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能源化工>正文內容
          • 廣州發展董事長伍竹林:以清潔能源護航綠色發展
          • 2020年07月31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作為區域發電龍頭企業,廣州發展近年來的發電結構正在發生質的變化,傳統火力發電裝機由燃煤機組向燃氣機組轉變,以風力和光伏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裝機規模成倍增長。

          作為區域發電龍頭企業,廣州發展近年來的發電結構正在發生質的變化,傳統火力發電裝機由燃煤機組向燃氣機組轉變,以風力和光伏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裝機規模成倍增長。對于未來的發展,廣州發展董事長伍竹林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近年來向清潔能源供應商轉型取得一定成效,新能源裝機規模大幅增長,項目管理經驗不斷增加,未來將繼續加大新能源投資力度,圍繞建設華南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型清潔能源供應商的目標,全面完善清潔能源產業體系,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提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

          順應趨勢 大力發展新能源業務

          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能源領域發展的方向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在此背景下,轉型升級成為傳統能源企業面臨的課題。

          廣州發展成立于1992年,是廣州市最大的發電企業,也是廣東省重要的地方性綜合能源企業,服務范圍主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并向外擴展至華北、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由原來業務較為單一的火力發電企業,發展成為以火力發電、城市燃氣、能源物流和清潔能源為主的綜合能源供應商。

          談及公司的業務發展路徑,伍竹林表示:“在傳統發電領域,公司從供應鏈到市場層面都積累了競爭優勢。近幾年,煤電受國家能源和環保政策影響,在某些區域控制新增煤電機組。為適應形勢,公司大力拓展新的能源服務形式。”

          2013年,公司開始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業務,2015年公司第一個風電項目投產,2016年第一個地面光伏項目投產。其中,惠東風電一期49.6兆瓦項目實現當年投產當年產生效益。2017年,公司一批新能源項目密集投運,除了自建項目外,公司當年首次嘗試通過并購獲得項目。到2018年底,公司清潔能源業務已逐步形成規模效應,已投產風電和光伏項目達到24個。

          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新能源業務在2019年迎來爆發。廣州發展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在公司電源種類中,新能源可控裝機容量864.5兆瓦,同比增長281%。

          “2020年公司仍將加大清潔能源的投資力度,努力實現裝機規模倍增,使清潔能源裝機比重不斷增大。”伍竹林表示。

          強化管理 實現快速規模化發展

          新能源產業是一個資源型產業,項目用地、開發建設、投產運維等環節均需要協調得當才能保障效益。同時,競價上網時代,通過競爭方式配置資源和確定上網電價成為趨向,企業能力、技術方案、申報電價等多個因素成為考核標準,管理落后、協調能力不足的電力開發企業可能喪失良機。廣州發展依托多年積累起來的管理經驗,精確測算項目經濟收益,通過優中選優開發和收購新能源項目,不斷降本增效,實現新能源業務高效、規模化發展。

          2018年“5·31”政策出臺后,光伏行業補貼加速退坡,全國光伏行業普遍出現觀望或退縮現象,但是公司新能源團隊仍然積極儲備待開發項目。在2019年國家競價政策出臺時,新能源團隊迅速抓住機遇,成功進行一批項目競價申報,并全部入選國家競價補貼范圍,占廣東省競價上網項目總容量的30%,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六;同年公司項目還入選第一批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試點示范項目,占全省第一批光伏發電平價項目總容量的23%,位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七。

          在伍竹林看來,越來越多的傳統能源企業向新能源領域轉型,電價、補貼下調是必然趨勢,光伏指標越來越緊,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新能源項目開發難度將不斷加大。面對光伏項目申報時遇到的困難,廣州發展充分利用平臺優勢以及公司在光伏行業內的影響力,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地方企業參與項目前期開發工作,搶占土地和接入資源,成功申報了一批分布式項目。

          關于新能源項目的兼并收購,則是另一項艱巨的挑戰。伍竹林介紹,并購項目具有時間緊、競爭大、變化快和風險隱蔽的特點,效率是關鍵因素。公司始終堅持“效率就是成功率”的理念,針對各個并購項目的特點,通過組建聯合小組、上下快速聯動、加速決策流程等措施,高效推動項目并購工作。公司2020年收購河南蘭考項目自啟動前期工作到簽訂股轉合同歷時僅兩個半月,在國內同行中并不多見。

