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品牌資訊>正文內容
          • 猿輔導再爆新一輪融資22億美元:教育本質是品質與口碑,而不是燒錢
          • 2020年10月23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日前,媒體報道猿輔導完成了22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交割。這幾年,在線教育賽道備受資本青睞,K12中小學教培賽道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資本的加持對于教育行業整體發展當然是正向性的作用。

          日前,媒體報道猿輔導完成了22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交割。這幾年,在線教育賽道備受資本青睞,K12中小學教培賽道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資本的加持對于教育行業整體發展當然是正向性的作用。但與此同時,我們目前所感受到的這種風氣卻需要引起一些思考——部分品牌的瘋狂燒錢營銷,是否在攪亂行業的健康發展節奏,他們已然給外界營造出在線教育“不燒錢會死,燒錢不一定能活”的感知。

          金九銀十,疫情形勢緩解,學校開學,神獸歸籠。即便如此,在線教育的廣告仍停不下來——今年疫情的催化,讓各路線上機構直到現在,依然維持著玩命的“跑馬圈地”競爭模式。這就是為什么即便開學了,公交站牌、寫字樓、地鐵、微信朋友圈、各大信息流平臺、搜索平臺等,依然可以看到各種在線教育的各式廣告。業內公認,教育是一個“慢”行業,這個“慢”當然不是發展慢,而是這個行業所肩負的使命及其特殊性對機構和品牌提出的高要求。

          當教育這個“慢”行業被推上風口浪尖,迎來了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品牌機構該何去何從?這其實是一個擺在面前的問題。

          1.0營銷時代的狂轟亂炸模式

          只是特定條件下的成功范式

          在這里,不謂俠要提一下身為在線教育賽道上的重要玩家猿輔導,其在這場競賽中選擇的,很顯然是一種高舉高打、瘋狂曝光的模式。這種營銷模式,當然有其道理。根據品牌營銷理論的“3W”原則,第一個“WHO”即讓用戶知道你是誰?是什么樣一個品牌——通過狂轟亂炸式廣告宣傳與渠道,快速在用戶心中打下一個烙印。從這個角度上看,品牌的做法無可厚非。這個模式我們姑且稱之為傳統的1.0營銷時代,核心即通過電視、戶外大屏、報紙等渠道進行曝光。曾經有幸在奧美做過幾年的不謂俠想起廣告營銷界有一個“哥德巴赫猜想”:美國人約翰·沃納梅克的名言“我知道在廣告上的投資有一半是無用的,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這里面所談到的問題其實就是在這種模式下的營銷缺陷。不僅如此,1.0營銷比較簡單粗暴的模式事實上只也是在特定條件下比較成立,或者說針對一些特定的行業比較適合。最典型的莫過于史玉柱所操刀的腦白金廣告,相信不少人至今還記得其洗腦式的廣告語,以及當年借勢洛杉磯奧運會一炮走紅的健力寶品牌。我們可以發現,這種營銷模式非常適合快消品,從營銷邏輯上來講,購買快消品是一種輕決策,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并且容易產生沖動式消費。更何況,即便選擇錯誤,試錯成本也很低。但教育行業很明顯并非如此,它完全是“超級重”的決策:一門課程動輒為期幾個月,家長試錯成本極高,一旦試錯耽誤的是孩子的學習和升學大事。面對“大宗商品”的購買,平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是客戶非常看重的。教育行業的產品面向的是孩子,為此買單的都是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那么用戶的轉化路徑是怎樣的呢?往往是先了解產品→進行橫向比對→咨詢→最后購買。所以,對于教育這個行業而言,品牌更為關注的應該是效果營銷和口碑營銷才對,這才是最終說服用戶的關鍵。話說回來,教育行業跟汽車行業有些像,都是一個重決策的行業,也有不少前車之鑒值得我們思考。比如瓜子二手車的電梯洗腦廣告,VIPKID無數的包地鐵廣告、世界三大戶外大屏的投放、絕對熱門綜藝的跟隨、簽約最當紅明星代言。但是如今品牌之現狀,也是有所共睹。

          在線教育品牌并不適合純互聯網式的打法再換一個角度來看,在線教育,是伴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興起的,我們也經常會說“互聯網+教育”。可以說,當前在線教育瘋狂營銷苗頭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互聯網思維影響,即瘋狂砸錢——獲取用戶——壟斷市場——獲取利潤——達成閉環。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邏輯思路,網約車行業最為明顯,共享單車如此,百團大戰之后外賣行業亦如此……

          那么,在線教育同樣能如此?這是不現實的。首先,是在教育行業靠瘋狂營銷無法達成市場壟斷的問題。作為典型的服務行業,教育行業的市場份額集中程度遠低于其它行業,即便是深耕多年的巨頭好未來和新東方,在整個市場上的份額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不到5%,想在這個服務行業達到一定程度上的壟斷,不現實。

          其次,瘋狂營銷沖擊資金鏈、裹挾行業的問題。眾所周知,互聯網模式的燒錢是極為恐怖的。以猿輔導為例,根據第三方統計,今年暑期兩個月猿輔導在抖音、微信等效果類投放方面就高達25億(而行業頭部其他家的投放都在10億左右),加上其上半年在央視、衛視綜藝、電梯等品牌類投放綜合高達10億,這些就35億,再加上其旗下啟蒙賽道品牌斑馬AI課的投放10幾億,及其近期強勢贊助冬奧會,以及人員工資等各項成本。粗算可知3月份的70億元融資目前已經消耗殆盡。其燒錢程度從融資速度上也能有所了解,今年三月底剛剛完成10億美金(約70億元人民幣)融資,現在就又曝出了完成22億美金融資的消息。

