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部險企深度“滲透”低空經濟
- 2025年09月14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從物流無人機穿梭樓宇的快速空投,到農田植保無人機的高效噴灑,再到電力巡檢無人機的精準監測,低空經濟產業正以多元化的深度應用重塑千行百業的運營模式。與此同時,低空飛行活動所面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低空經濟要“飛得起”還要“飛得穩”,保險是低空經濟商業化的“安全底座”。
“平安產險已累計承保超15萬架無人機,提供風險保障超過900億元,為無人機、航空器提供賠付金額超11.7億元。”在2025年服貿會上,平安產險總經理史良洵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從物流無人機穿梭樓宇的快速空投,到農田植保無人機的高效噴灑,再到電力巡檢無人機的精準監測,低空經濟產業正以多元化的深度應用重塑千行百業的運營模式。與此同時,低空飛行活動所面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低空經濟要“飛得起”還要“飛得穩”,保險是低空經濟商業化的“安全底座”。
已承保超15萬架無人機
低空經濟作為“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從政策試點走向規模化應用,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等場景快速落地。不過,低空飛行活動所面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這使得保險在這一領域的作用愈發凸顯。
史良洵透露,平安產險已累計承保超15萬架無人機,提供風險保障超過900億元,為無人機、航空器提供賠付金額超11.7億元。
“平安產險的核心思路是圍繞低空經濟產業鏈的全場景進行布局,通過開發專屬保險產品,一方面滿足低空經濟產業風險保障的需求;另一方面,依托自身技術能力推進風險減量工作,從風險預防、管控到事后保障形成閉環,最終為低空經濟生態提供更全面、更適配的保險服務支持。”史良洵介紹。
在低空經濟保險的風險減量方面,史良洵介紹,公司已聯合中再產險,建立低空經濟新興風險研究院,聚焦低空業態運營全流程中的風險點開展研究,此次平安產險發布了《低空經濟新興風險治理與保險創新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是該研究院的重要階段性成果。
風險保障新需求
雖然低空經濟給保險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但其中的新風險點不容忽視。
《白皮書》提到,與傳統航空和地面交通相比,低空經濟表現出飛行環境復雜度高、飛行頻率與密度高、飛行空域與居民生產生活場景重合度高、航空器新的“三高一新”特點,使其與傳統航空或地面交通的安全問題相比更加難以預測、難以管控,需要建立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與風險預防體系。
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障低空安全不僅需要相關企業的技術攻堅,更需要保險機構發揮風險管理專業優勢,通過精準的風險定價與保障方案,滿足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多元化保障需求。
對于低空經濟風險保障需求,《白皮書》預測,低空經濟保險需求將呈現“全鏈條、高適配、強專業”的特征,不僅覆蓋飛行活動、航空器制造、基礎設施等核心環節,還將延伸至數據安全、通導監系統故障等新型風險領域,對保險產品的精準性與服務的高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織密“安全網”
根據民航局的長期預測,到2035年,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容至3.5萬億元,形成成熟穩定的產業生態體系。此時,低空活動與社會生產生活的融合度達到新高度,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工具,其需求將滲透到低空經濟的每一個細分場景。
基于此,《白皮書》從加強產業經濟聯動方面給出了思考建議:保險業需從創新產品供給、優化業務模式、提升服務能力、完善配套措施等多個維度發力,全方位服務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創新產品供給方面,《白皮書》建議,產品是保險服務的核心載體,創新產品供給需緊密圍繞低空經濟各環節的風險特征,實現從“通用化”到“場景化”的轉變,為不同主體、不同場景提供差異化的精準保障。從提升服務能力角度,《白皮書》認為,面對低空經濟“市場容量大、投保主體類型多、事故多且散”的特點,需打破傳統通用航空保險的服務慣性,構建高效、便捷、全流程的線上化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率與客戶體驗。最后,從助力產業發展維度,《白皮書》認為,保險公司要積極融入低空經濟生態,與政府、企業、高校、行業協會等一道,加強風險研究,推動解決方案創新。同時還要增強保險理賠專業服務、提供風險減量管理服務。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