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手機>正文內容
          • 以舊換新帶動手機市場變革
          • 2025年07月08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當補貼資金流向搭載端側大模型、具備前沿AI功能、采用新型折疊屏技術的手機產品時,實際上是在以市場為導向,為技術創新投下寶貴的一票,為整個產業的升級發展鋪平道路。

          當補貼資金流向搭載端側大模型、具備前沿AI功能、采用新型折疊屏技術的手機產品時,實際上是在以市場為導向,為技術創新投下寶貴的一票,為整個產業的升級發展鋪平道路。

          不久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吸引超5352.9萬名消費者參與,購買5662.9萬件數碼產品。前4個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3.5%,其中5G手機占比達85.5%。盡管整體增幅溫和,但市場結構正發生根本性轉變:中高端機型份額持續擴大,低端產品加速收縮,消費升級趨勢顯著。這體現出市場并非簡單復蘇,而是制造業在關鍵轉型期,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戰略性突破。

          以往以舊換新政策更多聚焦于家電等領域,此次國家首次將手機納入補貼范疇,體現出對手機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針對6000元以下機型給予最高500元的補貼,不是普惠式的“大水漫灌”,而是秉持“精準滴灌”原則,旨在激發產業創新動能,有效引導資源向高附加值產品傾斜,引導市場資源向具備技術含量的中高端產品匯聚,讓那些真正擁有創新實力的產品能夠獲得應有的市場溢價空間。當補貼資金流向搭載端側大模型、具備前沿AI功能、采用新型折疊屏技術的手機產品時,實際上是在以市場為導向,為技術創新投下寶貴的一票,為整個產業的升級發展鋪平道路。

          這場變革更深層次的動力,源自技術創新的本質驅動。當前,手機市場正經歷著一場“靜悄悄的”AI變革。各大主流手機廠商紛紛推出“AI手機”,曾經只存在于實驗室中的通話實時翻譯、圖像智能消除等功能,如今已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消費者日常使用的便捷工具。手機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轉變,從單純的通信工具逐漸蛻變為智能生活的貼心伴侶。與此同時,手機物理形態的突破打開了全新的想象空間,折疊屏等創新形態的出現,憑借差異化的使用體驗,為消費者提供了難以抗拒的產品升級理由。AI技術與形態創新的雙輪驅動,促使智能手機逐步進化成為個人智慧生活的“神經中樞”。這一系列創新成果,不是個別企業的單打獨斗,而是中國制造向“智造”轉型的集體沖鋒,彰顯著我國手機產業在技術創新領域的強大決心與實力。

          在這場變革浪潮中,國產手機廠商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進取精神與強大競爭力。長期以來,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占據著優勢地位,而如今,本土品牌憑借持續不斷的技術攻堅,正在逐步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這些國產廠商將技術創新的靶心始終對準用戶核心痛點:在電池技術領域,不斷探索突破,致力于終結用戶的續航焦慮;在影像功能升級方面,不再局限于參數的簡單堆砌,而是在虛擬背景、人像算法等細節處精耕細作,力求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拍攝體驗;隨著折疊屏技術逐漸成熟以及成本不斷下探,折疊屏手機成為推動品牌高端化的強勁動力。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的集體發力與突圍,正重塑全球高端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讓世界看到中國手機品牌的崛起。

          產業鏈層面,當國產手機搭載著本土研發的高端芯片強勢回歸市場,國產柔性屏技術為眾多主流折疊旗艦機型提供有力支撐,一條以本土創新為引領的高價值產業鏈正在加速構建。手機產業不必再僅僅依賴規模優勢,而是向著“規模+價值”的雙重優勢穩步邁進,在核心元器件、操作系統、AI框架等關鍵領域不斷突破,使產業根基越發深厚。這種垂直整合能力的提升,將是中國制造向全球價值鏈上游攀升的關鍵一步。

          以舊換新不僅是激發消費活力的重要舉措,更成為我國手機產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推手。展望未來,我國手機市場已然站在技術迭代與結構升級的重要歷史節點。當政策引導之手、創新驅動之魂與產業鏈協同之力同頻共振,一個更具韌性、活力和價值深度的產業生態正在逐步形成。

          (作者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