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深度閱讀>正文內容
          • “反壟斷”警鐘及時敲響 中國互聯網巨頭能否“不忘初心”?
          • 2020年12月25日來源:大眾生活網

          提要:“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贬槍κ袌霰O管總局對阿里巴巴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人民日報的評論題目鮮明。

          “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贬槍κ袌霰O管總局對阿里巴巴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人民日報的評論題目鮮明。

          人民日報評論指出,反壟斷并不是反對平臺經濟發展,更不是反對互聯網創新,我國在互聯網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舉措,有利于規范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反壟斷并不僅在中國市場監管中出現。近百年來,反壟斷也一直是美國商業界的熱詞,幾乎一路伴隨美國現代科技發展史。近期民主黨剛剛執政,新一輪反壟斷議題再一次落在了谷歌、FaceBook、微軟等巨頭身上。

          在美國,目前這些大企業的非公平定價、捆綁銷售、業務排斥等是市場爭議的焦點。美國非營利組織美國行動論壇(AAF)的科技及創新政策總監Jennifer Huddleston也認為,競爭是自由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反壟斷法應該仍然堅守“消費者利益優先”的原則,不能忽視科技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

          縱觀美國反壟斷歷史,反壟斷從來不是反對大企業,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反壟斷”三個字的真正積極指向都值得討論。

          看懂反壟斷三大要點

          今年年初公布的《〈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首次增設互聯網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認定依據的規定。

          多年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曾在一份報告中詳細解釋過“壟斷”的成因、類型、影響和危害,他指出,“所有壟斷的類型當中,只有強制地限制了市場準入,才真正妨礙技術進步和經濟效率。而反壟斷的要害,是‘消除市場禁入’”。

          2020年11月29日在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上,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國務院法制辦原副主任張穹指出,反壟斷法的目標是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和保護消費者利益。

          2009年,我國反壟斷法立法之初,張穹亦曾撰文詳解反壟斷的含義。從各國反壟斷法的主要內容看,反壟斷法反對的壟斷行為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反對壟斷協議,二是反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是控制經營者集中。

          壟斷協議有兩種:一是橫向壟斷協議,簡言之,就是同一行業或者領域中兩個或者多個經營者之間,達成的限制競爭的協議。二是縱向壟斷協議,簡言之,就是供貨商與經銷商,包括生產商與批發商、批發商與零售商之間達成的限制競爭的協議。

          顯而易見,反對壟斷協議反對的是限制競爭。

          市場支配地位同樣有兩層含義:一是經營者在相關市場上處于強勢地位;二是經營者具有控制價格等交易條件或者具有排除限制市場競爭的能力。認定市場支配地位有三個標準:一是市場結構標準,二是市場行為標準,三是市場結果標準。

          但在執法實踐中,很難用單一的標準來衡量企業是否處于一般競爭的狀態,還是市場支配地位。近年來各國都采用綜合標準來判斷,我國《反壟斷法》規定了認定經營者具有支配地位應當考慮的多種因素,包括控制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的能力、對其他經營者對該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的難易程度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市場支配地位,需要從市場結構、支配行為乃至市場結果綜合考慮,在美國也經歷了從市場結構到支配行為再到市場結果的標準變化,爭議至今猶存。例如,上述美國非營利組織美國行動論壇專家的觀點從消費者利益出發,是典型的“市場結果標準”導向。

          比如,在美國,占據超過80%的市場份額并不違法,微軟在桌面操作系統和文字辦公市場,谷歌在互聯網搜索市場,英特爾在相關 CPU市場,Adobe在數字圖像處理市場,都有著極高的市場占有率,并且長期保持盈利。

          控制經營者集中,指的是經營者合成一個主體,或者經營者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對其他經營者的經營行為能夠施加決定性影響,從而使他們能夠在競爭方面采取一致行動,雖然可促進規模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但在另一方面,經營者集中又可能改變市場結構,可能會對市場競爭產生不利影響。

          我國參照大多數國家反壟斷法控制經營者集中的做法,《反壟斷法》設計了事先強制申報制度,月初,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閱文、豐巢的三張罰單主要是依據這一法律。

          但此前處罰并非是對“集中”結果的處罰,主要在于警示企業在投資并購中需按規定申報,程序合法合規。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人士在后續接受媒體采訪強調,無論什么類型的企業,無論是被調查的經營者、目標公司還是有關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存在協議控制架構,都應當依法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違法實施集中都會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

          反的是限制競爭、技術壓制

          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互聯網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力度,調查重點指向科技巨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競爭者、阻礙創新、損害消費者利益等。

