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電子>正文內容
          • 寒武紀翻身海光擴張 國產AI芯片大角逐
          • 2025年09月05日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2025年上半年,國產AI芯片持續獲得熱捧,多家廠商業績持續高增。在旺盛的AI推理需求支撐下,國內頭部AI芯片廠商左手積累產成品,右手儲備關鍵材料,以應對未來市場發展。記者梳理公司財報發現,總收入規模與海光信息還有一定差距的寒武紀,在上半年卻與前者的凈利潤規模已經十分接近;海光信息在上半年相比同業,有較大比例花費用在了銷售上;龍芯中科雖然盈利能力依然面臨壓力,但在市場周期回暖進程中,旗下核心產品毛利率表現已經逐漸回歸,近期其攜“三劍客”進入市場,接下來有望看到進一步商用的好消息。

          2025年上半年,國產AI芯片持續獲得熱捧,多家廠商業績持續高增。在旺盛的AI推理需求支撐下,國內頭部AI芯片廠商左手積累產成品,右手儲備關鍵材料,以應對未來市場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公司財報發現,總收入規模與海光信息還有一定差距的寒武紀,在上半年卻與前者的凈利潤規模已經十分接近;海光信息在上半年相比同業,有較大比例花費用在了銷售上;龍芯中科雖然盈利能力依然面臨壓力,但在市場周期回暖進程中,旗下核心產品毛利率表現已經逐漸回歸,近期其攜“三劍客”進入市場,接下來有望看到進一步商用的好消息。

          當然,國內AI芯片廠商的份額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從沐曦股份披露的回復問詢公告可見,政策支持對國內市場采用國產AI芯片有一定驅動,但更大程度還是來自于內生競爭力提升和國內開源生態的密切聯動。

          訂單與存貨“齊飛”

          從收入規模看,分別有CPU和DCU(GPGPU的一種)業務的海光信息一直都在穩健增長態勢中。上半年海光信息實現營業收入54.64億元,同比增長45.21%;歸母凈利潤12.01億元,同比增長40.78%。

          同時,在旺盛的AI推理需求支撐下,正式擺脫“多年虧損”帽子的寒武紀追趕勢頭猛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38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5.3億元,同比增長295.85%。

          寒武紀無論從總資產還是營收規模都與海光信息有一定差距,但在凈利潤層面實現了快速接近。寒武紀在公告中提到,凈利潤大幅增長源于營業收入增長,期內公司在持續拓展市場,助力人工智能應用落地。

          相比之下,收入規模有限的龍芯中科,盈利能力也在持續改善。公告提到,公司發展的主要矛盾開始從產品研發端轉向市場銷售端,營收開始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4億元,同比增長10.9%;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94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2.38億元,同比下降23.53%。

          其中,傳統優勢的安全應用工控市場恢復增長,上半年8722.93萬元營收已經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信息化類芯片營收1.15億元,同比增長5.01%,65.45%的毛利率對公司整體盈利能力有拉動作用;公司持續調整收入結構,減少了整機型解決方案銷售。最終實現毛利率42.44%,同比提高12.77個百分點,正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

          頭部AI芯片公司收入快速增長的另一面,是延續了一季度態勢,仍在積極儲備存貨,代表未來訂單兌現空間的合同負債表現同樣強勁。

          寒武紀在上半年有存貨26.9億元,占總資產比例31.95%,去年末則占總資產的26.41%,期內比上年期末增加51.64%。根據披露,主要為本期產成品增加所致。

          合同負債的增長更為迅猛,期內為5.43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的6.45%,去年末占總資產比例僅0.01%,財報顯示,這主要因截至期內,公司預收合同款項相比上年期期末增加61223.22%所致。

          海光信息有類似表現,公司上半年合同負債大幅增加242.1%至30.91億元,占總資產比例9.57%,主要為收到客戶預定合同貨款。存貨方面也在提前準備,期內公司有60.13億元存貨,相比去年末增加10.84%,占總資產的18.62%。拆解來看,存貨中增加最多的為產成品和原材料。

          國內AI芯片廠商積極增加存貨,均有戰略性發展考慮。

          根據沐曦股份披露,在一季度公司的原材料構成中,HBM(高帶寬內存)和晶圓是整體原材料賬面余額中占比最高的細分類目,近兩年來,二者之和幾乎構成了原材料主要來源。尤其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存貨中HBM占比大幅提升到1.23億元,占整體原材料的63.73%。

          沐曦股份在回復上交所問詢的公告中提到,公司核心原材料晶圓、HBM的采購周期(從下單至交付)平均為6個月左右,采購周期較長且不可避免受到國際供應政策和供應商產能分配的影響,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因此提前備貨比例較高。

          典型如HBM,目前全球技術最前沿的HBM主要由SK海力士、美光和三星供應,三者都為海外供應商,由此提前儲備一定存貨,實則在情理之中。

          此外,存貨變化還有季節性因素影響。沐曦股份提到,公司在一季度的原材料占比由7.78%上升至21.64%,主要原因為在2025年一季度集中大量備貨原材料,而2024年期末處于原材料備貨空窗期。