          身處能源基礎設施領域,廣州發展在追求規模化發展的同時也注重社會效益。2019年,公司完成收購的四川美姑黃茅埂150兆瓦風電項目,每年可提供超過4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節約標煤約1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氮氧化合物128萬噸,煙塵38萬噸,有力地推動涼山州乃至四川省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隨著相關政策的推進,伍竹林預計行業將加速優勝劣汰,未來將會出現不少項目退出的案例,這為公司擴大規模帶來機會。公司將發揮優勢,積極開展項目建設和并購工作,積極參與新能源競價項目工作,著手在河南、湖南以及四川等地建立新能源基地,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縱深發展。

          儲備多種業務 開發新品種

          除了風電和光伏外,廣州發展布局多年的天然氣業務也進入收獲期。2019年,廣州發展銷售天然氣15.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5.47%。隨著工商業用戶的增加,天然氣業務的增長空間很大。

          廣州發展的天然氣業務立足本土,是廣州市高壓燃氣管網投資建設和管道天然氣購銷的唯一主體。在氣源方面,其有中石油、中海油及廣東大鵬等氣源,并積極開展廣東大鵬和珠海金灣兩個LNG接收站代加工權益,實現采購海外LNG現貨作為氣源補充,目前已初步建立海外氣源采購渠道。正在建設的天然氣四期工程項目和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項目,主要對廣州市天然氣高壓管道系統進行擴容,為天然氣用戶完善配氣管網。項目建成后將完善多層次、多渠道氣源體系,既可保障廣州市天然氣穩定、安全供應,也將為公司搭建直接承接海外天然氣資源的平臺,增強議價能力。

          伍竹林介紹,實現上游氣源、管道建設和銷售一體化運營在行業里比較少見,通過一體化運營模式可以統籌運營,降低成本。公司的氣價在行業中處于較低水平,具備較強競爭力。

          “下一步廣州發展將利用更為完善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燃氣產業鏈,開展天然氣貿易等業務,擴大銷售規模。”伍竹林表示,公司將積極開拓燃氣電廠、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和工商業客戶等用戶,同時關注新的用戶類型。通過天然氣應急調峰氣源站及管線項目建設,促使燃氣業務實現較快增長。

          此外,伍竹林介紹,公司也在開拓新的能源品種,沿著減碳和零排放的方向研發,較為看好氫能源和可燃冰的發展前景,目前正積極推動相關研究開發。

          加碼研發 提升智能化水平

          面對能源領域的新形勢,發電企業必須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提升發電效率,實現降本提效,增強核心競爭力。“行業從‘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技術必須要不斷升級跟上形勢。”伍竹林表示。

          近年來,廣州發展不斷加碼研發投入,旗下研究院在推進節能環保、清潔低碳、安全智能等領域的研發項目高達350余項。千噸級內河新能源電動船項目完成驗證和研發驗收;南沙珠啤光伏組件自動清洗機器人正式投運;燃氣集團積極擁抱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燃氣,其在廣州市投放物聯網智能燃氣表超過百萬臺,單一城市商用規模目前全球第一,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支持。

          另外,公司還建成了華南地區首套風、光、充電樁一體智能集控系統,實現對新能源各場站的集中監控和遠程管理,大大提升電站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運行水平。

          從火力發電到多種能源齊頭并進,廣州發展始終堅持清潔能源的發展方向,項目管理穩扎穩打,資產規模穩步擴大。Wind數據顯示,從2010年底到2019年底,廣州發展營業收入從88.6億元增至296.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36%;總資產從173.1億元增至423.8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0.46%。在保證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廣州發展在分紅方面也保持領先,上市21年來堅持每年分紅,累計實現現金分紅近70億元,分紅率達41%。

          伍竹林表示,作為一家國有企業,公司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融入到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未來在股東層面會堅持分紅,在業務方面將保持創新,不斷完善清潔能源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齊蒙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