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吞象式并購 濱海能源拓雙主業
- 2025年05月20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此次跨界尼龍新材料業務背后,濱海能源業績承壓明顯,近年來公司歸屬凈利潤均處于虧損狀態。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收購系一場“蛇吞象”式并購,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滄州旭陽的總資產超過濱海能源的10倍,其營收規模也遠超濱海能源。
受擬購滄州旭陽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滄州旭陽”)100%股權消息影響,濱海能源(000695)5月19日“一”字漲停。據濱海能源重組預案,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實控人楊雪崗旗下企業滄州旭陽100%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形成“負極材料+尼龍新材料”雙主業并行發展的業務格局,有利于公司開拓第二增長曲線。此次跨界尼龍新材料業務背后,濱海能源業績承壓明顯,近年來公司歸屬凈利潤均處于虧損狀態。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收購系一場“蛇吞象”式并購,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滄州旭陽的總資產超過濱海能源的10倍,其營收規模也遠超濱海能源。
超10倍資產并購
5月19日,濱海能源“一”字漲停。截至當日收盤,公司收于漲停價10.34元/股,最新總市值22.97億元。
消息面上,5月16日晚間,濱海能源披露重組預案,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旭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陽集團”)、邢臺旭陽煤化工有限公司、深創投制造業轉型升級新材料基金(有限合伙)、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有的滄州旭陽100%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
預案顯示,本次交易前,濱海能源主營業務為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滄州旭陽是以尼龍新材料生產為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主要涵蓋己內酰胺、尼龍6、尼龍彈性體等。交易完成后,濱海能源將新增包括己內酰胺、尼龍6、尼龍彈性體等產品在內的尼龍新材料業務,形成“負極材料+尼龍新材料”雙主業并行發展的業務格局,有利于公司拓展業務版圖,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是一次明顯的“蛇吞象”式并購。預案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滄州旭陽的總資產約為145.8億元,而濱海能源總資產則僅為13.27億元。不難看出,標的公司滄州旭陽的總資產約為濱海能源的11倍。
營收規模上,二者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濱海能源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4.93億元、9595.71萬元;同期滄州旭陽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03.11億元、24.12億元。
據了解,濱海能源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發行價格為7.55元/股,但標的資產的最終交易價格尚未確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次交易標的滄州旭陽系濱海能源實控人楊雪崗旗下企業。
具體來看,濱海能源方面,截至預案簽署日,公司控股股東旭陽控股直接持有公司24.85%的股份,公司實控人楊雪崗持有旭陽控股99%股份。滄州旭陽方面,公司控股股東旭陽集團持有公司80.4765%的股權,楊雪崗為滄州旭陽的實際控制人。
濱海能源在預案中表示,本次交易是實際控制人將旗下優質化工新材料業務注入上市公司的重要整合舉措。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東預計將由旭陽控股變更為旭陽集團,實際控制人仍為楊雪崗。
標的2024年凈利下滑
預案顯示,作為旭陽集團旗下以尼龍新材料相關產品生產為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滄州旭陽擁有從制氫、合成氨、雙氧水、環己酮到制備己內酰胺、己二胺再到尼龍6、尼龍彈性體等在內的一體化產業鏈,是國內少數擁有全工藝流程的企業。截至目前,滄州旭陽己內酰胺產能達75萬噸/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度數據統計,2024年全球己內酰胺產能為1233萬噸,公司約占全球市場份額6.1%,居全球第二位。
與此同時,滄州旭陽擁有河北滄州、山東東明、山東鄆城三大生產園區,目前公司產品主要用于生產纖維民用絲、工業絲、地毯絲、工程塑料、食品包裝膜等,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醫療制品、日用品、電子和電子元件領域等產業。
然而,作為行業龍頭廠商,滄州旭陽2024年的凈利潤卻出現了明顯下滑。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2024年,滄州旭陽實現凈利潤分別約為3.48億元、2.38億元。另外,2025年一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2111.94萬元。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近年來,國內尼龍新材料企業發展迅速,但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低端市場,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企業之間主要通過價格競爭來爭奪市場份額,導致行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不過,隨著國內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部分企業在某些細分領域逐漸嶄露頭角,開始向中高端市場發起沖擊。”袁帥表示,從發展前景來看,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尼龍新材料的應用領域還將不斷拓展。
凈利已連虧多年
在此次跨界尼龍新材料業務背后,濱海能源近年來業績承壓明顯。財務數據顯示,2020—2024年,公司凈利已經連虧五年。
預案顯示,濱海能源控股股東旭陽控股于2022年1月獲得上市公司控股權。公司2023年前的主營業務為包裝和出版物印刷。彼時的業績表現方面,2020—2022年,公司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652萬元、-5696萬元、-1.024億元,虧損幅度不斷增大。
2023年3月,為優化產業結構并開展戰略轉型,濱海能源將包裝印刷業務剝離,保留原有出版物印刷業務。同年5月,公司通過對外投資收購進入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并于2024年10月出售子公司新華印務股權,不再從事印刷業務。
上述轉型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濱海能源的虧損狀況,但公司仍未實現扭虧。具體來看,2023年以及2024年,公司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811萬元、-2813萬元。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旭陽控股入主后,濱海能源的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財務數據顯示,2022末、2023年末、2024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約為60.02%、72%、81.61%。另外,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進一步增長至82.95%。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表示,過高的資產負債率會導致公司面臨融資難度增加、經營靈活性受限等問題。此外,還會導致公司在面臨市場波動時抗風險能力較弱,一旦市場需求下降或原材料價格上漲,公司可能因高額債務負擔陷入困境。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濱海能源方面發去采訪函進行采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