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汽車>正文內容
          • 多維發力應對汽車行業人才需求變化
          • 2025年08月06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車企對人才的需求已從單一技能轉向跨學科融合。例如,在研發端,隨著軟件自研比例不斷提高,車企對既懂汽車又懂軟件的跨界人才需求激增。在生產制造環節,工業機器人技師、自動化控制工程師等崗位供不應求;而普工崗位需求下降趨勢明顯。營銷端,在全球化競爭與用戶需求多元化背景下,車企青睞數字化營銷、海外本土化銷售人才,銷售領域的人才重構同樣激烈。

          ■ 劉 釗

          近期,筆者注意到汽車行業的一個現象:一面是車企開出高薪從競爭對手處“挖人”,掌握核心開發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尤為搶手;另一面則是在行業競爭白熱化下,本著降本增效的目的,一些車企不得不收縮業務規模,精簡員工數量,其中不乏熟練掌握工序流程的裝配技師。這樣的增減操作,也反映出了汽車行業人才需求的結構性變化。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車企對人才的需求已從單一技能轉向跨學科融合。例如,在研發端,隨著軟件自研比例不斷提高,車企對既懂汽車又懂軟件的跨界人才需求激增。在生產制造環節,工業機器人技師、自動化控制工程師等崗位供不應求;而普工崗位需求下降趨勢明顯。營銷端,在全球化競爭與用戶需求多元化背景下,車企青睞數字化營銷、海外本土化銷售人才,銷售領域的人才重構同樣激烈。

          這種分化,是產業升級的必然邏輯。高度自動化生產線需要能操作復雜設備的技術藍領,新能源汽車制造對特定工藝人才需求迫切。未來,初級技能人員淘汰速度將加快,AGV(自動導向車)與AI視覺系統將替代倉儲、質檢等基層輔崗。

          面向未來競爭,筆者認為,需要構建校企協同、企業深耕、行業聯動的多維解決方案,方能形成可持續的人才供給體系。

          一是加強校企協同,構建人才供給“直通車”。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的脫節,是人才缺口的核心癥結。通過“工學一體化教學”將企業真實生產任務轉化為教學項目,“訂單化”的人才培養能使學生的崗位適應周期大幅縮短。例如,東風汽車技師學院將當前行業最新的800V電池包拆解搬進課堂,實施全流程實訓。更關鍵的是建立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淘汰機械制圖等傳統課程,新增車路協同、固態電池工藝等12個微專業,將課程更新周期壓縮至3個月。這種“把產線搬進教室”的模式,使學生就業適應期大幅縮短。

          二是企業深耕內部培育,打造人才成長“沃土”。外部引才成本高昂且難以持續,內部培育才是破局關鍵。例如,吉利汽車通過全球校招引入新鮮血液,依托內部技術共享平臺實現人才輪轉,讓高端人才帶動青年員工共同成長。航盛電子的實踐同樣值得借鑒,其設立的首席工程師工作室,已孵化出30余名各領域專家,這種“以才育才”的模式比單純“挖人”更可持續。對于傳統技能人才轉型,一汽-大眾通過培訓為員工打上數字化操作能力標簽,組建敏捷項目組參與新設備調試,既盤活存量人才,又提升轉型效率。

          三是行業聯動共建生態,搭建資源共享“橋梁”。人才培育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需要行業組織牽頭破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正在推進的三大平臺頗具參考意義:“頭雁平臺”聚焦領軍人才培育,“新質生產力培訓平臺”銜接企業需求與教育資源,“就業與再就業平臺”解決人才流動匹配問題。未來,需統一技能標準,制定覆蓋電動化、智能化全領域的技能標準,同時建立區域人才協同機制,緩解人才供需失衡問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未來汽車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產業對人才的渴求已超越簡單的“數量填補”,進入“質量競爭”的新階段。只有將人才培育嵌入產業發展的全鏈條,讓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才能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