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亞基金成立一年仍無新基金發行 新基金公司成長困境難解
- 2020年02月19日來源:中國網財經
提要:數據顯示,明亞基金目前僅于2020年1月20日申報了一只混合型基金——明亞價值長青,并于1月22日被受理,但從一只申報、受理、反饋、發行、成立的流程來看,這只基金上架時間最早也在年中,與其他幾家火速上線新產品的新銳基金公司相比,明亞基金依然大幅落后。
一場疫情和節后首個交易日股市大跌也沒有熄滅權益類基金火熱的氛圍,截止目前,2月后新基金發行市場中有10只權益類基金公告提前結束募集,且“日光基”、“爆款”頻頻出現。
但自2019年來火爆的新基金發行主要依賴銀行等渠道,而渠道更喜歡過往業績優異的基金公司以及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新基金,大多數中小基金尤其是新基金公司卻并未雨露均沾。成立于2019年2月的明亞基金即將迎來周歲生日,卻并無一只新基金發行。
明亞基金成立將滿一年 仍無新基金上架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8年8月明亞基金就已拿到“準生證”,2019年2月11日,證監會公布《關于重新核準設立明亞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批復》,明亞基金于2019年2月27日正式成立,公司注冊地為深圳市,注冊資本為1億元。
第二次批復后,明亞基金批復后核準股權結構有所變化,李正清、肖紅、袁堅分別持股46%、34.1%、15%,西藏厚元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占比4.9%,明亞基金也成為眾多自然人持股的新基金公司之一。
在此之前,鵬揚基金、凱石基金、博道基金、蜂巢基金、中庚基金、睿遠基金等多家自然人持股基金公司先后獲批,近幾年來獲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中,自然人持股基金公司占去了近半數之多。
有業內人士表示,自然人持股的基金公司多為此前公募基金大佬再創業,甚至有“公轉私”后再度“私轉公”的公司,這些公司的優點在于其專業性以及可以“自帶流量”的明星基金經理的加入,多家此類基金公司成立后馬上進入快車道,規模增長迅速。
但明亞基金卻并不在此列,明亞基金即將迎來周歲生日,卻并未有新基金發行成立。數據顯示,明亞基金目前僅于2020年1月20日申報了一只混合型基金——明亞價值長青,并于1月22日被受理,但從一只申報、受理、反饋、發行、成立的流程來看,這只基金上架時間最早也在年中,與其他幾家火速上線新產品的新銳基金公司相比,明亞基金依然大幅落后。
新基金公司成長困境難解
春節后第一個交易日股市大幅調整,但接下來的數個交易日市場強勢反彈收復了大部分的“失地”,充分體現了市場對打贏這場“抗疫”戰的信心以及對中國經濟韌性的信心。而節后首個交易日市場調整也砸出了一個“黃金坑”,眾多公募基金公司紛紛自購為市場打氣,新發基金尤其是偏股型新發基金也延續了春節前的火爆行情,節后頻現“日光基”,甚至有多只基金遭到渠道哄搶。
2月17日,交銀施羅德瑞思三年封閉運作混合型基金一日售罄,達到募集規模上限50億元。2月18日,由20年投資老將趙楓掛帥的睿遠均衡價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發行,這也是陳光明旗下睿遠基金的第二只基金,消息稱,該基金開賣僅1小時認購金額就已超過100億元。
未來幾天,易方達基金的研究部總經理馮波將執掌的易方達研究精選股票型基金、安信基金明星基金經理陳一峰和張明共同管理的安信價值回報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等多只重量級基金將接連發行,此外,3月份興全基金FOF投資與金融工程部總監、養老金管理部總監林國懷親自掛帥的興全優選進取FOF即將發行,各個渠道都將被此類有賣點的新發基金擠滿。
據記者觀察,除科創板基金外,目前市場上發行火爆的權益類基金均具有幾個特點:明星基金經理掛帥、基金公司口碑甚佳、基金經理大額自購并承諾持有期限,而這幾個因素也被銀行等渠道所看重。
有業內人士表示,沒有過往業績支撐的中小基金公司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很難獲得銀行渠道支持,且大型銀行在產品發行過程中也會嚴選過往業績較好的基金經理,并向投資者推薦此類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自去年以來市場上一再出現的爆款權益類基金軍出自此口碑較好的基金公司或有一位“流量明星”牽頭的新銳基金公司。
顯然明亞基金并未這一類基金公司。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開信息顯示,明亞基金目前有員工18人,其中17人具備基金從業資格。但成立至今僅有一位基金經理,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李正清,但其證書取得日期為2020年1月17日,也就是說,公司成立了將近一年第一位基金經理才就位。此外,公司合規風控負責人、投資總監總結、投資經理、基金投資顧問均為零,即將迎來公司周歲生日,但明亞基金管理結構、投研結構依然薄弱。
相對薄弱的投研實力不僅是明亞基金一家公司的缺陷,絕大多數次新中小及基金公司和新成立基金公司都面臨著投研實力薄弱的考驗。而一家公司的口碑和市場認可度卻需要明星基金經理、一只或幾只明星產品作為依托,但這恰恰是此類基金公司所欠缺的。而沒有相對強大的投研實力和基金業績支撐,一家次新基金公司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行業內的生存環境之艱難可想而知。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