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數碼>正文內容
          • 小米造芯不易
          • 2025年05月23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5月22日晚9點多,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以此結束了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這場2個多小時的發布會中,第一次在產品介紹期間響起背景音樂,是在雷軍介紹小米芯片時。當天,小米推出首款3nm旗艦處理器玄戒O1、首款長續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其中玄戒O1是小米研發四年的成績單。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5月22日晚9點多,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以此結束了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這場2個多小時的發布會中,第一次在產品介紹期間響起背景音樂,是在雷軍介紹小米芯片時。當天,小米推出首款3nm旗艦處理器玄戒O1、首款長續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其中玄戒O1是小米研發四年的成績單。如果算上曾經的暫停、轉型,小米造芯已經11年。據雷軍披露,“四年多時間,小米已經花了135億元,我們今年(2025年)的芯片研發預算超過60億元”,而這只是造大芯片的困難之一。

          北京商報

          據介紹,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藝,在109mm2的空間內,集成190億晶體管,CPU方面,玄戒O1內置2顆Cortex-X925超大核、4顆Cortex-A725性能大核,輔以2顆低頻Cortex-A725能效大核和2顆Cortex-A520超級能效核心。

          目前,玄戒O1已實現量產,當天發布的Xiaomi 15S Pro和Xiaomi Pad 7 Ultra率先搭載,于5月22日正式開售。

          玄戒T1是長續航4G手表芯片,支持eSIM獨立通信,搭載玄戒T1的Xiaomi Watch S4“15周年紀念版”,在eSIM場景下可提供9天的續航。

          同時推出兩款芯片,雷軍建議現場觀眾為小米芯片團隊鼓掌。“辛苦了”,他向團隊喊話,并把當日下午在社交平臺給網友講述的11年芯片研發路重新講了一遍。

          2014年,小米正式啟動芯片業務,2017年小米首款手機芯片“澎湃S1”亮相之后,小米因為種種原因暫停了SoC大芯片的研發,轉向“小芯片”路線。自2021年起,陸續發布小米澎湃C1、P1、G1等多款芯片,涉及影像、快充、電池、天線等多個領域。

          2021年初,小米決定造車,同時重啟“大芯片”業務,重新開始研發手機SoC(系統級芯片)。“要想成為一家偉大的硬核科技公司,芯片是必須攀登的高峰,也是繞不過去的一場硬仗。”雷軍說。

          他以周期和投入為例,截至2025年4月,小米芯片的研發投入已達135億元,未來十年還將持續投入共計500億元,目前小米芯片團隊規模已經超過2500人,碩士以上學歷占比超80%,博士占比小米集團最高。

          比投入更殘酷的是大芯片業務的生命周期,他進一步說,“如果沒有足夠的裝機量,再好的芯片也是賠錢的買賣。所以就要求大芯片必須在一兩年時間里賣到上千萬臺,只有到這個規模才能生存下去”。

          雷軍算了一筆賬,“像玄戒O1這個規模的3nm芯片,每一代大約的投資是10億美元左右,如果只賣100萬臺的話,僅單片新品的研發成本就超過了1000美元”。

          “蘋果、三星、華為、小米,頭部手機品牌都有自研芯片的心。在手機芯片領域,小米是追趕者,這一點雷軍自己也承認,如果從量產、搭載在終端來看,小米芯片成功了,不過這才是開始,市場競爭、產品體驗等后期要面臨的考問即將開始。”比達分析師李錦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如果說整場產品發布會上半場的焦點是芯片,那下半場無疑是小米YU7。

          雷軍表示,YU7定位是豪華高性能SUV,并不是SU7的簡單拉高版,而是在SU7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的。該車共推出三個版本,包括單電機后驅、雙電機四驅、雙電機高性能四驅版本;在續航方面,該車續航最高可達835km,搭配96.3kWh磷酸鐵鋰電池。雷軍稱,該車全系搭載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最大充電倍率為5.2C,15分鐘最快補能620km。車身尺寸方面,YU7車長5米、軸距3米、車寬2米,屬于中大型SUV級別。對于網友關注的價格,雷軍并未透露,但表示,“19萬9不可能”。

          此外,小米手機、Pad、手表也有新品發布,雷軍還介紹了冰箱、空調等智能家電類產品。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