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人工智能上市公司賺錢能力漸顯
- 2025年09月03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隨著AI技術不斷成熟和應用場景持續拓展,人工智能產業正加速邁入價值兌現的關鍵階段。透過多家相關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報可以發現,“技術落地創收”“降本增效減虧”“業務轉型盈利”正成為行業趨勢,“賺錢”能力成為企業關注焦點。
隨著AI技術不斷成熟和應用場景持續拓展,人工智能產業正加速邁入價值兌現的關鍵階段。透過多家相關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報可以發現,“技術落地創收”“降本增效減虧”“業務轉型盈利”正成為行業趨勢,“賺錢”能力成為企業關注焦點。
據Wind資訊統計,2025年上半年,A股102家“人工智能+”領域上市公司中,有83家凈利潤為正,合計達1788.52億元,盈利公司數量及規模同比分別增長3.75%和34.74%。
受訪專家表示,當前,人工智能行業發展重心正轉向可持續商業價值的實現與規模化落地,并沿著“垂直深耕—消費擴展—生態構建”的路徑穩步推進。短期來看,人工智能企業主要在垂直行業中尋求應用突破,同時,定制化服務需求顯著增長,相關企業或通過收取定制開發費、運維服務費及業務效果分成獲得收入;中期階段,多模態大模型和技術融合將推動消費級應用爆發,如依據計算資源消耗、模型調用次數和數據存儲量等維度靈活計費,形成穩定持續的收入來源;長期發展中,通用人工智能有望在交通、能源、工業制造等關鍵領域展露廣泛商業價值,如AI將驅動虛擬經濟、數字孿生城市等新產業生態的形成,盈利模式進一步擴展至虛擬資產交易、場景內廣告、數據服務以及大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運營等多個維度。
盈利態勢持續向好
從上半年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來看,增長成為主旋律。上述102家“人工智能+”領域上市公司中,超六成企業(共64家)實現凈利潤同比提升,直觀反映出人工智能行業盈利態勢持續向好,產業發展基本面愈發穩固。
進一步拆解業績表現可見,既有企業憑借核心業務的爆發式發展,實現凈利潤規模翻倍增長;也有此前處于虧損區間的企業,通過業務調整與策略優化實現虧損幅度收窄,逐步向營收與利潤的正向循環靠攏,行業整體韌性與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數據顯示,上述64家企業中,有13家實現凈利潤同比翻番。其中,拓維信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維信息”)以2262.83%的增幅位列榜首。拓維信息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在人工智能領域,公司加大人工智能計算設備的研發力度,不斷基于訓推一體化、邊緣平臺構建、模型應用算法優化等提升計算產品性能、豐富產品矩陣,打造了多款具備差異化優勢的邊、端側智能硬件產品。
此外,除了行業頭部企業盈利改善,尾部企業也呈現“扭虧向好”的局面。在2024年上半年處于虧損狀態的22家企業中,2025年上半年有10家實現虧損幅度收窄,有9家企業實現凈利潤“轉負為正”。
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能夠取得亮眼業績,與其清晰的戰略布局和技術突破密不可分。“受益于人工智能相關算力投資的持續增長,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高速率光模塊產品的占比持續提升,公司2025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同比保持大幅增長。”成都新易盛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致力于圍繞主業實施垂直整合,力爭抓住良好的市場契機,聚集優勢資源持續提升高速率光模塊市場占有率,加速硅光、相干光模塊等行業前沿領域研究及商用,進一步鞏固提升公司在光通信行業領域中的核心競爭優勢。
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在人工智能產業從技術探索向商業落地的關鍵轉型期,A股相關上市公司盈利態勢持續向好絕非偶然,而是整個產業加速邁向以技術變現為核心的“賺錢”新階段的生動縮影。
此前人工智能行業因技術研發投入高、商業化路徑不清晰,多數企業長期處于“重投入、輕產出”狀態,資本的持續注入成為維持運營的關鍵。但隨著AI技術在算力、算法、多模態應用等領域的突破,以及金融、制造、醫療等垂直場景的深度滲透,技術與商業的結合點逐漸清晰,盈利模式從“概念驅動”轉向“價值驅動”。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六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這一系列目標的提出,不僅清晰勾勒出人工智能產業的長期發展藍圖,更從政策層面為企業技術研發、場景落地與商業變現提供了明確指引,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加速向“技術賦能、價值兌現”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在此背景下,相關企業表示,將緊扣產業轉型脈搏與政策導向,以“技術突破夯實根基、場景深耕釋放價值、生態協同搶占先機”為核心策略,在“賺錢”新階段實現可持續增長。
例如,立訊精密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將更靈活配合客戶市場需求提供全球化制造服務,通過智能制造升級與底層能力創新雙輪驅動,全面提升全產業鏈成本管控效能,同時加速更多元化業務的戰略拓展。
北京物資學院副院長張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工智能產業投入大、周期長、技術風險高,地方政府要摒棄短期功利思維,堅持長期主義,致力于培育創新生態,扶持企業穩健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