          猿輔導這種令人側目的狂轟濫炸式的營銷打法,對企業的資金鏈健康可持續難以保證,對在線教育行業也不是幸事,反而可能裹挾整個行業走向瘋狂。

          不過,慶幸的是,從頭部其他幾家的投放力度看,在線教育行業還保持著相對理性,并沒有簡單跟進。再者,瘋狂營銷擠壓教研教學服務、陷入惡性循環的問題。教育最核心的是產品和口碑,對于一家頭部品牌來說,當把大量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過度營銷,其教研教學服務和技術等投入必然會受到擠壓。而教育企業的品牌最終必須來自于口碑,來自于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洗腦式的廣告和營銷套路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品牌。其結果是老學員續報低迷、大批流失,企業不得不繼續依賴瘋狂營銷來拉新學員,服務越差,就越依賴營銷,越依賴營銷,服務就越差,從而陷入飲鴆止渴的惡性循環。

          在這個行業,有企業踏踏實實地做內容做服務;也有早就編好故事然后把在線教育的市場信心透支完了套現走人的。當然,更多的是當營銷剎不住車的時候,管理、教學質量等風險也接踵而至,最終墜入深淵。噠噠被好未來“收購”、Tutor-ABC賣身平安、阿卡索被央視點名批評、gogokid被頭條打入冷宮、VIPX“銷聲匿跡”……

          脫離健康的商業模式,因為資本的青睞便瘋狂的踩下油門,只會加速企業死亡。

          教育行業的“冪次法則”

          回歸教育本質——品質與口碑

          冪次法則(Power of

          Law)的力量毋庸置疑。像頭條、拼多多這樣迅速成長起來的互聯網巨頭,他們將冪次法則運用的淋漓盡致,獲得了指數級的增長。在線教育行業,同樣需要發揮冪次法則的作用,但不是簡單的套用互聯網模式。

          在某些市場上,你的本質“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目標顧客腦子里形成的那個版本的“真相”。這也就是所謂的“定位理論”,品牌之戰的主戰場是在顧客的腦子里——要為你的品牌做一個定位,然后用這個定位去轟炸,去浸染,去漂洗顧客的頭腦。

          但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們總是小心又謹慎。幾乎所有的家長在選擇學校、老師的時候,最看重的就是口碑,而口碑則來自于多年的積累,以及身邊信任人的推薦。我們知道,狂轟濫炸的1.0營銷打法之后,2.0的營銷模式是以網絡廣告為主,CPM的方式是一個主流,但眾所周知,這樣的營銷模式同樣不精準,造成大量預算浪費,同樣不適合重決策商品。當前在線教育行業的營銷,應該是3.0時代的營銷模式,是更加智能化、精準化、體驗式的算法匹配和口碑營銷。

          其實說這么多,不謂俠的意思很簡單——教育品牌僅靠營銷轟炸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在下沉市場,在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下,未來在線教育將成為孩子們課后學習的主要方式,而如何選擇在線教育的產品,更加依賴的是口碑而不是營銷。當通過在線教育產品讓孩子們的成績得到顯著提高,甚至學習能力也得到提升,那么最有感觸的一定是孩子和家長,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改變,潛移默化帶來家長對產品和品牌的信任。

          當站在用戶的角度,幫助用戶把值得信賴的產品推薦給身邊人、甚至是陌生人,并且他人也從中受益,而推薦者也因幫助他人而提升了個人價值,這才是品牌最應該做的。通過口碑營銷建立穩固的品牌優勢,從而形成網絡效應,帶來指數級的增長。不僅要讓用戶成為產品的使用者,更要成為產品的參與者,傾注感情,當他們與品牌站在統一陣線,開始不斷為品牌發聲、正名時,品牌的優勢才更加牢不可破。

          對于教育行業,自下而上的構筑品牌遠比自上而下更加穩固。這就意味著,部分在線教育企業要回歸理性,把更大比例的資源投入到教研教學服務,投入到用戶本身,而非不計成本地投入到低效過時的營銷打法。不謂俠曾經聽到一個聲音說,時代變了,不會新的玩法就注定被淘汰,再呼吁也沒用。但營銷獲客畢竟只是工具,別忘了什么才是企業的護城河。

          教育終究是一個重服務,而非重營銷的行業。靠無腦營銷或許能贏得一時,但難以獲得長久的利益。當企業嚴重依賴燒錢換流量,等獲客成本進一步提高,流量越來越貴,你想要逃離時,卻發現自己已經掉入黑洞,陷入死局。在線教育本質上還是教育行業,試圖單純通過套用傳統的營銷模式來提升銷量,這注定是不可持續的。想要成為一家基業長青的在線教育企業,回歸教育的本質是必經之路,只有以“長線思維”審視商業和營銷,以用戶價值創造為核心的商業模式,才能破局提升品牌的心智水準和用戶的生命周期總價值。

          對此,更多的資源也應投入到為用戶解決實際的問題上,以及為社會承擔更多的責任。今天那些瘋狂燒錢的在線教育品牌,如果回答不好這個問題,時間會讓更有耐心的競爭者慢慢勝出。

          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雨燕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