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shù)據(jù)...
        1. 高端制造|生態(tài)環(huán)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y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lián)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yè)|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xiāng)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yè)新聞網>要聞> 教育培訓>正文內容
          • 北京中小學AI通識課落地:跨學科融合成亮點
          • 2025年09月10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金秋九月,隨著新學期開啟,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已被北京多所中小學提上日程。9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海淀區(qū)、通州區(qū)部分小學獲悉,目前學校已開始安排本學期的AI通識課教學,課程覆蓋面也將從原本的社團、課后輔導試點,拓展至全校學生。

          金秋九月,隨著新學期開啟,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已被北京多所中小學提上日程。9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海淀區(qū)、通州區(qū)部分小學獲悉,目前學校已開始安排本學期的AI通識課教學,課程覆蓋面也將從原本的社團、課后輔導試點,拓展至全校學生。當前階段,AI通識課程更多的是結合信息技術課進行教學,部分學校表示未來計劃將AI與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進行融合,用AI通識教學的知識、技巧去實踐更多的項目。盡管AI技術已經隨處可見,但AI通識課不僅對學生甚至對教師來說均為一個嶄新的課程,如何促進教師對AI知識的主動更新、如何避免學生對AI產生過度依賴,成為當下的課題。

          北京商報

          全面鋪開AI通識教育

          開學伊始,不少學生滿懷期待地返回校園,從本學期開始,北京市中小學校將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

          根據(jù)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fā)的《北京市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從2025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市中小學校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每學年不少于8課時,實現(xiàn)中小學生全面普及。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早已安排好AI通識課教學工作。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清華附小”)教師劉亦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上學年開始,學校便已經開設了AI課程相關的社團以及課后輔導,有興趣的學生會報名參與。新學期開始,AI通識課就加入進日常教學當中,相當于由部分試點到全面鋪開。從去年開始,清華附小與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共同編寫了通識讀本,后續(xù)學校將基于該通識讀本進行教學。

          北京市通州區(qū)的潞河中學附屬學校也在本學期開啟人工智能通識課教學。潞河中學附屬學校校長馬劍濤表示,自2022年AI技術迅速興起以來,學校科技社團便引入AI通識課程,采取“教師先行學習、分齡分層教學”的模式,推進AI通識教育。此前,社團每學年從各年級僅選拔十余名學生參與。而從本學期起,學校全面鋪開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和學習人工智能知識。

          馬劍濤還表示,依據(jù)國家課程標準,學校爭取開齊、開足義務教育小學階段每學期4節(jié)AI通識課,同時依托猿力科技旗下飛象星球的人工智能課程進行教學,并且合理優(yōu)化學校的各種原有硬件設備,整合了VR、元宇宙等設備,進行軟硬結合的人工智能教學。

          計劃與語數(shù)等多學科融合

          如今,AI通識課已不僅僅與信息技術學科進行融合,未來將會與語文、數(shù)學等更多學科結合教學。

          《工作方案》也提出,學校可將人工智能課程獨立設置,也可以與信息科技(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科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等課程融合開展。

          馬劍濤說到,從本學期開始,教學團隊已不再局限于簡單采用人機雙師AI課程模式,而是由專任學科教師主動提煉、整合其知識體系,將AI通識課內容融入語文、數(shù)學等主干學科教學中。課堂組織形式也由以往虛擬教師主講,轉變?yōu)楸拘=處熤鲗е髦v,靈活選用課程當中的互動模塊與知識系統(tǒng)作為輔助,從“單純使用”轉變?yōu)椤皠?chuàng)造性深度應用”。

          談及未來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劉亦倫表示,AI通識課的常規(guī)體量就是在信息技術課中融入AI通識課教學。但對于清華附小而言,每學期僅依靠四至五個課時開展AI通識課教學是遠遠不足的。因此,學校正積極推進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將AI技術與語文、數(shù)學、科學等學科有機融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超越常規(guī)通識課程的范疇,靈活運用AI知識和方法,圍繞他們自主提出的真實問題,開展實踐性項目探究。

          劉亦倫還說到,除了常規(guī)的課程,清華附小還推出了“1+x”課程,利用x課程的時間把AI與其他學科相結合,AI通識課教學的課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會隨著項目的開展而變化,給予學生更多關于人工智能的知識。

          促進教師知識主動更新

          盡管人工智能技術已逐漸普及,但AI通識課程仍屬于新興領域,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而言,都意味著全新的學習體驗與教學挑戰(zhàn)。

          針對教學挑戰(zhàn),馬劍濤坦言,教師在教授AI通識課的過程當中,確實會遇到一定的挑戰(zhàn),例如,如何促進教師知識的主動更新?如何避免學生對AI技術過度依賴?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去調整教學方法,要讓每個學生受益,讓更多的學生對AI技術產生興趣,更愛學習AI通識課程。

          劉亦倫表示,非主修信息技術或是AI相關學科的教師,就會面臨專業(yè)性知識不足等問題。所以為了應對這樣的挑戰(zhàn),去年學校數(shù)學等其他學科的教師已經接受過相關培訓,再一起完成相關教材的編寫,提前進行備課,熟悉AI通識課的相關內容。同時,今年上半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支持下,學校利用四個周末舉行了AI通識教育工作坊培訓,提升全學科老師的通識教育專業(yè)性。

          面對下一步教學計劃,劉亦倫還說到,在清華大學的支持下,清華附小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在逐漸探索大學、中學、小學通識教育一體化的課程體系。

          面對新學期北京市中小學校將全面鋪開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聚焦產業(yè)端,學而思、猿力科技等布局AI通識課的企業(yè)也給部分學校和教師提供了一些便利,以做到課程教學的無縫銜接。飛象星球人工智能課程產品負責人魯欣所在的教育研發(fā)團隊近期一直在對相關課程進行更新打磨。魯欣表示,今年飛象星球與各區(qū)學校共同探索AI教育的創(chuàng)新模式。截至目前,課程已累計在北京多個區(qū)域落地,服務了298所學校、2800多個班級,覆蓋學生達9.8萬人次。

          學而思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推廣AI通識教育是政策方向,學而思會根據(jù)國家、社會對人才發(fā)展的需要,以及家長、學生對學習的需求,持續(xù)研發(fā)符合青少年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有助于提升人工智能使用能力的產品和內容,做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除了引入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和課程,各個學校對于人工智能產品的應用正在大幅提高教學效率,助推教育變革。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yè)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yè)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yè)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文章刊發(fā)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