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品牌資訊>正文內容
          • “禿如其來”!“頭發焦慮”的保險需求、顏值經濟的錢好賺嗎?
          • 2020年10月15日來源:經濟觀察網

          提要:植發作為醫美健康產業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兩年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該領域市場格局也開始發生變化。相較于公立醫院相關科室、整形機構植發分支、區域性非連鎖植發機構等三股力量,全國連鎖植發機構率先發力,競爭勢頭日趨激烈。

          記者 王涵?“你的頭發還好嗎?”公司電梯、上下班地鐵燈箱諸多精準式的植發廣告營銷讓脫發青年躍躍欲試。

          頭發焦慮曾頻上微博熱搜,脫發這種時代癥候,正在向90后下沉。此外關于“脫發”的季節性熱度也頗為明顯,從百度對“脫發”一詞的搜索量分布來看,每年8月份便開始呈現逐漸上漲趨勢,11月份回落。到了每年3月份,秋冬轉換再出現一波小高潮。

          與此同時,作為醫療健康產業的分支,植發市場需求呈現一片藍海。艾媒咨詢預計2020年中國的植發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全球植發市場報告》顯示,到2023年全球植發市場規模將達到238.8億美元。目前國內植發市場呈現“四方割據”態勢——新生、雍禾、大麥、碧蓮盛,在市場規模、醫師團隊、技術服務、資本等方面競爭格局已成。

          據新生集團副總張通接受記者專訪時坦言,在把控以資入股的尺度為前提,企業內部正在謀劃IPO事宜。目前,新生植發在行業中率先聯合平安養老險江蘇分公司推出一份價值不少于5萬元的植發安全保險,為患者提供安心服務。

          “頭發焦慮”的保險需求

          植發作為醫美健康產業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兩年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該領域市場格局也開始發生變化。相較于公立醫院相關科室、整形機構植發分支、區域性非連鎖植發機構等三股力量,全國連鎖植發機構率先發力,競爭勢頭日趨激烈。

          張通告訴記者,植發的難度在于手術過程細致復雜,一般普通的一臺手術需要配置1-2位專業醫生主掌,6-8位護士輔助從頭發毛囊提取、分離、培育、種植,根據植發毛囊單位的多少,手術全程需要3~6個小時不等,手術時間是根據種植的毛囊單位數量來定的。“我們要求每位主持的植發醫生除了在當地衛生局注冊外,還需要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也需要護士和醫生的默契度考驗。”

          “全國有資質的植發醫生僅有400-600人,新生占據了六分之一。”張通表示,通過打造以毛發移植與養護、基因檢測等醫療服務為主,集植發技術研究、醫療產品設備研發為一體的大型醫療集團,新生已經在42個城市開設43家專業植發服務網點,服務逾20萬客戶。

          在植發上做保險文章的不止于此。記者早前報道在2019年4月份,網易考拉為了迎合市場,打出買護發精油就送“脫發險”,脫發就賠的口號。不過后經確認,此活動是網易考拉的單方營銷策劃而設立的獎項,并不是一款保險產品。

          在美國,植發手術的價格通常在4000美元至15000美元之間,在中國植發手術的價格為10000至30000人民幣(均價10元/根),而且大多數保險計劃不承保,所以植發手術的高昂費用及術后移植出血感染風險,疤痕和不自然的毛發生長等后遺癥都需要患者自行承擔。

          不過在醫護力量和技術上的扶持外,新生集團是植發行業唯一與保險機構達成合作的植發機構,提供手術意外風險保障、術后一對一管家服務等,讓消費者感受到專業植發與良好養護體驗,在八年期間實現零賠付的“保險護城河”。

          目前圍繞植發本身是否成功的保險并未面世,其主要原因在于無法對標本和成功因子做定性分析。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一位碩士在探討互聯網保險產品設計的論文概述中,曾針對“脫發險”有過暢想性描述——從費率設計、行為數據、毛囊表現等進行客戶判斷,若投保人在投保后一段時間內出現脫發情況明顯惡化,會進行理賠。而賠付金額參考投保人進行植發手術的價格進行設定。

          雖然有過半人受各種頭皮問題的困擾,消費者頭發健康意識已經覺醒。養發行業從2017年的100億到2020年的400億僅用了4年,預計至2027年將達到2000億。“但對于小眾專科保險的需求要進行嚴謹的保險精算和市場調研,并非易事。”滬上一位保險從業人士坦言。

          現金流:“顏值經濟”的錢好賺嗎?

          全球醫美步入穩步增長階段,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顏值經濟”的錢好賺嗎?

          張通表示,一家門店投入成本以數千萬計,重要的成本投入就是在包括醫生的醫生團隊的打造,以及產品耗材、技術研發等。為此通過技術研發,打造3D植發、TDDP植養護體系、微針植發、Nocut不剃發植發等核心技術。

          而盈利周期在2-3年,若管理得當、醫護資源到位盈利時長會縮短至半年。他透露“公司內部正在謀劃通過IPO 來募資,希望能通過資本推動,讓新生從植發連鎖機構向頭發植養護一體化服務機構,升級迭代。”

          目前市面上的植發機構也受到諸多資本的歡迎,譬如2017年雍禾獲得中信產業基金3億元股權投資,碧蓮盛獲得華蓋資本5億元戰略投資。

          但是新生集團在接洽卻不著急的原因在于,“本身賬面充沛的資金流。要知道我要這錢是拿來干嘛的? ”張通表示,資本逐利是一把雙刃劍,在醫護人員儲備沒到位、模式沒走通、跟不上業務發展之前,若大量資金涌入形成開店潮,導致新設植發門店盈利周期大大拉長反而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不同于其他植發機構,新生更注重修煉內功,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人才、提升技術和醫護團隊的水平,達到標準化、系統化的服務能力。”

          回過頭看,自2017年植發行業迅猛發展帶來的不少亂象,包括影子醫生、無證行醫,植發醫生3天速成班、毛囊數量評估不完善導致植發效果欠佳、隱性消費驟增等。

          睿鼎資本董事長李鑫認為,未來醫美產業的投資機會可能更多地會聚集在上游擁有技術、人才等綜合附加的產業,目前下游的規模端服務比較同質化,因此未來對差異化的技術和服務會產生大量需求。同時精品民營美容專科醫院可能也有機會,因為在行業壁壘逐漸下降時,消費者會更愿意消費優質的服務,也更愿意為這些服務的溢價買單。



          責任編輯:雨燕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