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上億的項目材料也能出錯?企業發票工作如何避免人工失誤
- 2020年07月10日來源:中華網
提要:無論對錯,作為采購行業人士,在吃瓜的同時,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才是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近日,一場涉及中國移動、格力電器(000651,股吧)和美的電器的“烏龍事件”再次升級,絲毫不遜于前些日子的騰訊老干媽。
7月3日,格力被通報在中國移動2020年至2021年高壓離心式冷水機組集中采購項目中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中國移動取消其在此項目中標資格后。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中標全部份額。于是由此,格力和美的就發票信息的錯誤展開了一場口水戰。
截止7月6日晚間,美的官方微博發布《關于中國移動項目發票信息及技術參數的澄清說明》,稱發票信息錯誤只是筆誤。
無論對錯,作為采購行業人士,在吃瓜的同時,如何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才是更應該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在企業采購過程中,此類問題并不罕見。行業專家表示,企業采購、特別是大型企業采購中涉及大量的發票工作,不僅數量多、金額復雜,如果全部靠人工手動填寫,難免會出現筆誤的情況。依托技術,實現發票的自動化開具才是解決此類的問題根本出路。
類似的技術和產品近年來已經出現。
比如數字化智能采購平臺,不僅可以實現采購的全流程電子化,讓所有的采購管理從采購需求的下達、審批、執行以及后續的交付、履約、配送都可以在系統中實時查看監控,還能夠通過財務結算協同平臺實現自動對賬、發票自動開具,電子發票在系統內進行結算、核驗、報銷,在解放了大量的重復性人力投入的同時,確保發票信息的準確性。2019年上半年,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通過京東智能采購平臺動開具超80萬張發票,其中發票抬頭多達600多個,無一例出錯,就是最好的例證。
值得欣喜的是,這種先進的采購已經在加速普及中。近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聯合推出的《中國企業數字化采購發展報告2019》表明,目前數字化采購在企業級電子商務市場的滲透率為2.88%,比上年提升1.03個百分點,兩年內實現了翻番。相信隨著數字化采購滲透率的快速提升,發票信息出錯類似的烏龍會越來越少。(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