          從美國反壟斷歷程整體看來,民主黨執政時期,反壟斷案頻發,民主黨強調鼓勵競爭、促進市場經濟繁榮、鼓勵小企業發展。

          從史上最著名的AT&T拆分案看,美國反壟斷有一個鮮明特點是,反的是對技術壟斷限制競爭,大企業在某一領域的技術壓制了其他新技術發展。多年來對IBM、微軟、英特爾的指控也殊途同歸。

          1877 年,貝爾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即 AT&T公司的前身。 AT&T 全稱為美國電報和電話公司 。在歷史上,通信行業晶體管專利屬于AT&T壓箱底級別的核心資產,1948年5月初貝爾實驗室就將晶體管確定為機密技術。在這些電話技術的專利保護下,AT&T發展一帆風順,但也民怨載道,因為其壟斷了電話行業導致通話費居高不下。壓力下,1956年,貝爾實驗室正式對外開放晶體管專利授權,美國公司可免費獲得。

          1982 年,因為 AT&T 的龐大,美國司法部打贏了長達 8 年的針對 AT&T 的反壟斷官司。1984 年,根據聯邦反壟斷法的要求, AT&T 的市話業務被分出去,根據地區劃分成七個小的貝爾公司。但拆分后的AT&T再也沒有迎來輝煌時期,也錯過了互聯網通信的大潮。

          很明顯,AT&T在歷史上壟斷了電話通信技術,并形成了市場支配地位,且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利益——控制通話費。還有分析認為AT&T對其他通信技術的發展構成打擊性壓制,阻礙了技術創新。

          但另一方面,在1984年拆分AT&T之后,美國再沒發生通過對大企業的拆分來抑制壟斷的行為,這一拆分案的是非對錯至今還有巨大爭論。

          同樣持續多年的IBM反壟斷案中,IBM被詬病獨攬研制、生產和銷售的大權,創辦的分公司或其他企業絕對保持百分之百的投資,以排除外人的干預。但后來IBM宣布把新產品的硬件和軟件技術標準完全公開,市場上出現大批IBM/PC兼容機,IBM也改變了軟硬件生態閉環的做法,CPU采購自英特爾,操作系統由微軟編寫,同時開放軟硬件技術標準。

          作為反壟斷案最頻繁出現的美國,從這些知名案例可以看出,反壟斷案中,是否對技術壟斷、是否影響了其他新技術的創新一直都是最重要的標準。

          立的是競爭、創新

          人民日報近期的評論稱,加強反壟斷監管,還將有效推動創新、促進共治,我國是公認的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較為領先的國家之一,更需要通過反壟斷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健全數字規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打下堅實基礎。

          互聯網不同于電信業,在技術方面壟斷不易,也不易限制競爭。在中國,無論是阿里、京東、拼多多的電商之爭,還是騰訊、字節、百度的流量廣告之爭、短視頻之爭,中國互聯網經濟在最近十年可謂發展最快的國民經濟領域,并在場景、應用等終端領域進行了各種模式創新。

          但從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和結果標準出發,涉及終端消費產品定價、上下游產業經營者準入等平臺企業需要加強自我約束,也需要更多的監管引導。

          張穹在上述論壇上表示,包容審慎就是對新業態的出現盡量秉持包容的態度,鼓勵創新,千萬不能夠一上來就管死;另一方面包容審慎不是遷就,更不能放任不管,必須守住底線,有度有效的監管。

          正如人民日報在評論中指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此次立案調查,并不意味著國家對平臺經濟鼓勵、支持的態度有所改變,恰恰是為了更好規范和發展平臺經濟,引導、促進其健康發展。相信通過加強反壟斷監管,能夠消除影響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障礙,平臺經濟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環境?!?/p>

          有觀點認為,一系列反壟斷相關監管是對互聯網企業“敲山震虎”。社會各界更希望看到這些巨頭們,善用平臺和資本,引領互聯網經濟發展創新,引領科技創新,反哺實體經濟,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對于這些巨頭而言,近期的政策與其說是反壟斷威懾,不如說是用心良苦的引導。

          互聯網經濟可以向著更良性的競爭發展,可以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引領者。

          從互聯網到實體經濟的路其實非常近。

          一方面,互聯網企業應充分發揮數字化優勢,拉動更多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今年疫情期間,支付寶、微信上的健康碼、通行碼為我國抗疫做出了重要成績,這樣的技術優勢應進一步發揮,這樣有社會價值的應用創新可以多一些、再多一些。

          另一方面,互聯網經濟處于信息科技產業,與5G通信、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產業息息相關,場景創新的發展應該直接拉動新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企業應加大新興技術的投入。大企業更應肩負產業領軍、創新引領的責任,這同樣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所需。

          走正路,不會錯。希望那些買菜的互聯網巨頭們能夠真的“不忘初心”:服務用戶、引領創新、創造新價值。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雨燕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