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A上半年利潤均大幅下滑:關稅“暴擊”疊加傳統豪車市場競爭加劇
- 2025年08月14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在中國市場,BBA正在不斷加大投入,包括在中國設立新的研發中心、推出中國市場獨有的電動品牌和車型、賦予中國團隊更高的決策權等,例如奔馳、寶馬均在中國推出了經典款車型的加長版,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奧迪則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全新AUDI品牌,為中國市場生產“特供”新能源車型。
受美國關稅和需求疲軟拖累,BBA盈利能力明顯回落。
2025年上半年,歐洲三大豪華車企BBA(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奧迪)的業績均顯著承壓:交付量在部分主要地區出現下滑,營收、利潤明顯回落,即便是最能賺錢的寶馬,凈利潤也下降了近三成,而奔馳更是凈利潤腰斬。
具體來看,奔馳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63.7億歐元,同比下降8.6%;營業利潤為35.6億歐元,同比下降55.8%;凈利潤為26.8億歐元,同比下降55.8%。
寶馬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77億歐元,同比下降約8%;營業利潤率為6.2%;凈利潤為40.15億歐元,同比下降29%。
奧迪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6億歐元,同比增長5.3%;營業利潤為10.87億歐元,同比下滑45.2%;凈利潤為13.46億歐元,同比下降37.5%。
企業普遍將原因歸于關稅、中國等市場的需求放緩,以及企業轉型帶來的成本壓力。就未來面對的挑戰,三家企業強調,將通過成本控制、產品節奏調整等措施進行應對。
企業預計關稅問題仍將帶來波動
奔馳方面明確將業績下滑歸因于需求下滑與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
一方面,奔馳在中國與歐洲市場的銷量出現下滑;另一方面,美國關稅政策逼迫企業變更庫存與物流安排,在短期內侵蝕了毛利與現金流。面對高度波動的外部環境,奔馳曾一度撤回年度指引,強調需觀察關稅與需求走向后再重申預期。
奔馳方面強調,公司已啟動效率提升與成本削減計劃以抵消中期壓力,其中包括裁員、人員優化等。
寶馬集團雖然面臨利潤下滑,但仍維持全年業績指引。
寶馬方面稱,其產能分布(尤其在美國本地制造)的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沖進口關稅的沖擊,從而使其保持對全年目標的信心。
外媒分析指出,寶馬對關稅的管理以及本土化生產配置是其維持指引的關鍵理由,不過,分析認為寶馬在短期內也仍將面臨關稅的挑戰。
奧迪方面也指出,關稅是其業績的主要拖累。其首席財務官指出,美國關稅已導致公司損失約6億歐元。同時,為推動公司轉型,奧迪在上半年進行了內部改革,這帶來了較大的一次性支出。
面對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奧迪方面已下調全年營收與利潤率預期,并表示正在評估關稅走向對供應鏈與售價的持續影響。
中國市場仍是關鍵變量
中國依舊是BBA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也是傳統豪車市場。在財報及溝通會中,三家公司均指出,中國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上半年交付與收入。
就交付量來看,寶馬集團上半年在全球共交付新車約120.74萬輛(含BMW、MINI與勞斯萊斯品牌),同比微幅下降0.5%。其中,中國市場上半年共交付新車31.79萬輛,同比大幅下降15.5%。
奔馳上半年在全球范圍共交付汽車約107.63萬輛,同比降幅約為8%。在中國,奔馳交付29.32萬輛,同比下降14%。
奧迪方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奧迪品牌的全球銷量為78.35萬輛,同比下降5.9%。其中中國市場共交付約28.76萬輛,同比下滑多達10.2%。
BBA在中國市場上最大的挑戰來自中國本土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崛起。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過半,華為鴻蒙智行、理想、蔚來等新勢力正對30萬元以上市場發起圍攻,直接切走BBA的傳統優勢份額。
在此背景下,BBA在中國的戰略方向愈加獨立,也逐步清晰——在中國奮起猛追新能源,在海外則優先保住燃油車基本盤。
其實從2024年起,包括BBA在內的眾多跨國車企就都撤銷或收窄了電動化轉型目標,轉而強調燃油車的重要性。
在中國市場,BBA正在不斷加大投入,包括在中國設立新的研發中心、推出中國市場獨有的電動品牌和車型、賦予中國團隊更高的決策權等,例如奔馳、寶馬均在中國推出了經典款車型的加長版,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奧迪則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全新AUDI品牌,為中國市場生產“特供”新能源車型。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