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牛爭奪戰:伊利入局中地乳業
- 2020年08月03日來源:網易財經
提要:伊利乳業近日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其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金港控股”)擬以約2.03億港元的價格,認購中國中地乳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地乳業”)約4.33億股。認購完成后,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16.6%的已發行股本。位列后者第二大股東。
伊利乳業近日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其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金港控股”)擬以約2.03億港元的價格,認購中國中地乳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地乳業”)約4.33億股。認購完成后,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16.6%的已發行股本。位列后者第二大股東。
中地乳業實控人張建設將“退位”
據悉,認購前,中地乳業實際控制人張建設、張開展為其一致行動人。二人分別擔任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共持有中地乳業35.39%的股份。認購完成后,張建設、張開展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將降至29.51%,公告稱兩人將不再是中地乳業控股股東,但仍為主要股東。而伊利的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約16.6%的股份,成為后者主要股東。
中地乳業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認購可以改善公司資產負債比率及補充流動資金,降低財務風險,同時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擴充公司股東基礎,加強與產業鏈下游乳企的協同合作,符合公司及股東共同利益。而伊利方面則表示,本次投資將有利于公司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提升市場競爭力,對公司長期發展和戰略布局具有積極意義。
受此消息的影響,今日午后,中地乳業在港股市場漲幅持續擴大,一度漲逾150%以1.48港元創歷史新高。
伊利曾與中國圣牧“擦肩而過”
據記者了解,伊利近幾年正在加速其上游源頭的布局,且以收購為主,就在去年7月,由伊利持股40%的優然牧業宣布以22.78億元的價格收購乳業上游公司賽科星58.36%的股權,成為后者控股股東。
而這起收購也讓伊利擁有了13萬頭奶牛的規?;翀觯瑢ζ淠淘串a量得到成倍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近日宣布入主的中國圣牧也曾與伊利乳業“擦肩而過”。早在2016年11月,伊利曾宣布擬收購中國圣牧23.51億股公司股權,占彼時已發行股本37%,每股作價2.25港元,涉資52.9億港元。但最終于2017年4月告吹。原因是雙方買賣協議項下的先決條件未能夠全部達成。收購告吹后,業內紛紛猜測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伊利并無意收購中國圣牧,結合當時境況僅是為了自保規避舉牌風險。
最終,中國圣牧在幾天前正式投入了蒙牛的“懷抱”,2020年7月28日晚間,中國圣牧發布公告稱,蒙牛認購中國圣牧12億股,成為其單一大股東。受蒙牛入主消息刺激,中國圣牧29日盤中一度大漲超140%,隨后稍有回落,截至當日收盤,其漲幅定格在75%,收至0.42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中地乳業還是中國圣牧近幾年的業績均不是特別理想。2016年,中國圣牧凈利潤尚有6.8億元,而到2017年開始情況急轉直下,中國圣牧2017年凈利潤虧損為9.86億元,而2018年更是虧損22.25億元人民幣。
為了開源節流,中國圣牧甚至在2018年放棄了部分牧場的有機認證。對于圣牧巨虧的原因外界曾有多種分析,一方面是國內奶價過低導致的生物資產減值;另一方面,圣牧原奶生產成本過高,但銷售價格并不高,此外下游市場競爭激烈,圣牧缺少足夠的下游營銷能力,市場表現不佳等。2019年雖然中國圣牧成功扭虧,但追蹤其扭虧的根本則離不開蒙牛乳業的輸血。
中地乳業方面,公告顯示,中地乳業主要從事牧場經營業務和進口貿易業務,以原料奶生產及銷售為收入支柱。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地乳業資產總額為53.24億元,負債總額30.59億元,資產凈額22.64億元。2018年、2019年,中地乳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4.25億元、14.9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63億元、1.02億元。
乳企奶源爭奪戰或接近尾聲
回顧近兩年中國乳制品行業,收購已經成為常態化,除一周內伊利蒙牛的接連“出手”外,新希望乳業也于去年相繼收購了福州澳牛乳業相關資產55%股權和現代牧業9.28%股權。今年5月,新乳業又以17.1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西北區域龍頭乳企寧夏夏進乳業。其自有奶源占比從20%增至約50%。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曾向記者指出,近兩年中國乳制品行業奶源爭奪主要緣于三個因素:首先是奶源的緊張,乳企對奶源的需求凸顯;其次,乳業響應國家政策加強農業建設,即投入奶牛養殖業的建設和經營;此外,目前國內乳企在大力發展低溫乳產品,使得生產必需的生鮮牛乳缺口加大?!耙虼巳槠笮枰ㄟ^收購或并購進一步控制奶源?!?/p>
據記者此前報道,在經歷了漫長的下行周期后,國內的原奶產業從2018年下半年轉入上行周期。雖然在進口大包粉的平衡之下,本輪原奶價格上漲并未出現2013年和2014年奶價瘋漲的現象,但此輪原奶價格仍呈現平穩上漲的局面。
據悉,盡管進口大包粉對國內原奶供應形成補充,但在國內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鮮奶制作的高端乳品更受到市場追捧,也加大了國內主要乳企對于優質原奶的需求,進而在優質奶源爭奪上暗流涌動。
同時,在2014年至2018年的乳業大調整中,中小養殖戶紛紛出局,多家大型奶牛養殖企業也遭遇虧損,這也致使在短短幾年內奶牛養殖戶數量持續減少,同時,受環保因素和養殖效益較差等因素影響,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奶牛存欄數據也在持續下降。
中國奶業協會發布的《中國的奶業》白皮書顯示,過去幾年,養殖虧損和環保關停導致大量存欄量較低的牧場退出。國家奶牛技術產業體系統計顯示,我國荷斯坦奶牛存欄量由2014年的857萬頭下降到2018年底的504萬頭,2019年我國荷斯坦奶牛存欄量約470萬頭。
記者發現,目前國內的優質奶源基本被瓜分完畢,龍頭企業的奶源爭奪或已經接近尾聲。以上市的大型奶牛養殖企業為例,現代牧業和中國圣牧被蒙牛收入囊中,賽科星、中地乳業被攬入伊利麾下,只剩黑龍江和新疆地區還有一些大牧場在獨立運營。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