動力于2021年與理想汽車旗下北京車和家合資建立的企業,其2022年11月完成股權轉讓及增資事宜,成為公司聯營企業。報告期內,公司向常州匯想提供的產品銷售以及開發服務的金額分別為1635.28萬元、16.19億元以及40.68億元,呈顯著上升態勢。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2022—2024年,理想汽車分別系聯合動力第一、第二、第一大客戶,公司對其銷售金額占比分別約為29.01%、19.93%、34.69%。
募投項目新增產能被追問
招股書顯示,本次沖擊上市,聯合動力擬募集資金約48.57億元,其中,公司擬投資約26.12億元于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建設項目。
聯合動力表示,該項目的建設能盡快地將公司的先進科研技術轉換成生產力,擴大新能源汽車電驅系統及電源系統產品生產能力,緩解未來產品訂單快速提升可能帶來的產能瓶頸壓力,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實現未來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然而,在籌劃募資擴產背后,聯合動力報告期內產能利用率并未達到飽和狀態。具體來看,2022—2024年,公司電驅系統產能利用率分別約為76.88%、84.77%、93.7%;電源系統產能利用率分別約為72.47%、79.65%、73.99%。
在二輪審核問詢函中,深交所也曾對相關問題予以重點關注,并要求聯合動力量化分析募投項目新增產能消化計劃及可行性。公司則在問詢函回復中表示產能消化具備合理性。
與此同時,本次沖擊上市,聯合動力還擬投資8億元用于補充營運資金,然而公司賬上并不缺錢。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賬上貨幣資金約為18.26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約為13.97億元。
針對相關問題,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擴產可能是基于對未來市場的樂觀預期,希望通過擴大產能滿足潛在需求,提升市場份額。而募資補充營運資金,則可能是為了應對業務擴張帶來的資金壓力,確保公司運營的順暢。“盡管公司賬上資金看似充裕,但考慮到擴產、研發、市場推廣等長期投入,以及可能面臨的資金波動風險,募資補充營運資金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資產負債率逐年攀升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末,聯合動力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5.3%、68.45%和73.24%,呈逐年增長態勢。
“相對而言,高負債意味著公司可用于日常運營和投資擴張的資金減少。面對新的業務機會或市場變化,公司可能因資金不足而無法及時作出決策,錯過發展時機。另外,一旦市場環境惡化或經營出現波動,公司可能面臨償債困難,甚至陷入財務危機。”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
聯合動力則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高度重視經營效率,不斷提升資產周轉速度。但是,若公司及主要客戶經營出現波動,特別是公司資金回籠出現短期困難時,公司可能產生一定的短期債務償還風險。
另外,2022—2024年,聯合動力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約為11.37%、6.68%、5.62%,接連下降;對應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約為10.06%、9.5%、7.17%。
對此,聯合動力表示,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原因系公司布局全平臺產品,電機、驅動總成、電源總成等產品尚處于前期開發或者市場開拓階段,該等產品的銷售收入大規模增長前研發費用率相對較高。隨著多款產品成功放量銷售,公司收入快速上升,規模效應逐步顯現,使得2023、2024年度研發費用率顯著下降。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聯合動力方面發去采訪函進行采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