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臺、五糧液等20余家白酒企業踐行生態釀酒,誰是其中佼佼者?
- 2020年10月29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自從生態文明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生態釀酒如一陣春風吹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舍得、五糧液、茅臺、瀘州老窖、迎駕貢、稻花香、白云邊、湘窖等20余家白酒企業實行生態化釀造和生態化經營,“生態釀酒”經過 20 余年的艱辛探索之后,逐漸成為釀酒行業蓬勃興起的企業行為。
在今天,“生態文明”只不過是一個耳熟能詳、隨處可見的詞匯, 但站在歷史的縱軸上,它絕對算一個新概念。1995 年,美國學者羅伊 ? 莫里森在《生態民主》一書中首次用英語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表述了“生態文明”; 2008 年,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中第一次提到“生態文明”;2012 年,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起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自從生態文明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生態釀酒如一陣春風吹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舍得、五糧液、茅臺、瀘州老窖、迎駕貢、稻花香、白云邊、湘窖等20余家白酒企業實行生態化釀造和生態化經營,“生態釀酒”經過 20 余年的艱辛探索之后,逐漸成為釀酒行業蓬勃興起的企業行為。
而最早提出“生態釀酒”概念的舍得酒業,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1999 年 11 月,由舍得酒業起草的《中國第一個釀酒工業生態園誕生》的報告出現在“國際企業創新論壇會”上,“生態釀酒”術語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舍得酒業在白酒行業率先實現了釀酒由農耕文明到生態文明的歷史性跨越。
2008 年 10 月,由舍得酒業提出的“生態釀酒”被納入國家標準 GB/T 15109-2008《白酒工業術語》,作為第 3.4.58 條術語,其著力打造的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區開始成為了白酒行業生態文明的典范,成為中國生態釀酒核心地標性園區。
據悉, 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區位于四川省射洪市,射洪地處四川盆地中部,集自然景色之美麗神奇、道家文化之博大精深、子昂文化之沉雄凝重為一體,可謂一方沃土。“道”、“綠”、“春酒”,這無疑是一幅生態釀酒的壯美畫卷,是道家思想精髓與中國釀造的“自然”契合。
而舍得人最早提出,針對性地營造有益釀酒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綠色空間”,還原釀酒這一自然活動,才能釀造出純正美味的生態酒。故而舍得始終踐行“傳承技術、回歸自然、匠心釀造”的理念,旨在讓傳統成為經典。
在影響中國白酒品質的關鍵要素中,糧食是最核心的根本,舍得的釀酒原糧全部來自優質生態原糧主產區,采用的全套儲糧設備是其斥巨資引進的10萬噸自動化生態糧倉,該設備系國內首家采用低溫物理儲存方式的儲糧設備,可自動控溫、除濕、除雜、翻倉,糧食儲存過程中的溫度由谷物冷凍機調節,常年保持在15℃以下,保證糧食不生蟲、不發霉不變質。
另外其釀造水源取自高山雪水流淌而來的培江,并經 72 道深層物理過濾,去除雜質,使酒體具有泉水般甘洌、清爽的特點,并且早在20世紀初,舍得便進口了科學嚴謹的三級水處理設備,它采用了國際頂尖凈水工藝,凈水處理后的水質遠遠優于居民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這對舍得酒品質的穩定和提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周邊百姓的供水有了進一步的保證,為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區增添了具有深遠意義的生態風景。
此外,酒曲制作方面其吸收《太禾曲經》精華,建立生態制曲園區,自成“天然菌種庫”,并引近瑞士先進的氣壓式制曲系統,制備生態黃金曲;酒體陳藏使用江蘇宜興紫砂陶壇作基酒儲存容器,酒體過氣不過液,讓酒體更醇厚、綿柔、爽滑,實現了從釀造到成酒全產業鏈的生態化。
生態原糧、生態水源、生態酒曲、生態釀藝、生態窖藏,六大生態密碼成就了一杯舍得生態佳釀,這是對傳統生產觀的顛覆,更是創建生態文明鮮活的范例,從這個意義上講,舍得對這個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貢獻是細致而深刻的。
生態釀酒,是一個時代的榮耀,也是未來酒企長遠發展所必須要踐行的一條綠色通道。未來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堅定不移的前進步伐,相信生態文明、綠色環保也會成為酒企宣傳品質生產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