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糯的粽子 濃香的美酒 這個端午讓美味與你環環相扣~
- 2020年06月23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又是一年端午佳節,清香的粽葉包裹著五谷豐登,帶著人們對節日的期待,陸續出現在商超貨架、各家廚房!
又是一年端午佳節,清香的粽葉包裹著五谷豐登,帶著人們對節日的期待,陸續出現在商超貨架、各家廚房!
端午節吃粽子,是全球華人延續千年的悠久文化傳統。近年來,隨著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粽子的品種也是花樣迭出。但歸結起來,主要還是在形狀、餡料上有所差異區別,例如,三角形、扁形、圓錐形、四角形等,餡料則從常見的蛋黃臘肉、紅袍豆沙、五谷雜糧逐漸創新出燒排骨粽、綠茶棗香、蟲草黑豬肉等。
但餡料中唯一不變的主角,便是糯米。
糯米是糯稻脫殼的米,因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各色風味小吃。例如,正月十五吃的元宵、湯圓和逢年過節很多地方都在吃的年糕,以及各式各樣的糕、糰、糍、餅、粥等,都是由糯米粉制成的。
為何糯米制作的美食深受歡迎?除了獨特的口感外,經科學研究后發現,糯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淀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欲不佳、腹脹腹瀉還有一定緩解作用。
除此之外,糯米還是釀酒的原材料之一。《世本》記載:“儀狄始作酒醪。”酒醪,今稱醪糟,實際上是一種用糯米加工發酵而成的酒,其實就是最早的黃酒,也是中國最古老的酒的種類,味道甘甜跟米酒也比較接近,上層清酒,下面酒糟,均可食用。《詩·周頌·豐年》:“豐年多黍多稌……為酒為醴,烝畀祖妣。”醴即是用稌米釀的甜酒,古代黃河流域也稱稻為稌,主要都指糯稻。《詩經》里的《小雅·甫田》《唐風·鴇羽》《豳風·七月》《小雅·白華》《魯頌·悶宮》等章,都有詠稻稌的詩句,可見在當時,以糯米釀酒已成為行業普遍現象。
酒業發展到宋朝,酒稅直接成為重要的財政收入。其中,以黃酒聞名的紹興釀酒行業所繳稅收名列前茅。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達官貴人云集西湖,酒的消費量大漲。毗鄰杭州的紹興,城內同樣酒肆林立。由于大量釀酒,糯米價格上漲,南宋初紹興的糯米價格比粳米高出一倍,農民紛紛改種糯稻。據記載,當時紹興糯米種植面積占總體的3/5。這種情況幾乎一直沿續到明朝,甚至出現“釀日行而炊日阻”的形勢。
如今,糯米還被融合進其他糧食作物,一同釀造出香味更為馥郁、營養更為豐富的中國白酒。其中,尤以五糧液的五糧濃香風味最負盛名。
高粱產酒清香味正,大米產酒醇和甘香,糯米產酒純甜味濃,小麥產酒曲香悠長,玉米產酒味含沖香。這既是五糧液得名之由,也是其好喝之源。經過歷代釀酒匠人精益求精的探索,以“陳氏秘方”為基礎,五糧液最終形成了臻于完美的釀酒糧食配方: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麥16%,玉米8%,在持續不間斷使用了652年的明初古窖和“包包曲”“跑窖循環”“沸點量水”“勾兌雙絕” 雙輪底發酵”等首創釀造工藝加持下,最大限度將五種糧食中的各種微量有益成分,充分轉化到五糧美酒之中。由此,也為五糧液贏得了“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稱”的業界美譽,使其在濃香型白酒中獨占鰲頭。
在端午即將來臨之際,嘗一口軟糯粽,飲一杯五糧液,“粽”享和美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