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產品”時代 好設計與性價比成榮盛獨門法寶
- 2020年07月02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疫情加速了房地產行業的洗牌。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2020年6月5日,今年房地產企業的破產數量已經達208家,超過2018年上半年的177家破產數量。部分行業排名較為靠前的房企,也因為資金鏈的問題,不得不以出售項目或股權的方式求生存。
疫情加速了房地產行業的洗牌。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2020年6月5日,今年房地產企業的破產數量已經達208家,超過2018年上半年的177家破產數量。部分行業排名較為靠前的房企,也因為資金鏈的問題,不得不以出售項目或股權的方式求生存。
但也有不少房企,憑借睿智的管理、獨到的產品和有效的成本管控,在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及較為嚴峻的房地產行業環境下實現了逆勢增長。比如榮盛發展,2020年5月實現簽約金額113.94億元,同比增長約40.55%;簽約面積92.9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23.43%。與此同時,2020年1-5月,榮盛發展累計實現簽約金額330.63億元,同比增長約3.18%;簽約面積297.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1.36%。
榮盛逆勢“起飛”的秘籍是什么?我們研究發現,支撐榮盛銷售數據的核心,是其獨樹一幟的產品力。在競品環伺的市場格局中,榮盛通過智慧管理、精準定位、優化設計、提高性價比等手段不斷提升產品力,靈活平衡調控、疫情帶來的風險,銷售不斷增長的同時,榮盛正為持續穩健發展積攢實力。
重實用:以功能為導向,不斷打磨升級產品設計
榮盛的產品力首先體現在其設計上。
榮盛發展董事長耿建明曾說過“設計要模仿生活的情境”,在他看來,房子的功能很重要,功能要能疊加、延展,餐廳不僅是用來吃飯的,臥室不僅是用來睡覺的,可以弄一些情趣的功能。
“老百姓買房買的主要就是功能,因此注重產品功能也是榮盛產品的設計理念之一”。榮盛發展產品中心總經理兼首席產品官張東表示,榮盛在設計產品時,會從使用功能來反推戶型的設計,要求設計人員站在業主角度,以功能為導向,注重功能的延展和疊加,從生活起居、景觀設計、細節優化著手,令戶內空間做到“多一分嫌寬,少一分嫌窄”,力求在“寸厘之間”實現面積、朝向、風水和采光的最佳組合,滿足客戶對居住功能的需求。
比如近期的人氣項目——榮盛首府,戶型設計就很實用。以建筑面積121平米(套內面積117.7平米)的改善型三居為例,戶型方正,動靜分區,客廳面寬約6.4米,既能滿足改善型客戶追求的舒適與開闊,又能靈活地升級為四居,滿足二胎家庭的需求。
在對面寬和進深尺寸的把控設計上,榮盛也有自己的堅持。用其董事長耿建明的話來說就是“尺寸上的分配要合理,不能簡單地用大和小來衡量,分配是一個比例,是科學。”榮盛雖然重視功能,但不會單一地追求房間的使用功能,而舍棄居住舒適度,而是進行科學地分配。
比如設計緊湊型戶型時,榮盛的原則是“抓大放小”,“抓大”就是著重抓餐客廳、主臥這些大空間,“放小”就是讓兒童房、書房、衛生間小而精,一點一點的推敲細節,即使是小也要保證它的收納功能和生活尺度。
“抓大放小”做精細化設計,是榮盛“多一寸嫌寬,少一寸嫌窄”的“造寸”理念在實際工作中的體現。早期的榮盛以小戶型著名,并提煉出了“造寸”的理念,要求以“舒服”作為戶型設計的尺度,空間的長寬比、寬高比要能讓人體感舒適,比如說3米的面寬要配3.6、3.9的進深,3米*3米的比例對人來說是不舒服的尺寸。
榮盛的另一爆款項目——合肥書香府邸也將設計做到了極致。
其4室2廳2衛生間的戶型,建筑面積為109平方米,套內面積約88平方米。整體面寬約9.6米,進深大約為10.2米,三面朝南,客廳的面寬為3.6米,主臥的面寬為3.3米,整體的面寬和進深尺度比市場上的競品要多50-100CM,功能靈活多變,尺寸分配合理,空間把握得當。在實用舒適的基礎上增加了人情味、完整度、儀式感和未來感,客戶可以用剛需的價格買到了改善的生活水平。
這種比同類產品更實用、更人性化的空間設計,比同類產品多一個功能的設計就是榮盛在產品力上的競爭力。
高性價比:控成本、強管理,修煉內功提升性價比
當然,無論是外部材質上的講究,景觀設計上的用心,還是室內空間的延展,都會給項目的成本控制帶來挑戰。而作為一家有著豐富經驗的開發企業,榮盛懂得從源頭控制成本,向管理要增長,在不斷升級產品設計與品質的基礎上,提升產品的性價比,做老百姓買的起的好房。
榮盛控制成本的能力首先體現在其拿地策略上。一直以來,榮盛發展都圍繞著“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發展規劃,并不斷拓寬拿地渠道,創新購地模式,充分利用招拍掛、城中村改造、股權收購等方式多管齊下加強土地儲備。
