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峽水利董事長葉建橋表示:突破發展瓶頸 打造一流配售電企業
- 2020年05月18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三峽水利重組事項獲批,公司擬向新禹投資等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聯合能源88.41%股權,擬向三峽電能等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長興電力100%股權,并同時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億元。
近日,三峽水利重組事項獲批,公司擬向新禹投資等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聯合能源88.41%股權,擬向三峽電能等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長興電力100%股權(長興電力持有聯合能源10.95%股權),并同時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億元。重組后的三峽水利將作為三峽集團以配售電為主業的唯一上市平臺。
對于本次重組原因,公司董事長葉建橋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區域內水電資源開發完畢、供電區域配售電業務基本飽和,公司發展遇到了瓶頸。通過本次重組公司將突破原有供電區域限制,完成對重慶市萬州區、涪陵區和黔江區三個原地方電力企業,以及兩江新區新增配售電企業四個區域配售電企業的整合,形成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實現公司做優做強做大的目標。”
提升市場規模
中國證券報:本次重組對公司的意義是什么?
葉建橋:三峽水利是重慶第一家電力上市公司,自1997年上市以來,致力于服務三峽庫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是三峽庫區的重要電力支撐。20多年來,公司通過開發電網區域及周邊的水電資源、做深做透供電區域內的配售電業務,實現了健康、平穩的發展。但隨著區域內水電資源開發完畢、供電區域配售電業務基本飽和,公司發展遇到了瓶頸。重組完成后,公司自有電站裝機規模將大幅擴大,配售電業務區域覆蓋三峽庫區核心區及重慶多個工業經濟區,市場規模大幅提升。
根據2018年度備考財務數據,重組前后,公司資產規模將由51.49億元擴大至197.1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將由28.52億元擴大至90.23億元,營業收入將由12.98億元增加至54.16億元。
中國證券報:重組后如何發揮混合所有制的優勢?
葉建橋:本次重組標的聯合能源是國家電力體制改革試點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重組后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相對分散,實現了中央國資、地方國資和民營資本的高度融合。下一步,三峽水利將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規范公司治理,加強管理融合,提高運營效率;將進一步發揮作為三峽集團配售電業務平臺的作用,一方面經營管理好存量配售電業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面向用戶側的綜合能源服務業務,進一步做優做強做大,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積極參與配售電業務
中國證券報:重組后公司發展戰略是什么?
葉建橋:重組后的三峽水利將進一步發揮其作為三峽集團配售電業務平臺的作用,積極踐行國家電力體制改革,努力打造成一流的配售電企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逐步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放開增量配電投資業務,鼓勵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配電業務。重組后的三峽水利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積極發展配電業務,符合中央關于電力體制改革的精神。國家電網也發布了《進一步支持和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意見》,為公司更好地參與配售電業務創造了積極條件。
中國證券報:對于網上稱本次重組為“三峽電網”的整合,怎么看?
葉建橋:首先,“三峽電網”這個概念和提法不準確。本次重組只是將重慶地區四個地方電網實現了股權層面的整合,并沒有改變四個地方電網的原有特性,不存在市場傳言的形成“第三大電網”的問題。另外,四個地方電網的電力交換對象也是兩大電網公司,不與三峽集團所屬水電站直接進行對接,也不存在“發、輸、配一體化”的問題。
重組后的上市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在做好存量電網經營管理的基礎上,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發展配售電業務和綜合能源服務業務。本次重組打造了一個資產規模更大、投融資能力更強的配售電和綜合能源服務上市公司,完全符合國家電力體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疫情對業績影響有限
中國證券報:疫情對公司全年業績影響如何?
葉建橋: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2020年業績預計有一定影響。重組標的聯合能源通過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疫情,其一季度的發、售電量均優于去年同期水平,到目前為止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聯合能源的業績影響有限。三峽水利現有資產因落實國家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政策,以及部分客戶因疫情導致用電量減少的情況,今年一季度的售電量、收入等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預計疫情對全年業績有一定影響,但總體可控。
在未考慮重大資產重組因素的情況下,2020年公司計劃完成上網電量22.02億千瓦時,售電量20.02億千瓦時,實現營業收入13.45億元。為此,公司一方面將精心組織,引進低價的電源,降低外購電成本;另一方面,對標行業先進,提高公司供電服務水平;同時,提升市場營銷核心能力,加快電力營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