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鷺藥業的“中年危機”
- 2025年05月18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曾被視作“國產抗癌里程碑”的來那度胺首仿藥,如今為雙鷺藥業貢獻的營收尚不足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產品品類的5%;多款納入集采的拳頭產品銷售額同比驟降,疊加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縮水約1.78億元,使得企業轉型陣痛愈發凸顯。雖然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明波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恢復業績增長只是時間問題,但從目前來看,雙鷺藥業的前景還并不明朗。
在成立30周年之際,曾以創新藥研發蜚聲業界的雙鷺藥業(002038)正遭遇歷史性轉折。2024年年報顯示,雙鷺藥業2024年凈利虧損約7407萬元,這也是公司自2004年上市以來的首個年度虧損。曾被視作“國產抗癌里程碑”的來那度胺首仿藥,如今為雙鷺藥業貢獻的營收尚不足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產品品類的5%;多款納入集采的拳頭產品銷售額同比驟降,疊加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縮水約1.78億元,使得企業轉型陣痛愈發凸顯。雖然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明波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恢復業績增長只是時間問題,但從目前來看,雙鷺藥業的前景還并不明朗。
上市后凈利首虧
對于雙鷺藥業的投資者來說,公司交出的這份2024年成績單并不理想。
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6.6億元,同比下降35.15%;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為-7407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資料顯示,雙鷺藥業成立于1994年,并于2004年登陸深交所主板,系北京第一家登陸深交所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專注于基因工程及相關藥物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經營,緊緊圍繞疾病譜的變化布局研發、生產和服務領域。經營藥品的治療范圍涉及腫瘤、心腦血管、抗感染免疫、代謝病、創傷修復、肝病、腎病及罕見病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雙鷺藥業自2004年上市以來,首度出現年度凈利虧損的情況。據雙鷺藥業財報,公司自2007年起凈利突破億元,并于2014年達到歷史高點6.95億元。2020—2023年,雙鷺藥業凈利在2億—5億元區間波動,始終未低于2億元。
今年一季度,雙鷺藥業再度出現營收、凈利雙降。財務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雙鷺藥業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1.69億元,同比下降31.1%;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4597萬元,同比下降34.46%。
5月14日,雙鷺藥業召開2024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針對投資者關心的諸多問題,徐明波等高管一一作出回應。徐明波提到,2024年,公司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形成了良好的優勢產品儲備,強化了公司在抗腫瘤、肝病、抗病毒、代謝調控、心腦血管、輔助生殖等領域的產品優勢和發展潛力,并不斷拓展新的產品領域,逐步進入糖尿病、眼科疾病等新領域,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徐明波稱,2025年是挑戰和機遇并存的一年,公司將積極適應政策調整、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創新帶來的變化。
拳頭產品銷售金額下滑
2024年,雙鷺藥業多個重要產品的銷售金額均出現下滑。
雙鷺藥業202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產品實現銷售收入2.76億元,合計銷售金額占公司銷售總額42.69%,目前是公司第一大系列產品群,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7.69%。其中,替莫唑胺膠囊占比28.94%,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0.66%;立生素占比28.71%,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4.45%;三氧化二砷占比10.9%,銷售收入同比上升33.32%;胸腺五肽占比9.38%,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7.45%;邁格爾占比7.12%,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1.03%;欣吉爾占比7.01%,銷售收入同比下降36.1%。這其中,僅三氧化二砷銷售收入系同比上升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被市場寄予厚望的明星產品來那度胺膠囊,2024年占公司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產品的比重僅為4.89%,銷售收入同比下降77.22%。
據了解,來那度胺是美國新基公司開發的口服免疫調節藥物,主要用于多發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套細胞淋巴瘤的治療。2013年,來那度胺獲批進入中國,以“瑞復美”的商品名在中國上市,定價高達2799元(25mg/粒)。
此外,2024年,雙鷺藥業來自抗感染類產品、創傷修復類產品、心腦血管類產品的銷售收入也均出現下滑,分別同比下滑48.42%、30.95%、33.92%。
徐明波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到,公司部分產品進入集采且第九批集采產品2024年3月起陸續執行,致使產品價格下降幅度較大;此外,部分產品受疾病季節性流行銷量波動較大,對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均有一定的影響。
金融資產縮水沖擊
金融資產中的證券投資帶來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雙鷺藥業2024年業績下滑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截至2024年末,雙鷺藥業持有3只股票,分別為復星醫藥、首藥控股、星昊醫藥。其中,雙鷺藥業持有首藥控股、星昊醫藥的股份比例均不低,是首藥控股的第三大股東,同時是星昊醫藥的第二大股東。首藥控股和星昊醫藥等均是上市前參與增發或轉讓獲得。
雙鷺藥業2024年年報顯示,雙鷺藥業持有的復星醫藥、首藥控股、星昊醫藥的股份本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分別為-22.94萬元、-1.61億元、-1614.26萬元,合計約為-1.78億元。
以首藥控股為例,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合計持有首藥控股636.43萬股股份,2023年,首藥控股收盤價為55.19元/股,2024年,首藥控股收盤價僅為29.84元/股,由于持股比例較高,對雙鷺藥業的業績產生了重要影響。徐明波表示,首藥控股目前新產品尚未上市,目前屬于投入期,公司認為目前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是暫時的。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持有的證券標的股價變動會影響公允價值變動,后續影響還是要看證券標的的市場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雙鷺藥業自身的股價表現也不理想,截至5月15日收盤,雙鷺藥業股價報6.59元/股,總市值67.7億元。后復權形式下,與2018年歷史高點相比,公司股價已跌去逾七成。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雙鷺藥業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