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億營收背后低調的青山控股
- 2025年08月29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排在家電巨頭美的集團身后,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4066億元營收位列202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4位。8月28日,全國工商聯發布了202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隨后青山控股官網也貼出了“喜報”,集團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4位,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第11位。
排在家電巨頭美的集團身后,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山控股”)以4066億元營收位列202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4位。8月28日,全國工商聯發布了202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隨后青山控股官網也貼出了“喜報”,集團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4位,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第11位。
青山控股在浙江溫州頗為知名,但集團及其創始人項光達卻頗為低調。根植于不銹鋼產業,青山控股抓住國內新能源發展浪潮,于2017年入局新能源,先后進軍鋰電池和光伏儲能賽道。繼旗下瑞浦蘭鈞(00666.HK)港股上市之后,青山控股押寶的第二家新能源公司麥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田能源”)也在IPO途中。
“被迫”高調
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2003年6月注冊成立第一大集團公司,坐落于浙江省溫州市的青山控股現如今已發展為年收入超40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8月28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2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青山控股以4066億元營收總額位列第14位,排在美的集團身后。青山控股官網顯示,集團業務覆蓋制造、銷售、倉儲、投資、進出口貿易等各領域,主要生產不銹鋼鋼錠、鋼棒、板材、線材、無縫管等產品,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機械、電力、汽車、造船、食品、制藥、裝潢等。
年收入超4000億元背后,集團已經形成超過1000萬噸不銹鋼粗鋼產能、30萬噸鎳當量鎳鐵產能,形成了貫穿不銹鋼上中下游的產業鏈,生產基地遍布中國福建、廣東、浙江,延伸到印尼、印度、美國和津巴布韋等地。
此外,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顯示,青山控股位列第247位,比去年上升18位。據悉,青山控股已連續多年入圍該榜單。
相比其他民營企業,青山控股與其創始人項光達都頗為低調,也有些神秘。這位溫州籍創始人項光達,有著“世界鎳王”之稱,在“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中,項光達以645億元的財富值位列第329名。
依托豐富的上游資源優勢,青山控股2017年進軍新能源行業,開始打造“鎳鈷礦產資源開采—濕法冶煉—前驅體—正極材料—電池應用”新能源全產業鏈。
作為“青山系”在新能源領域進行投資布局的首家企業,瑞浦蘭鈞2023年登陸港交所。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青山控股旗下無一家上市公司。
瑞浦蘭鈞成立于2017年,主要從事動力及儲能鋰離子電池單體、模塊、電池包到系統應用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并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推動市場應用的集成創新。通過材料及材料體系創新、系統結構創新、綠色極限制造創新及商業模式創新,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及智慧電力儲能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新能源“顯眼”
自2017年入局新能源之后,青山控股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頗為“顯眼”。除了瑞浦蘭鈞之外,目前押寶的麥田能源也在IPO。
深交所官網顯示,今年7月,麥田能源IPO已進入問詢階段。青山控股是其第二大股東,麥田能源也被貼上“青山系”的標簽。
具體來看,股權關系方面,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江蘇麥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直接持有麥田能源29.49%股份,為麥田能源控股股東。永青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青科技”)直接持有麥田能源約8987.38萬股股份,占麥田能源股本總額的24.96%,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穿透股權關系,永青科技的股東青山控股出資比例為51%。
據了解,麥田能源成立于2019年,系一家以電力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新能源電力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自設立以來專注于分布式能源相關的能量轉換、存儲與管理領域。
從兩家新能源公司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瑞浦蘭鈞實現營收約94.91億元,同比增長24.9%;對應實現歸屬凈利約-6532萬元,同比減虧。而在2023年、2024年,瑞浦蘭鈞也接連虧損。
麥田能源則處于盈利狀態,2022—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24.86億元、29億元、33.92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1.99億元、1.49億元、2.67億元;對應實現扣非后歸屬凈利潤分別約2億元、1.42億元、2.22億元。
旗下IPO遭部分股東反對
值得注意的是,麥田能源IPO出現了部分股東反對的情況。
招股書顯示,麥田能源于5月12日召開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審議發行上市相關議案。麥田能源股東鹽城朝瑞、黃海朝希、朝希優勢、嘉興朝睿及嘉興朝耀(合計占公司本次發行前股本的2.27%)出席,但對相關議案投反對票。此外,異議股東未出具與本次發行上市相關承諾。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監管實踐看,公司IPO遭持股比例較低的股東投反對票,難以實質阻礙上市進程,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所在行業估值邏輯的審慎態度。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也表示,公司IPO遭股東投反對票,本質是多方利益在資本化節點上的博弈。若公司能通過合理補償或戰略調整化解矛盾,反而可能優化長期治理結構。
本次沖擊上市,麥田能源擬募集資金約16.6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按照實際經營管理需要及市場情況有序投入年產100萬臺套智慧儲能產品產業園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及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麥田能源方面發去采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對方并未回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