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制菜深度調整,味知香、千味央廚業績踩剎車
- 2025年09月05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近期,多家預制菜企業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其中,有著“預制菜第一股”之稱的味知香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餐飲供應鏈第一股”千味央廚營收微降,歸母凈利潤下滑約四成。此外,曾憑借預制菜業務實現業績增長的速凍食品龍頭企業安井食品,也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中期凈利下滑,其中預制菜業務增速已出現明顯放緩。
市場對預制菜的熱情似乎正在降溫。近期,多家預制菜企業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其中,有著“預制菜第一股”之稱的味知香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餐飲供應鏈第一股”千味央廚營收微降,歸母凈利潤下滑約四成。此外,曾憑借預制菜業務實現業績增長的速凍食品龍頭企業安井食品,也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中期凈利下滑,其中預制菜業務增速已出現明顯放緩。原材料成本上漲、行業競爭加劇成為上述企業在財報中重點提及的內容。業界認為,隨著預制菜龍頭企業的業績集體踩下剎車,預制菜行業正進入一個新的調整階段。
財報各有憂愁
從財報數據來看,味知香上半年實現營收3.43億元,同比增長4.7%;歸母凈利潤為3195萬元,同比下降24.5%。與此同時,公司毛利率同比減少4.02個百分點至20.83%。另一家預制菜龍頭企業千味央廚的業績同樣并不樂觀。上半年,千味央廚實現營收8.86億元,同比下降0.7%,歸母凈利潤為3579萬元,同比下降39.7%。
此外,自2018年起開始布局預制菜,并將其作為第二增長曲線重點打造的安井食品,同樣面臨業績壓力,上半年公司營收微增0.80%至76.04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5.79%至6.76億元,出現上市以來首次中期凈利下降。具體來看,公司上半年預制菜業務9.4%的增速,較2023—2024年29.84%、10.76%的高速增長已有所放緩。
原材料價格上漲成為上述幾家企業提到影響業績的共同原因。味知香方面表示,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壓縮了利潤空間。千味央廚也在財報中提及,“原料價格波動對公司經營利潤的影響顯著,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利潤壓力仍然較大”。安井食品方面則表示,“主要源于原材料成本上升(如魚糜、小龍蝦價格攀升)及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的促銷力度加大,進而擠壓利潤空間”。
其實,從過往財報來看,受行業競爭加劇、產品銷量下滑與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味知香和千味央廚近兩年業績已經有承壓的表現。2023—2024年,味知香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42%、35.36%。2024年,受市場競爭加劇、客戶壓價與成本上升影響,千味央廚的歸母凈利潤也出現了37.67%的下滑。
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看來,預制菜頭部企業業績集體踩下剎車與整個行業從高速增長邁向結構性調整階段的周期性規律密切相關。過去幾年,在餐飲工業化、連鎖化的趨勢推動下,預制菜行業迎來資本與產能的快速擴張,形成了以B端降本增效為核心邏輯的增長模式,隨著企業意識到對B端的高度依賴,也開始將重心放到新業務與新渠道的拓展等方面,行業正邁入一個新的調整階段。
C端轉化率有待提升
成本承壓之外,部分品牌的經銷網絡也出現收縮。
據《2022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有85%以上的預制菜產品銷售至B端,主要買家是連鎖餐廳、酒店等企業。
以B端客戶為主的千味央廚曾在2024年財報中指出,盡管餐飲連鎖化率持續提升,但整體消費更趨理性,性價比成為主導,面向消費端降價促銷的連鎖餐飲企業,開始向上游壓縮采購成本,加大了供應鏈企業的經營壓力。財報數據顯示,千味央廚上半年經銷商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953家減少至1591家,凈減少362家。而主要面向C端的味知香在2025年上半年,公司經銷商數量凈減少160家至2917家。
不過,千味央廚、味知香抓住新型零售業務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的機遇,正積極在新型零售渠道發力。千味央廚在保持餐飲大客戶業務的基礎上,與國內大型KA賣場如盒馬、沃爾瑪等取得合作。味知香的產品也已成功入駐胖東來等部分知名商超,并覆蓋了線上買菜平臺。據了解,味知香上半年在來自商超渠道的營收同比增長155.55%。
事實上,預制菜在C端市場已有一定聲量,不少消費者為了省時省事,會主動選擇一些大品牌的預制菜來“對付一口”。不過,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過往對于預制菜的刻板印象仍有待改善,一位長期獨居的消費者表示,“對于我來說,預制菜還是簡便和難吃的代名詞,一般不會主動去購買這類產品”。
對此,江瀚給出自己的看法,“這說明預制菜企業在品牌溢價與消費者信任構建上尚未突破,C端轉化率還比較低”。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預制菜行業目前是政策端在推動、資本端在賦能、產業端在加碼,但在消費端,目前消費者對預制菜尚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以及充分的認可。
去年新增注冊企業1.3萬家
預制菜還是風口嗎?至少數據沒否認。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850億元,同比增長33.8%,整體呈現上升趨勢,至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490億元。
行業規模持續擴張,同時也有企業不斷加碼。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預制菜相關企業總數已超過2.8萬家,僅過去一年新注冊的企業數量便高達約1.3萬家。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數量激增、市場快速擴張的同時,也曾出現執行標準不統一、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等行業亂象。2024年3·15曝光了“槽頭肉”制作預制菜,引起了消費者對預制菜原料質量的擔憂,也對行業規范化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制菜范圍,對預制菜原輔料、預加工工藝等進行界定,其中,明確不含防腐劑、經過工業化生產、加熱或熟制即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才算預制菜。
2025年2月起,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24)正式實施,該標準對食品添加劑的適用范圍及最大使用量作出更嚴格的規范。預制菜生產企業須依據新標準調整產品配方與標簽標識,并明確承諾“不添加防腐劑”,以全面提升產品安全性。
朱丹蓬認為,以上相關規定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整個中國預制菜行業的門檻,讓沒有品牌效應、沒有規模效應、沒有粉絲效應、供應鏈不完整的企業不能參與到整個市場的競爭中,這為整個預制菜行業的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資本化以及規模化發展奠定了頂層設計的基礎,不過未來還需進一步出臺更規范、更具約束力的國標(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就半年報與預制菜業務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分別向味知香、千味央廚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