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品牌資訊>正文內容
          • A股維和會今日晨報:英特爾芯片工藝的“掉隊”終究意味著什么?
          • 2020年08月03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制程工藝數字越小,意味著能在更小體積的芯片中塞進更多晶體管,而且運算性能更高、耗電量更小。比方,5nm 比 7nm 先進,7nm 比 10nm 先進。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描繪的便是制程工藝之迭代:單位面積上晶體管數量,每兩年(也有說法是 18 個月)增加一倍。

          A股維和會今日晨報:英特爾芯片工藝的“掉隊”終究意味著什么?

          A股維和會今日晨報,A股維和會今日晨報表示,在芯片制作核心的工藝上,從前搶先的英特爾現在失去了優勢。

          2020?年?7?月?24?日,英特爾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透露,因為?7nm?制程良率不理想,英特爾的?7nm CPU?產品較先前預期推延了大約?6?個月。英特爾首席財政官喬治·戴維斯(George Davis)承受采訪時說,在?7nm?芯片制作工藝技術中發現一種“嚴重缺點”,英特爾正在進行調整。

          這是英特爾第2次推延?7nm?量產,較原先計劃總共延期一年。英特爾的?7nm?芯片,估計不會早于?2022?年下半年推出。雖然英特爾?Q2?在數據中心和存儲業務板塊的收入大幅增加,但推延?7nm?量產音訊仍讓其股價在?24?日收盤時跌落超過?16%。

          自主出產和代工制作之別

          財報電話會議上,英特爾透露“或許會將首要零部件出產外包”。本年?3?月摩根士丹利一次會議上,喬治?戴維斯對投資者供認,公司現已落后于競爭對手臺積電,要追趕上至少需要?2?年時刻。

          7?月?27?日,臺灣《工商時報》報道,英特爾與臺積電達成了協議,后者將在?2021?年為前者代工?18?萬片?6nm?晶圓。晶圓是制作芯片所用的硅晶片,一般一片晶圓能夠切出幾十個芯片。

          1

          事實上,英特爾找臺積電代工的音訊,此前早已屢次傳出,而且集中在?6nm?的?GPU?上,并未涉及?CPU?產品。目前,英特爾和臺積電都沒有證實代工?6nm?芯片的傳聞。

          要知道,英特爾一向引以為傲的,便是其搶先的芯片制作能力。彭博社發表談論,英特爾考慮外包這一決定“預示著美國統治半導體職業年代的完結”,“此舉或許會在硅谷以外引起反響,影響全球交易”。一些動作現已反映出這個現象:在美國商務部壓力下,本年?5?月臺積電表明會在美國興建一個工廠,用以出產最先進的?5nm?制程芯片。

          英特爾和臺積電分別是芯片職業兩種分工方式的典型,前者代表了?IDM?方式,后者則是筆直分工方式一個重要環節。

          IDM,全稱?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整合元件制作商),意指一家公司包辦芯片規劃全流程,從規劃、制作、封裝測試到最后銷售。除了英特爾,三星也采用了這種方式。

          而筆直分工方式里,有的集成電路公司只做芯片規劃和銷售,沒有芯片制作工廠(Fabrication,簡稱?Fab)。這種公司一般稱之為?Fabless,高通、英偉達、AMD?和華為海思都是這種類型。

          幫別人制作芯片、不規劃芯片的廠商則叫?Foundry(晶圓代工廠),典型廠商的有臺積電和中芯國際。事實上,這種方式的開創,正是得益于臺積電這種純晶圓代工廠的設立。

          很多從前?IDM?方式的美國芯片公司,現已陸續關掉或出售其在美國國內的工廠,轉而讓亞洲的代工廠出產。只要英特爾一向堅持著?IDM?方式,這家公司以為一起兼顧規劃和制作,兩方面都能相互促進。

          得益于這種方式,在過去?30?多年里,英特爾長時刻處于技術搶先地位。但從投入層面來看,IDM?方式需要很多資金,一條出產線動輒幾億美金,門檻十分高,對職業新進入者不友好。

          而筆直分工方式把規劃和制作分離,負責芯片規劃的,把方案做出來,交給純代工的專業?Foundry?去制作,讓芯片職業的準入門檻一會兒就降低了很多。AI?芯片范疇有這么多創業公司,正是得益于這種方式。

          但筆直分工方式也有壞處,最先進制作工藝的產能是有限的,只要蘋果、AMD、華為和高通這種訂單量大的芯片規劃廠商,才干爭取到排期靠前的產能。別的,代工廠也會因為一些非商業要素,回絕某家芯片規劃廠商的訂單。一個最近的例子是,臺積電迫于美國商務部制裁華為的壓力,現已暫時回絕了華為的新訂單。

          臺積電從追趕到逾越

          11

          在芯片制作職業,點評一家工廠水平高低的首要規范,是其制程工藝,現在一般以“Xnm”的方式表示。

          制程工藝數字越小,意味著能在更小體積的芯片中塞進更多晶體管,而且運算性能更高、耗電量更小。比方,5nm?比?7nm?先進,7nm?比?10nm?先進。大名鼎鼎的“摩爾定律”,描繪的便是制程工藝之迭代:單位面積上晶體管數量,每兩年(也有說法是?18?個月)增加一倍。

          1987?年,臺積電剛成立時,制程工藝遠不如英特爾,落后兩代之多。其時,臺積電的工藝是?3μm(微米,1?微米?= 1000?納米),而英特爾在?1979?年推出?8086?處理器時,就采用了?3μm?工藝。1985?年,英特爾現已把工藝推動到了?1μm。

          但通過多年積累后,臺積電在智能手機年代追上了英特爾。

          需要說一下的是,因為命名上的混亂,臺積電和英特爾在制程工藝節點上并不能劃等號。一位半導體從業者“蜀山熊貓”概括道:大致以為英特爾的?10nm =?臺積電的?7nm,英特爾?7nm =?臺積電/三星?5nm(臺積電和三星是相同的)。英特爾的工藝不商用,不開放,所以不能直接套用商用節點分類。

          2017?年,臺積電開端量產?10nm?工藝,此刻英特爾是?14nm。2018?年,臺積電開端大規模量產?7nm。一年后,英特爾完成?10nm?芯片量產。這個階段兩家制作實力根本相等。

          但這樣的局勢很快就被打破。2020?年?4?月,臺積電的?5nm?制程工藝進入量產階段。而英特爾與之相對應的?7nm,內部目標是?2020?年中開端量產,卻一而再地推延。據英特爾?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7nm?芯片要到?2022?年下半年才干露臉。這樣一來,英特爾便實實在在地落后于臺積電。

          面對這樣的局勢,英特爾現已開端做出改變。7?月?27?日周一,英特爾宣告首席工程師穆西·倫杜欽塔拉(Murthy Renduchintala)將離任,其領導的?TSCG(科技、系統架構和客戶作業群)將劃分為五個團隊,新領導直接向?CEO?鮑勃·斯旺(Bob Swan)匯報。

          離任的穆西被以為是英特爾的二號人物,他曾負責調制解調器,但該業務終究以?10?億美元賣給了蘋果。在英特爾作業了?24?年的安?凱萊赫(Ann Kelleher)將領導?7nm?和?5nm?芯片開發。她之前是英特爾制作部門負責人,領導?10nm?制程的晉級作業。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