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績持續下滑 瑞康醫藥經營困境亟待破局
- 2025年07月04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最新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僅為79.66億元,僅相當于2019年352.59億元峰值的22.59%。在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這個曾經位居區域龍頭的企業正逐漸邊緣化。瑞康醫藥坦言,雖然面臨嚴峻的行業變革和挑戰,但公司視危機為轉機,視變革和挑戰為公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動力。
如果投資者近日走進煙臺市芝罘區鳳鳴路103號13號樓瑞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康醫藥”,002589.SZ)董事會秘書辦公室,可能找不到董秘李喆的身影——這位擁有投行背景的金融精英在履職董秘近兩年后,突然消失在公眾視野中。7月3日,瑞康醫藥正式公告稱,公司于7月1日收到濟南市濟陽區監察委員會的通知,公司董事、董事會秘書及副總裁李喆被濟南市濟陽區監察委員會實施留置措施。與此同時,瑞康醫藥自身也深陷營收下滑、扣非凈利潤虧損等困境,多重因素疊加使其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投行精英掌信披 任職近兩年觸危機
公開資料顯示,李喆出生于1986年,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這位金融專才的職業生涯起步于國際金融機構崗位,歷任加拿大永明金融蒙特利爾分部理財顧問、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多倫多分部基金管理專員。回國后,李喆先后任職國金證券上海承銷保薦分公司投行項目經理、瑞康醫藥資金管理部總經理、瑞康醫藥董秘職務。
2023年8月29日,瑞康醫藥第五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一項關鍵任命:聘任時任資金管理部總經理職務的李喆擔任董事會秘書及副總裁。公告還特別強調其“不屬于失信被執行人”。
就在不久前的5月15日,李喆還出席了瑞康醫藥通過全景網“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召開的業績說明會。在會上,他與公司一眾高管就投資者關心的回購、收購及養老產業布局等要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然而,僅僅一個多月后,李喆卻被實施留置措施,這一戲劇性的轉變令人始料未及。
至于留置原因,瑞康醫藥在公告中并未詳細說明,僅透露在李喆被留置期間,由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王秀婷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此外,瑞康醫藥強調,公司擁有完善的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機制,除李喆外,董事、監事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均正常履職。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董事會、監事會運作正常,公司及子公司生產經營秩序正常,本事項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營收五年下滑 轉型成效待驗
翻開瑞康醫藥的年報數據,公司連續第五年下滑的營收曲線觸目驚心。最新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僅為79.66億元,僅相當于2019年352.59億元峰值的22.59%。在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這個曾經位居區域龍頭的企業正逐漸邊緣化。瑞康醫藥坦言,雖然面臨嚴峻的行業變革和挑戰,但公司視危機為轉機,視變革和挑戰為公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動力。
事實上,近年來,為了推動業務轉型升級,瑞康醫藥管理層試圖用“雙輪驅動”戰略挽回信心。公司在過去一年中不斷深化戰略轉型,構建“配送業務+中醫藥創新”雙輪驅動模式,在維持醫藥流通、醫療器械及IVD(體外診斷)業務穩健增長的同時,重點推進中醫藥全產業鏈布局。在中藥飲片領域,亳州生產基地通過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建立“合作社+農戶”種植網絡;在創新業務端,合資設立山東瑞康微生態工程有限公司,布局腸菌移植技術。
不過,從瑞康醫藥2024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可謂是喜憂參半。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66億元,較上年的80.34億元下降0.85%。這一下降幅度雖小,但仍反映出公司業務面臨一定壓力。其中,藥品器械業務收入78.7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98.84%,同比下降1.04%,這是當年公司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公司戰略性放棄部分低毛利、長賬期的藥械產品和客戶,導致總體營業收入小幅下滑。
在凈利潤方面,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62.16萬元,較上年的2031.77萬元增長1.50%。公司凈利潤增長主要得益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報告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合計1.49億元,包括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1.27億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236.87萬元等。但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3.21萬元,已經連續四年虧損。
曾受監管警示 暴露合規風險
除了業績問題,瑞康醫藥在合規經營方面也曾存在隱患。2023年12月29日,山東證監局一紙警示函揭示了瑞康醫藥存在的合規問題。
未披露的關聯交易埋下隱患。警示函指出,2021年10月,瑞康醫藥向山東樂康金岳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康金岳”)認繳增資4.6億元,該公司系瑞康醫藥與控股股東關聯方煙臺誠厚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煙臺誠厚”)共同投資設立。同時,瑞康醫藥和煙臺誠厚多次向樂康金岳提供財務資助,發生資金往來。對于上述事項,瑞康醫藥未按規定履行相應的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
與此同時,經查,截至2023年5月8日,瑞康醫藥連續十二個月內累計發生訴訟、仲裁事項金額達5.84億元,觸及重大訴訟、仲裁事項的臨時報告披露標準,此后公司發生的訴訟、仲裁連續十二個月累計涉案金額及比例亦多次觸及臨時報告披露標準,均未及時履行臨時報告披露義務。直至2023年8月30日,瑞康醫藥才披露《關于累計訴訟情況的公告》。為此,山東證監局對瑞康醫藥和包括李喆在內的多位時任高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將有關情況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
目前,李喆被留置事件與瑞康醫藥經營、管理事宜是否有關尚不明確,有待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查和后續公告。但對于瑞康醫藥而言,如何穩定經營、提升業績、加強合規建設、完善內控機制,無疑是擺在其面前的緊迫任務。未來,瑞康醫藥能否走出經營困境,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