          應對成長挑戰

          當然,相比GPU巨頭英偉達的絕對領先市場地位,國內AI芯片廠商仍有較高提升空間。目前國內采取了不同技術路線爭奪市場的方式,且開放生態、產業鏈深度協同是其中關鍵。

          國內AI芯片參與者并非全部擠在GPU賽道,目前與英偉達相同路線競爭的主要玩家包括海光信息、沐曦股份、天數智芯、壁仞科技、摩爾線程等;另一個不容忽視的ASIC定制化芯片市場,差異化競爭思路更為明顯,參與者則包括華為海思、寒武紀以及國內科技巨頭生態鏈中企業如昆侖芯、平頭哥等。

          相比通用計算場景,ASIC芯片可以針對特定AI推理場景進行定制化設計,因此近兩年來愈發受到云計算廠商如Meta、亞馬遜等公司青睞,這也是國內ASIC芯片備受關注的原因。

          目前國內頭部AI芯片廠商的商業化都取得了一定進展。

          根據Bernstein Research數據,英偉達和AMD在2024年中國AI加速芯片市場中分別占據66%、5%份額;國內企業中,華為海思占約23%份額,沐曦股份市場份額約為1%。根據IDC數據,2024年中國數據中心加速芯片市場中,出貨量在10000張以上的GPU公司(不含ASIC芯片公司)包括英偉達、沐曦股份和天數智芯。

          寒武紀提到,公司產品持續在運營商、金融、互聯網等多個重點行業規模化部署并通過了客戶嚴苛環境的驗證。

          海光CPU系列產品兼容x86指令集以及國際上主流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應用于電信、金融、互聯網、教育、交通等行業;海光DCU系列產品可廣泛應用于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商業計算等應用領域。

          龍芯中科在上半年更是發布了備受矚目的3C6000系列產品。根據官方說法,其綜合性能達到2023年市場主流產品水平,對標英特爾公司這一年發布的第三代至強可擴展架構服務器芯片。

          公司將接下來進入市場的重點產品稱為“三劍客”,在公告中提到,將探索基于3C6000系列CPU的存儲服務器、網絡安全設備、密碼服務器等專用服務器市場,探索基于2K3000/3B6000M系列CPU的云終端、云筆電等專用終端市場。

          當然,目前面臨的挑戰依然是顯性的,沐曦股份在回復問詢函時進行了闡述。

          例如在采購方面,目前國內互聯網企業采購GPU仍以可售的國際產品為主,國產GPU占比較低且多數集中于推理場景,訓練場景需要更大規模集群測試的時間與資源投入,因此國產GPU產品導入較慢。雖然國產GPU依托通用型架構優勢,具備兼容CUDA的理論基礎及路徑可行性,但生態適配、迭代和培育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當然對于沐曦股份來說,自身的劣勢在于,目前在互聯網企業客戶開拓及產品導入方面,相比部分國內友商進度有所滯后。這類廠商在部分推理場景下可能會使用國產算力芯片,但通常也是優先選擇自有產品或者扶持其投資的生態鏈企業。

          當然,該公司也是國內少數真正實現千卡集群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GPU供應商,并正在研發和推動萬卡集群的落地,目前已成功支持128B MoE大模型等完成全量預訓練。

          據介紹,沐曦股份的算力網絡覆蓋國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運營商智算平臺和商業化智算中心,下游應用領域覆蓋金融、交通、能源、醫療健康、大文娛等行業。

          公司正在進行功能測試,預計于2025年底進入風險量產的曦云C600系列,已經與多家頭部互聯網大廠或AI大模型廠商、國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金融、能源、交通等客戶推進接洽交流、產品評測等,頭部服務器OEM廠商也在積極適配曦云C600樣片。該系列還增加了對FP8數據格式的支持,尤其是FTensor及Tensor轉置指令。

          開放生態加速度

          要真正推動國產AI芯片生態持續規模發展,開放包容的產業鏈環境尤為重要。近期DeepSeek在官方文件中提到,DeepSeek-V3.1使用了UE8FScale的參數精度,其是針對即將發布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就是一種明確表態。

          有國產芯片公司高管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很樂于見到有DeepSeek這類企業,告訴大家哪些是趨勢,這可以讓國產芯片廠商有更多機會與模型廠商發揮協同作用。其公司一方面會沿著DeepSeek為代表的精益求精路線,在有限資源范圍內,盡可能多地推進計算實現;另一方面仍然不可忽視OpenAI“大力出奇跡”的路線。

          海光信息則進一步在推動產業鏈整合。公司在公告中提到,隨著智算服務器從模塊化走向高密度集成化,芯片廠商必須與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協同,實現芯片、整機平臺全程同步研發,推動“硬件—軟件—生態”系統化協同發展。這側面解釋了其與中科曙光進行業務整合的邏輯所在。

          為了更大力度投入生態,海光信息在上半年還產生了大量支出。期內公司銷售費用2.03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0.7116億元,同比增加185.83%;其中增加較多的是市場推廣費,期內為1.106億元,同比增加330.35%。

          公告中解釋,這源于期內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快速擴充市場和營銷團隊,同時推進生態建設令相關市場費用同比有大幅增加。

          此外記者還發現,國內運營商也在大力推動Scale up和Scale out兩條重要技術路線的生態合力,以期更好驅動基于國內AI芯片生態的計算效率提升。

          國產AI芯片自去年以來突飛猛進的發展,是多年來持續大力投入研發、蓄力的結果。隨著國內AI產業生態以開放姿態共同發力,市場份額層面也將不斷進步。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