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海外”雙驅動 風電行業景氣回升
- 2025年07月18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隨著近海風電資源開發已趨近飽和,向深遠海挺進成為海上風電發展的必然方向。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首席產品官、風機與裝備產品平臺總裁婁益民向記者分析:“隨著離岸距離越來越遠,風機本身在海上風電項目成本中的占比會越來越小,但基礎吊裝、海底電纜、海上升壓站平臺等海工成本直線上升,運維成本也呈指數級增長。”
近期,風電企業大金重工、廣大特材等公司相繼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釋放出行業需求回暖、出貨量穩步攀升的信號。同時,上海證券報記者在調研中獲悉,在政策持續引導、行業自律協同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風電行業招標價格已呈現回升態勢,且這一趨勢具備扎實的延續基礎。
從市場數據看,不管是從裝機規模的持續攀升到風機價格的理性修復,還是從陸上風電的穩步迭代到海上風電的加速突破,我國風電行業正悄然啟動從“粗放式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跨越。頭部企業盈利水平的改善,以及海上風電和海外市場的需求釋放,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
多家風電公司半年度業績預增
“下游行業需求整體向好,公司產銷兩旺。”廣大特材在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中如是表示。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67.51%。
從募投項目產能釋放情況看,廣大特材風電齒輪箱零部件項目產能逐步爬坡,訂單持續放量,設備平均利用率顯著提升,帶動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其海上風電鑄件項目通過技術改造、產線優化、工藝降本及產品多樣化布局等舉措,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熔煉產能已實現滿負荷運轉。
大金重工的業績預增則凸顯了海外需求的強勁拉動。該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1億元至5.7億元,同比增幅達193.32%至227.83%。
“公司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全球化戰略布局的深入推進,海外業務實現突破性增長,成為驅動整體業績提升的核心引擎,報告期海外項目交付量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大金重工在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中明確提到。
恒潤股份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報告期內,風電行業景氣度回升,公司風電板塊業務訂單量與銷售毛利率均實現增長。
企業在手訂單數據進一步印證了今年風電行業的熱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金風科技在手訂單總量達51.1GW;截至2024年底,三一重能國內在手訂單已超24GW。“由于今年招標的風機訂單大部分將在明年完成交付裝機,預計明年風機毛利率將出現明顯的整體性回升。”
行業迎來量價齊升態勢
量價齊升是今年以來風電行業運行的核心特征。某風電上游材料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風電整體裝機節奏較往年顯著加快,其中海上風電裝機量實現倍增,同時行業招標價格呈現回升態勢。
從價格維度來看,風電行業逐步擺脫低價競爭困境。記者了解到,經歷2024年前三季度的價格探底后,風電行業正逐步走出低價競爭的泥潭。以日前開標的國家電投2025年第二批陸上風電機組規模化采購項目為例,除標段5、6外,其余標段平均價格均突破2000元/kW,較2024年中標價格低點漲幅顯著。分析人士指出,國電投風機中標價的回升,進一步驗證了國內風機板塊自2024年三季度以來呈現的價格回升趨勢。
價格修復的驅動因素,主要來自政策引導與行業自律的雙重作用。光大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認為,今年初發布的136號文(《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重塑了新能源裝機邏輯,推動風電開發及電站銷售市場逐步回暖,該政策明確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電量原則上全部參與市場交易。
2024年10月,國內12家風電整機企業共同簽署《自律公約》,旨在解決低價惡性競爭、合同條款明顯有失公平等行業問題。三一重能表示:“目前行業內整機企業均在遵守公約。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風機訂單中標價格已逐步回升,隨著此類訂單進入交付周期,包括公司在內的整機企業盈利水平有望得到改善。”該公司還補充道,2025年1月至5月,國內風機招標價格水平較2024年全年平均水平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以陸風訂單為主,預計風機價格回暖趨勢將持續。
從量能維度,目前風機裝機與訂單規模同步擴張。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5年1月至5月,國內新增風電裝機量達46.28GW,同比增幅134%。
“兩海”拓寬行業成長邊界
在行業利潤空間逐步修復、供需格局持續向好的背景下,海上風電與海外市場構成的“兩海”市場,有望為風電行業打開長期需求空間。
“目前國內深遠海海上風電正處于發展初期。”三一重能相關人士表示,海風“單30”政策的出臺,打開海風中長期巨大的成長空間。預計2025年及“十五五”期間,海上裝機容量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未來海上風電將成為國內新能源裝機容量增長的重要部分。
隨著近海風電資源開發已趨近飽和,向深遠海挺進成為海上風電發展的必然方向。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首席產品官、風機與裝備產品平臺總裁婁益民向記者分析:“隨著離岸距離越來越遠,風機本身在海上風電項目成本中的占比會越來越小,但基礎吊裝、海底電纜、海上升壓站平臺等海工成本直線上升,運維成本也呈指數級增長。”
基于這一特點,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優成為行業核心訴求。婁益民認為:“深遠海風電發展的關鍵在于‘穩’而非‘快’,極致可靠性將成為剛需。唯有通過提升設備可利用率、降低故障率,才能從全生命周期維度攤薄度電成本。”
海外市場方面,歐亞多國持續加碼風電產業支持政策,開發力度顯著加大。“海外風電裝機增長趨勢有望與國內基本同頻,景氣回暖推動海外風機價格穩步回升。本土風機及零部件憑借顯著的性價比優勢、可靠的供應鏈保障能力和日益提升的技術水平,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中信證券電新行業分析師林劼表示。
林劼認為,在國內深遠海風電開工提速與海外風機訂單集中落地的雙重驅動下,本輪風機價格回升及盈利修復具備較強持續性。長期來看,風機環節盈利改善有望向產業鏈中上游傳導,帶動鑄鍛件、葉片等各環節逐步實現盈利修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