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以更大耐心投資大健康產業
- 2020年04月10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東軟集團主營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CEO劉積仁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發展,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東軟集團主營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健康產業機會很多,但風險也大。這個產業沒有快錢,投資需要更大耐心。
劉積仁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東軟之所以能快速響應,正是由于公司多年來在大健康領域持續不斷的投入與積累。面對技術與醫療融合的專業分工,公司未來在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上,將堅持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扮演好“孵化器”角色,把大健康板塊的子(分)公司作為創業公司來孵化。
主業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劉積仁1月23日接到了第一個求助電話。這是一個城市衛健委打來的,希望緊急發送一臺CT機。“大家都在談復工復產,實際上,我們從那時起就沒有休息過。公司上下一直都在工作,就沒有停過工。”劉積仁說。
疫情初期,東軟集團聯合東軟大健康產業聯盟企業,第一時間加入戰“疫”行動,充分發揮科技公司力量,積極抗疫。
東軟醫療向湖北、河南、山東、遼寧、華南、西南等地區發送數百臺套CT、車載CT、移動DR,還與平安健康(檢測)中心聯合運用車載CT在武漢為定點醫院的患者進行檢查。此外,還捐贈價值2700萬元的CT設備及智能軟件,發往武漢市雷神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劉積仁介紹,當時需要CT檢查進一步確診的病人很多,檢查室門口很容易人群聚集,交叉感染風險高。針對這一情況,公司研發人員加班加點,用7天時間完成了“雷神”方艙CT的研發、驗證及訂單式生產。“雷神”方艙CT就像個大集裝箱,里面設有檢測間和設備間,病人和醫生雙通道隔離進出,通過5G實時傳輸數據,方艙即掃,放射科即閱,防護性非常高,用卡車運送到現場,插上電源就可隨時運行。“機動靈活、防疫防輻射”的特征也讓新冠肺炎患者實現“應診盡診,應治盡治”,有效提高了CT檢查效率。
東軟集團還推出了東軟智能信息采集系統、測溫防控/智能巡檢機器人、東軟醫護助理機器人、東軟消毒安全衛士機器人和東軟配送騎士機器人等多款可有效防控疫情的智能終端產品,為醫院抗疫、企業復工、人員返程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公司發布了疫情防控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面向醫院和各級衛健委的不同需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緩解居民焦慮,方便居民就醫,減少交叉感染;同時,減輕醫護工作者負擔,賦能疾病診治與重癥監護,提升救治成功率,提升疫情的現代化防控能力。
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國際疫情形勢變得十分嚴峻。目前,東軟醫療又收到了多個國家的救助請求。“公司將針對長距離運輸的實際重新設計并加緊生產CT等設備。總體來講,公司多年來建立的全球銷售和服務網絡在此次國際抗疫中的作用十分顯著。公司將充分利用全球網絡優勢,積極參與國際抗疫行動。”劉積仁說,“通過此次疫情,我們也更堅定了繼續做大做強大健康產業的信心,持之以恒地把這件事做下去。”
醫療健康產業也是“新基建”
目前,國內大健康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蘊藏著不少機遇。“但醫療不是自由市場,它自身有著安全、平等、合規等因素的約束。行業參與者要尊重醫療的本質,技術只是賦能醫療的工具,不能輕言顛覆。”劉積仁說。
劉積仁表示,醫療事業是一項長期事業,特別是公共衛生領域,過去許多年由于傳染病不再成為醫療的重點,很多國家在對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對將來可能會發生事件的防備是不足的,這就需要未來要有長期的社會投入,不能馬虎。
在他看來,醫療均衡性十分重要。重視對基層醫療的投資,不僅僅是醫療設施,更重要的是醫療水平。只有基層醫療強大起來,才能推動從治療向預防轉變,才能在大的疫情發生時有來自更基層的防疫力量。互聯網醫療未來將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可以平衡或不斷縮小醫療質量差距,縮小區域之間差距,讓更多的人得到更個性化、更精準的醫療服務。
“當前,我們都在講新基建,我認為對醫療健康的投資也是新基建。因為醫療健康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民生,也是產業。它和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融合,可以創造出新的醫療健康基礎設施,服務于更高質量、更豐富的醫療體系。”劉積仁說,“這其中,要特別重視基層醫療建設,把縣、鄉,甚至村的醫療水平整體提升起來。同時,同步將醫療水平、管理水平、治療水平通過互聯網、培訓教育等新技術手段進行提升,使得我們的醫療資源更加豐富、多元、平衡。”
劉積仁認為,國家會持續加大對基層醫療的投入,基層需要通過連接、智能、數據等來提高醫療服務能力。人工智能,大數據,高性能、低成本醫療設備及互聯網醫療等領域,未來都將有巨大的發展機會。“此次疫情為普及互聯網醫療提供了機會,相信互聯網醫療在疫情過后會得到更大發展,這項新基建對大健康產業也是巨大機會。”
孵化健康產業創新公司
以軟件業務起家的東軟集團,一直堅持以軟件技術為核心,并隨著行業生態的變化不斷做出改變,探索更多新的商業模式。在劉積仁看來,隨著技術與信息基礎設施的進步,軟件正從技術向賦能工具轉變,創造著新的商業,承載著新的生態系統,實現與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
東軟在醫療健康及社會保障領域深耕多年后,形成了包括東軟醫療、東軟熙康、望海康信、東軟漢楓、生活空間等一批創新業務公司,共同構成了東軟大健康產業聯盟。其中,東軟醫療主營高端醫療設備制造,是國內大型高端醫療設備行業發展的引領者;東軟熙康是東軟集團于2011年專門面向健康管理領域成立的公司,致力于構造強大的基礎醫療服務云醫院平臺;望海康信推動“互聯網+醫療”產業融合和轉型創新,在醫院HRP、醫院成本一體化、醫療衛生資源監管等領域保持優勢地位,其軟件研發和項目管理達到國際水準。
劉積仁介紹,東軟在過去數年間已經在大健康領域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很多投入。特別是公司敞開大門,廣泛吸引戰略投資者,獲得了包括平安、泰康、人保等在內的保險公司投資;醫療設備、云醫院、醫院資源管理等業務獲得了弘毅、高盛、通和等機構的投資。這些戰略投資者給東軟創新業務公司帶來資金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制,加快了創新業務的發展。
在大健康產業未來的發展中,劉積仁表示,公司將充分發揮軟件的賦能效應,創造出可以獨立發展并與公司核心業務互補的新領域,如大型醫療設備、云醫院等創新業務,推動公司從創造技術向創造價值轉變,從以技術為核心向與新業務融合發展轉變,從產品公司向服務和平臺公司轉變。
“東軟是個‘孵化器’,要把這些大健康板塊的公司作為創業公司來孵化,通過吸收外部投資,讓他們成就獨立的事業。只有這樣,這些獨立的公司才能更好地面對他們的專業,有自己的定位和文化,充分運用行業規律來治理。今后,東軟還將加大這方面的投入,而且投入一定會比過去還要多。”劉積仁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