在傳統住宅地產穩步前行的同時,榮盛發展順應形勢的變化,繼續擴大在生態旅游、養老養生、產業新城等領域的投資,通過“建體系、塑模式”,積極推進公司戰略轉型,培育競爭新優勢,強化盈利能力。
完整的產業鏈體系,令榮盛發展實現了收入、利潤多元化,成為其業績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讓榮盛發展在競品環伺的市場格局中,能通過多業態協同能力提升產品性價比。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開發流程為:拿地——設計——報批報建——招采——開工——開盤——交付……其間還牽扯到人員和資金的到位情況,整個周期十分漫長。這種方式造成了開發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或者斷檔,或者大量趕工,造成拖延或積壓,導致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在整個房地產開發的鏈條上,榮盛發展貫徹“剛好及時”的管理思想,通過工作前置和工序的并行穿插,把傳統流程的時間周期進行折疊,效率大為提升。
設計前置是拿地——開工階段的關鍵,因為這是很多房企的瓶頸。一旦設計決策反復,周期就可能無限拉長。榮盛的要求是基本上在拿地階段,設計方案就已經做好了。
榮盛一方面要求工作盡量前置,另一方面在計劃和生產的安排上并不冒進,而是要求科學安排,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也要符合政府要求。項目設計及營銷計劃既要研究市場,準確定位;也要研究政府各種規章制度,加強溝通,確保手續齊備。
榮盛發展在買地之前,會提前鎖定目標地塊的詳細情況。榮盛有自己的“城市地圖”和“房價地圖”,哪塊地是景觀房,哪塊地是剛需房,已經摸得清清楚楚。前期工作到位了,設計與報建報批就可以實現基本同步。
在工程建設方面,榮盛推行嚴格的計劃管理,各項工作要求做到無縫連接。榮盛發展會編制預售前轉向節點計劃,落實到樓棟,每日按時排布搶工計劃運營部、工程部進行復驗檢查,出現風險及時解決,確保實現按時、足量開盤。項目部排布示范區及貨量區的日計劃,每日執行、糾偏……
由于榮盛發展重點布局三四線城市,其規劃容易獲批;而且三四線城市高層少,小高層多,建設速度快,榮盛發展的“剛好及時”管理法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節奏快,二是成本控制力強。
企業之間真正的差距在于運營的效率,提高效率的關鍵就在于管理。榮盛發展一直在探索如何實現各種資源的最佳配置,將各種要素轉化為更高價值的產出要素,這也是榮盛的產品能做到“同樣品質的產品,價格比別人低;同樣價格的產品,品質比別人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品質:嚴控質量,全面管理,提高產品品質
榮盛的產品力不僅體現在其設計與性價比上,更體現在其好品質上。去年年底,安徽蚌埠榮盛華府二期交房,一次合格率高達94%,園林、外立面、公區裝修等品質均獲得了來自業主和同行的認可。
這與榮盛以建筑起家的背景有關。
一般情況下,房企開發一個項目,往往通過招投標選擇合適的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由他們負責地產項目的設計和施工,以建筑起家的房企并不多見。而作為一家上市千億房企,榮盛擁有從事建筑行業的背景,因此其對每一個項目的質量把控都非常嚴格,而且能夠做到從設計、施工,到營銷、物業服務的全面化管理。
多年的建筑經驗,令榮盛擁有從施工、設計到裝修、園林、門窗、銷售、物業管理的一條產業鏈。產業鏈的一體化不僅有利于控制成本,也有利于控制建筑產品的質量。
建筑起家的榮盛對各個系列的建筑產品都有嚴苛的標準,其施工營造堅持“適用性、實用性、舒適性、延展性、經濟性”。為了更好地實踐這些“榮標”,對施工營造過程中的部分工藝做了明確要求。
比如在地下防滲漏方面,地下外墻、屋面施工縫、后澆帶部位必須設置止水鋼板,鋼板連接須雙面滿焊,水平轉角處須一次彎折成型;主體工程方面,鋼筋綁扎必須滿綁,嚴禁跳綁、漏綁,電梯門、入戶門等洞口需設置過梁部位,須在一次結構施工時進行單獨下掛,下掛梁(板)按要求單獨設置構造鋼筋;裝修工程方面,地面鋪裝以對稱、居中為原則,主要空間必須設置波打線。
為實現高質量的產品力,榮盛發展全面實行精細化管理,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榮盛總公司、分公司和項目公司形成聯動,加強對每一個細節的管控。在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定期召開工程策劃會,制定項目操盤思路,有計劃地推動后續工作進度。在現場工程項目上,總包、監理、土方、景觀等單位每天匯報當日進度,建立小白板機制,每日工作重點上墻,警示每日工作主要跟進的重點。
2020年以后,隨著相關限制性政策的放寬,市場上對于產品力的關注度也會隨之提升,屆時對于原本就具備一定抗風險能力的榮盛發展來說,其產品價值將會被放大,溢價能力也會進一步顯現,相信屆時會呈現更加出色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