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tài)環(huán)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y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yè)|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xiāng)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yè)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浙商基金十五載:虧損再現,破局待解
          • 2025年09月05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截至二季度末,浙商基金管理規(guī)模也同比下滑,更有多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成立至今的收益率仍告負。另外,浙商基金還面臨在“同級生”中掉隊、高管變動頻繁等情況。有觀點認為,浙商基金若想“翻盤”,必須走出一條差異化、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之路。

          成立于2010年10月的浙商基金即將迎來15歲生日,但這個生日并不好過。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浙商基金凈利潤虧損1050.83萬元,成為為數不多的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的基金管理人之一。此前,浙商基金凈利潤雖在2018—2020年一度連續(xù)虧損,但后續(xù)實現扭轉并持續(xù)走高,峰值時期更超4000萬元,此次則是時隔四年半后的再次虧損。截至二季度末,浙商基金管理規(guī)模也同比下滑,更有多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成立至今的收益率仍告負。另外,浙商基金還面臨在“同級生”中掉隊、高管變動頻繁等情況。有觀點認為,浙商基金若想“翻盤”,必須走出一條差異化、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之路。

          時隔四年半再現虧損

          伴隨上市公司半年報發(fā)布完畢,部分基金管理人的半年度財務數據同步揭曉。在上半年市場回暖帶動多數基金管理人實現盈利的同時,浙商基金卻面臨著營收下滑、凈利潤由盈轉虧的尷尬局面。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浙商基金營業(yè)收入6907.52萬元,凈利潤虧損1050.83萬元。而2024年同期,浙商基金營業(yè)收入9656.64萬元,凈利潤23.57萬元。

          事實上,浙商基金凈利潤虧損并非首次。自股東浙商證券2017年6月上市后,浙商基金的半年度、年度財務數據也隨之公布。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末至2020年年末,浙商基金凈利潤經歷多次虧損。以半年度為計算周期,2018年中報至2020年年報顯示,浙商基金在上述期間的凈利潤依次為-1097.72萬元、-2134.75萬元、-931.85萬元、-1066.75萬元、18.35萬元、-86.16萬元。

          轉變出現在2021年。2021年中報至2022年年報顯示,浙商基金在此期間的凈利潤分別為891.81萬元、2140.86萬元、2617.51萬元、4535.41萬元。整體來看,2021—2022年期間,浙商基金的凈利潤快速拉升,并在2022年末達到近年來的峰值。但隨后幾年,浙商基金凈利潤再度震蕩下滑,并在2025年上半年再次出現虧損。

          值得關注的是,自成立以來,浙商基金已經歷5名總經理。若從財務數據可統(tǒng)計的2017年后的總經理變動情況來看,先后有3位,分別為2017年10月—2021年8月的聶挺進,2022年10月—2024年11月的王波,以及2024年11月至今的劉巖。

          從近八年的凈利潤變化情況不難看出,此前浙商基金每階段業(yè)績的波動與市場環(huán)境走低或走高息息相關,而本輪虧損,則出現在權益市場逐步回暖的過程中,針對此次凈利潤虧損的具體原因及現任總經理對公司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等,北京商報記者發(fā)文采訪浙商基金,但截至發(fā)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對浙商基金而言,最大的考驗是其規(guī)模與渠道不及其他頭部、腰部機構。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下,各家機構拼的是渠道、成本管控能力、研發(fā)能力等,同時,獲客成本等因素也會深刻影響基金機構的發(fā)展前景。

          中國企業(yè)資本聯盟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則認為,浙商基金凈利潤虧損可能與其管理規(guī)模縮水、產品業(yè)績表現不佳與清盤頻發(fā)、投研與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因素有關。另外,公司治理結構或存在深層問題,頻繁的高管變動或會導致公司戰(zhàn)略缺乏連續(xù)性,難以形成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路徑。

          規(guī)模縮水、業(yè)績平平

          正如上述觀點所言,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到,浙商基金的最新管理規(guī)模出現同比下滑的情況,部分基金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業(yè)績也確實存在差距。

          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二季度末,浙商基金整體管理規(guī)模為379.84億元,非貨基規(guī)模為273.17億元,同比分別減少27.24%、22.01%。同期,浙商基金旗下合并規(guī)模不足5000萬元的基金有2只(份額合并計算)。另外,浙商惠豐定開債、浙商智配瑞享一年持有債券(FOF)也均因規(guī)模存量較小,經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后,在年內清盤。

