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公司“扎堆”注冊 具身智能迎來新一輪熱潮
- 2025年09月12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注冊量已突破105家,超過2024年全年注冊總量,較去年同期激增183.78%。業內人士表示,企業注冊熱潮背后,是人形機器人領域訂單規模的持續突破,標志著具身智能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上市公司正裕工業成立合資企業深圳斐博森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金固股份提交注冊全資子公司杭州金固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賽弗特具身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成立……近來,具身智能相關企業“扎堆”注冊。數據顯示,近三個月成立的相關企業已達86家。
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注冊量已突破105家,超過2024年全年注冊總量,較去年同期激增183.78%。
業內人士表示,企業注冊熱潮背后,是人形機器人領域訂單規模的持續突破,標志著具身智能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9月3日,總部位于深圳的優必選公司對外宣布,獲得價值2.5億元的人形機器人采購協議,創下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單筆訂單金額最高紀錄。此前,智元機器人和宇樹科技聯合中標了中國移動旗下公司的“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采購項目”,總金額達1.24億元。業內人士指出,億元級訂單的持續出現,預示著人形機器人產業已從技術研發階段邁入規模化商用的前夜。
技術的快速迭代成為產業升溫的核心驅動力。自變量機器人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潛說:“去年夏天,人形機器人還有很多動彈不得,今年的人形機器人從走路、跑步到打拳、踢球,泛移動操作有了顯著進步,多了許多與人類似的肢體動作。”他認為,算法的進一步成熟和收斂是驅動這一變化的關鍵。
具身智能企業維他動力創始人兼CEO余軼南則將當前機器人的技術發展與智能汽車進行了類比:“我認為,現階段的機器人與智能汽車非常像,有四個重要的部分:先進的傳感器帶來環境感知能力,高集成度的中央計算單元、高功率電機及高容量電池組,加上多模態交互系統,共同構成了人形機器人省時、省力、省心的伴隨體驗。”
梅卡曼德(北京)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邵天蘭透露,該公司機器人累計部署量已達2萬臺,2025年預計部署超過萬臺,服務場景也從制造、物流逐步拓展至服務業,覆蓋汽車、光伏、鋰電、半導體等多個行業,涉及搬運、裝配、測量、焊接等多元工藝。但他認為行業存在短板:“去年全球工業機器人落地僅10萬臺,關鍵瓶頸還是在于智能。智能不在于機器人長得是不是像人,也不在于動作是不是花哨,而在于有沒有自主的動作能力。只有自主性的提升,才能帶來應用場景的拓展。”
享刻智能創始人兼CEO陳震也坦言,具身智能仍面臨多重挑戰:“具身智能系統有四個主要的能力和特點,分別是感知、移動、操作和交互。在移動智能和操作智能方面,行業依然面臨較大的軟硬件挑戰。硬件方面,主要是消費級關節控制難以實現毫米級精度,人形機器人目前只能達到正負兩厘米以內的定位精度,精細化操作的可靠性、可預測性、實時性等問題制約了場景落地。”
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副理事長、北京高精尖科技開發院院長汪斌分析稱:“中國具身智能產業擁有市場規模大、供應鏈成熟和政策支持三大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在基礎研究、核心零部件等方面仍需補齊短板。”
今年以來,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信部等部門出臺措施支持具身智能領域創新發展,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紛紛推出相關產業政策……政策層面的有力支持,讓具身智能企業更加堅定了技術探索的信心。
2025科技創變者大會上發布的《2025中國具身智能產業星圖》顯示,中國具身智能正開啟以“AI+高端制造”為核心的黃金發展期,并形成了“北京重創新、長三角強生態、珠三角促出海”的區域協同模式。
隨著“雙萬兆”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具身智能-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等合作平臺的建立,業內專家預測,未來2年至3年將成為具身智能產業“萬臺級量產、千億級集群、場景全面滲透”的關鍵窗口期。中國具身智能正從技術突破向產業爆發邁進,有望在全球新一輪科技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
同時,業內專家也警示,行業投資過熱會引發同質化競爭等風險,建議強化引導監管、完善產業生態、形成差異化發展路徑,多方合力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