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南藥板塊承壓 白云山遭遇業績陣痛
- 2025年08月19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老字號中藥企業撞上行業寒冬,白云山業績陣痛仍在持續。受需求不足、行業競爭加劇及行業政策等因素的持續影響,今年上半年,白云山凈利繼續下滑,已是連續第二年出現中報凈利下滑的情況。拆解白云山的業務結構,三大板塊呈現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
老字號中藥企業撞上行業寒冬,白云山業績陣痛仍在持續。受需求不足、行業競爭加劇及行業政策等因素的持續影響,今年上半年,白云山凈利繼續下滑,已是連續第二年出現中報凈利下滑的情況。拆解白云山的業務結構,三大板塊呈現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大南藥板塊作為公司的傳統核心業務,遭遇了滑鐵盧,其中的中成藥下滑比例達到20.12%。正處于“調整期”的白云山,今年初剛迎來新任董事長李小軍,擺在李小軍面前的是一道艱巨的考題。在交出上任后首份半年報后,他需要帶領白云山在多重挑戰中找到突圍之路。
中報凈利下滑
今年上半年,白云山凈利再度出現同比下滑的情況。
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白云山實現營業收入約為418.35億元,同比增長1.93%;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25.16億元,同比下降1.31%;對應實現的扣非后凈利潤約為22.06億元,同比下降5.78%。
而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25.5億元,同比下降9.31%;對應實現的扣非后凈利潤約為23.41億元,同比下降9.92%。
針對業績下滑的原因,白云山表示,受需求不足、行業競爭加劇及行業政策等因素的持續影響,公司部分業務經營業績有所下降。
不過,分季度來看,一季度白云山業績出現明顯下滑,二季度白云山凈利已出現回暖跡象。
東方財富顯示,今年一季度,白云山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224.7億元,同比下降2.06%;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18.21億元,同比下降6.99%。二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193.6億元,同比增長6.99%;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6.95億元,同比增長17.48%。
此外,白云山擬進行中期分紅,公司將以實施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登記的已發行股份總數為基數分配利潤,向全體股東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4元(含稅),擬派發現金紅利合計約為6.5億元(含稅)。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白云山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各業務板塊業績出現分化
分業務來看,上半年,白云山主要業務板塊業績分化明顯。
資料顯示,白云山主要分為四大業務板塊,分別為大南藥板塊、大健康板塊、大商業板塊以及大醫療板塊。
具體來看,大南藥板塊主要從事中西成藥、化學原料藥、化學原料藥中間體、生物醫藥和天然藥物等的研發、制造與銷售。主要中藥產品包括小柴胡顆粒、滋腎育胎丸、清開靈系列等,化學藥產品包括枸櫞酸西地那非(商品名“金戈”)、注射用頭孢呋辛鈉等。大健康板塊主要為飲料、食品、保健品等產品的生產、研發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王老吉涼茶等。大商業板塊主要為醫藥流通業務,包括醫藥產品、醫療器械、保健品等的批發、零售與進出口業務。此外,公司大醫療板塊處于布局與投資擴張階段。
白云山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大南藥板塊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52.41億元,同比下降15.23%;大健康、大商業板塊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70.23億元、29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42%、4.25%。
單看大南藥板塊,其中中成藥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約為32.46億元,同比下降20.12%;化學藥的主營業務收入也出現下滑,下降至19.94億元,同比下降5.85%。從毛利率來看,中成藥毛利率為44.05%,同比增加0.75個百分點;化學藥毛利率為58.93%,同比減少3.12個百分點。
中成藥的營收下滑尤其值得關注。近年來,國內中成藥監管加碼,價格治理趨嚴,給白云山等企業帶來經營壓力。同時,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過去幾年國內獲批上市中成藥數量增加,進一步擠壓了市場空間。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行業政策對中成藥影響較大,如醫藥集采政策可能導致中成藥價格下降,影響營收。另一方面,中成藥的處方量相對較小。此外,中藥成分復雜,難以明確確切成分,臨床循證依據獲取難度大,導致大部分產品無法成為一線用藥。這些因素可能是公司中成藥營收下滑幅度較大的原因。
研發費用同比降近三成
白云山重營銷、輕研發的情況備受市場詬病。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公司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白云山研發費用為2.85億元,同比下降27.06%。把時間拉長來看,白云山研發費用下降趨勢明顯。2022—2024年每年的上半年,白云山研發費用分別為4.41億元、4.01億元、3.91億元,呈逐年下降趨勢。
此外,今年上半年,白云山銷售費用為30.28億元,同比下降2.92%,雖然也處于下降趨勢,但仍遠高于研發費用,且降幅明顯低于研發費用的降幅。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表示,對老牌中藥企業而言,研發費用是重要但被長期忽視的指標。中藥現代化需要持續研發投入,包括劑型改良、循證醫學研究等。研發下滑將影響產品迭代能力,難以應對市場變化。此外,長期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不可持續,可能面臨創新乏力風險。建議白云山調整研發策略,聚焦優勢領域;同時平衡營銷與研發投入、加快產品結構轉型,以及布局新興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白云山自2024年以來管理層出現動蕩。2024年7月,白云山原董事長李楚源突然辭職,隨后通報稱其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今年1月,李小軍上任白云山董事長。據悉,李小軍在企業管理、紀檢監察、財稅管理、資源整合和改革創新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在業績壓力下,這位新任掌舵者如何平衡白云山短期業績與長期創新投入,投資者拭目以待。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