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重營銷輕履約”不可行
- 2025年05月17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新能源汽車行業三類新問題投訴較為集中:一是大多新能源汽車廠商采用預售模式,定金退款爭議頻發;二是車型更新引發老車主不滿,部分消費者反映,購車不久廠家即推出配置更高、價格更優的新款車型,心理落差明顯;三是商家承諾的置換補貼或其他優惠在交付過程中未能兌現。
今年前4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2.7%。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銷售模式轉變及產品更新節奏加快,一些企業在營銷和售后服務中存在不當行為引發關注,消費環境仍有優化空間。
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新能源汽車行業三類新問題投訴較為集中:一是大多新能源汽車廠商采用預售模式,定金退款爭議頻發;二是車型更新引發老車主不滿,部分消費者反映,購車不久廠家即推出配置更高、價格更優的新款車型,心理落差明顯;三是商家承諾的置換補貼或其他優惠在交付過程中未能兌現。
新能源車企應摒棄重營銷輕履約的短視行為,全鏈條優化服務,建立消費者的長期信任。
為確保消費者的購車體驗,新能源車企在銷售協議等條款中應清晰標注車輛配置、交付時間、退款條件等;明示各類補貼政策適用范圍、截止時間,不隱瞞限制條件。加大對價格變動和車型更新等營銷環節的信息披露,平衡好企業自主經營與消費者體驗之間的關系,切實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
在技術應用環節,新能源車企要避免夸大宣傳。智能化技術帶來新體驗,也帶來新問題。例如,中控屏幕卡頓等系統故障頻發,車企對輔助駕駛的宣傳定義模糊,原本免費的功能在OTA升級后卻要收費才能用……技術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關鍵要做到實事求是,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不能用文字游戲誤導消費者。出現問題后,要以消費者為中心積極解決,并根據用戶反饋進一步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車企擁抱新技術需要適度營銷,而不是制造噱頭,否則將會反噬品牌形象。
從購買到使用,售后保障環節的服務也要跟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步提升,車企要增加相應的維修網點,加大維修人才培養力度。針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退役潮”,相關企業要為車主提供合理、科學的電池回收方案。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同時,還存在不少“成長的煩惱”。相關部門和企業需積極作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畢竟方向盤在消費者手中,只有消費者滿意,才能支撐新能源汽車行業駛向遠方。(吉亞矯)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