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互聯網>正文內容
          • 互聯網大廠競相布局具身智能
          • 2025年09月10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9月8日,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自變量機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10億元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阿里云、國科投資領投,國開金融、紅杉中國、渶策資本跟投,美團、聯想之星、君聯資本追投。除阿里巴巴外,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美團等互聯網企業也在具身智能領域頻頻落子。

          9月8日,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自變量機器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自變量機器人”)宣布完成近10億元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阿里云、國科投資領投,國開金融、紅杉中國、渶策資本跟投,美團、聯想之星、君聯資本追投。

          這是繼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樹科技”)、松延動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獲得大額融資后,具身智能賽道的又一重要資本動向。據悉,自變量機器人此次融資將主要用于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發、數據系統建設及產業鏈生態布局。

          記者注意到,此次為阿里云首次出手投資具身智能公司。此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陸續投資了深圳逐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逐際動力”)、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星海圖(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海圖”)等多家具身智能及產業鏈企業。

          除阿里巴巴外,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美團等互聯網企業也在具身智能領域頻頻落子。

          例如,從5月份至今,京東已陸續投資智元創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千尋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逐際動力、北京機科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具身智能企業。投資范圍覆蓋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運動控制技術、具身模型及交互大模型等全產業鏈環節。

          “公司高度重視具身智能與大模型等技術熱點,聚焦供應鏈場景推動創新應用,通過內部研發與外部投資構建技術創新生態。”京東方面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除了對外投資,京東還建立起具身智能業務。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京東發布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為機器人、機器狗和AI玩具等提供大模型驅動的對話能力。“我們希望打造開放的機器人生態,讓機器的功能和體驗更好、賣得更多,實現消費者、機器人品牌與京東的共贏。”京東高級副總裁、京東探索研究院副院長何曉冬表示。

          自2024年起,美團接連投資宇樹科技、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等具身智能賽道頭部企業。今年5月份,美團作為自變量機器人A輪融資的獨家投資方,為其注入數億元資金。7月份,美團投資上海它石智航技術有限公司的天使+輪融資,以及星海圖的A4輪及A5輪融資。

          在今年3月份的財報會議上,美團創始人王興表示,AI將極大地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美團將關注在這一領域有哪些初創公司并進行投資,希望與這些年輕公司加深業務合作和技術交流,將機器人技術和AI將更加緊密結合。

          “互聯網大廠競逐具身智能賽道,核心在于搶占未來技術制高點與構建生態閉環。”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具身智能作為AI的終極形態載體,融合感知、決策與執行能力,是連接虛實世界的基礎設施,率先布局可“主導”下一代交互范式與產業標準。企業通過投資與自研掌控產業鏈關鍵環節,有望形成“技術—數據—生態”的戰略閉環。

          從業務需求層面來看,一位不愿具名的電商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具身智能可為互聯網平臺的電商及本地生活業務降低倉儲、分揀及配送邊際成本,提升運營效率。隨著消費者對即時性和確定性服務需求不斷提升,具身智能有助于通過標準化執行增強用戶體驗與黏性。在場景延伸方面,具身智能作為物理世界操作入口,可實現零售向制造、醫療等跨場景無縫銜接,進一步拓展商業邊界。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互聯網巨頭等產業資本持續加碼,具身智能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從早期的硬件技術競爭,升級為融合先進算法、高質量數據、強大算力及完整產業生態的綜合實力較量。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