          管理規(guī)模縮水的同時,浙商基金旗下的權益類基金規(guī)模下滑幅度也較為明顯。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浙商基金的非貨基規(guī)模一度超過400億元,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達422.9億元。彼時,其權益類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的規(guī)模為107.7億元,債基規(guī)模為309.91億元。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浙商基金權益類基金的規(guī)模僅為52.78億元,較2023年二季度末縮水過半,而同期債基規(guī)模則為220.14億元,下滑不足三成。

          受管理規(guī)模縮水疊加近年來行業(yè)降費等因素影響,浙商基金的管理費收入也明顯下滑。同樣從近三年數據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浙商基金管理費在2023年上半年達到1.54億元,但2024年上半年已下滑至0.91億元,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縮水至0.69億元。

          就浙商基金旗下產品業(yè)績來看,截至9月3日,在近三年數據可取得的24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有15只基金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占比62.5%。從近一年收益率來看,24只基金中也有17只跑輸同類平均收益率。

          另外,在浙商基金旗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截至9月3日,有10只產品成立至今的收益率仍虧損,相關產品的成立時間主要集中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其中,浙商智選先鋒一年持有期虧損幅度最大,自2021年8月10日成立以來,該基金A/C份額收益率分別為-35.69%、-36.73%。

          除主動權益類基金外,債基業(yè)績也表現平平。在浙商基金近三年數據可取得的28只債基中,有18只收益率跑輸同類平均。若從近一年收益率來看,數據可取得的33只產品中則有12只跑輸同類平均。

          突圍需走差異化發(fā)展道路

          官網資料顯示,浙商基金成立于2010年10月21日,也就是說,一個月后,浙商基金將迎來15歲生日。從股東情況看,公司現有股東方包括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浙商證券和養(yǎng)生堂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0%、25%和25%。

          雖然背靠險企和券商,但浙商基金在“同級生”中的表現仍然不佳。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同在2010年成立的基金管理人還有東證資管、西部利得基金、國泰海通資管。截至二季度末,上述3家機構的全部管理規(guī)模依次為1798.43億元、1158.25億元、822.82億元,同期的非貨基管理規(guī)模則為1496.68億元、922.12億元、503.54億元。可以看出,無論是全部管理規(guī)模還是非貨基管理規(guī)模,浙商基金均排在末位。

          那么,在當前市場競爭加劇、行業(yè)馬太效應加強的背景下,浙商基金應如何打造自身的特色,實現突圍?

          郭施亮認為,就當前市場環(huán)境而言,往往機遇大于風險,浙商基金能否突圍發(fā)展,取決于自身實力,以及能否強化自身投研、渠道優(yōu)勢等,同時,其獲客成本、成本管控能力等也會影響公司的持續(xù)發(fā)展能力。若能趁著牛市行情加快突圍,積極調整經營戰(zhàn)略,或有望迎合當前市場環(huán)境變化。

          柏文喜也提到,浙商基金當前面臨的虧損與困境,是外部環(huán)境調整與內部治理短板共同作用的結果。未來若想實現“翻盤”,必須從戰(zhàn)略定位、投研能力、產品創(chuàng)新、治理機制等多方面系統(tǒng)改革,走出一條差異化、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之路。否則,在公募行業(yè)強者恒強的格局下,其邊緣化風險將進一步加劇。

          具體而言,柏文喜表示,首先,浙商基金可以聚焦特色化、差異化產品布局,打造“小而美”的拳頭產品。例如,在ESG、紅利策略、量化增強、“固收+”等方向深耕,形成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其次,可以強化投研能力建設,加大在投研團隊、風控體系、數據系統(tǒng)等方面的投入,建立穩(wěn)定、專業(yè)的投研文化,提升長期業(yè)績表現,重建投資者信任。同時,可以優(yōu)化治理結構與激勵機制,通過優(yōu)化股權激勵、績效考核等機制,吸引并留住核心人才,避免“換帥”頻繁帶來的戰(zhàn)略搖擺。另外,可以借助股東資源拓展渠道,提升產品滲透率,并探索數字化轉型,降低獲客成本,提升客戶黏性。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yè)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yè)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yè)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fā)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