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金融保險>正文內容
          • 科技業務雙發力 銀行校招釋放新信號
          • 2025年09月12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在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科技型人才一直是銀行爭搶的核心資源。與往年不同,2026年銀行校招的科技崗位呈現出全鏈條滲透特征,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系統開發,而是明確將應用研發、信息安全、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列為核心方向。

          金秋九月,2026年銀行業校招大幕正式拉開,9月11日,記者梳理發現,在金融數字化轉型縱深推進的背景下,銀行校招釋放出轉型加碼信號,科技崗位突破傳統系統開發邊界,呈現全鏈條滲透特征;業務崗布局則緊扣戰略需求,既覆蓋養老金融等特色業務領域,也兼顧基層服務崗位。值得關注的是,構建復合型人才生態已成為各家銀行的共同目標,在分析人士看來,未來硬核技術崗、金融與科技交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崗位,以及生態合作相關崗位需求將逐步上升。

          科技崗全鏈條加碼

          在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科技型人才一直是銀行爭搶的核心資源。與往年不同,2026年銀行校招的科技崗位呈現出全鏈條滲透特征,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系統開發,而是明確將應用研發、信息安全、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列為核心方向。

          工商銀行設立科技菁英崗位,主要為系統開發、應用研發、信息安全、數據挖掘、產品設計等領域提供科技人才儲備。這與工商銀行2025半年度報告中披露的“領航AI+”行動形成呼應,上半年該行在個人金融、金融市場、對公信貸等重點業務領域新增AI財富助理、投研智能助手等100余個應用場景,亟需大量算法工程師與場景落地人才。

          郵儲銀行的招聘策略則更具業務導向性,在總行信息科技部門的人才招聘內容中,該行明確,金融科技部主要負責信息科技規劃、架構管理、需求管理、科技創新、網絡安全、業務研發等工作;數據管理部則是負責數據治理、數據分析應用、數據基礎平臺建設、數據安全管理、信息統計和報送等工作。這背后是郵儲銀行將大模型技術融入金融服務全流程的戰略布局,目前該行已整合230余項場景開展建設,覆蓋各條線業務領域,對科技人才的專業細分需求尤為突出。

          中信銀行、上海銀行等銀行則在崗位層級與培養方向上展現出差異化特色。中信銀行校招崗位設置兼顧總行與分行層級,提供總行信息科技類(含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熱門方向)及分行信息科技類等多元化崗位;上海銀行也在校招中設立金融科技崗位的核心方向,具體來看,專業技術方向將在該行金融科技部門從事平臺、工具、系統的設計、開發、測試和運維工作,或從事數據及AI能力建設等工作。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高政揚指出,這一招聘趨勢反映出銀行業正加速從“技術應用”階段向“技術驅動”階段邁進,戰略轉型步伐持續加快。如今,科技已逐步成為拉動業務增長、推動經營模式革新的核心引擎。當前,銀行正持續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入核心業務流程,借助科技賦能實現以數據為驅動的精細化運營、風控體系升級與業務敏捷迭代。

          其背后的核心訴求,在于通過技術的深度滲透提升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強化市場競爭力;而從長遠布局來看,未來銀行或將進一步聚焦科技生態構建與跨域數據整合能力的打造,以此夯實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根基。

          構建復合型人才生態體系

          除了搶奪科技型人才之外,各家銀行校招中也將業務崗的多元化布局與優化作為重要方向,通過科技與業務人才的協同聯動,構建更具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生態體系。

          從具體業務崗設置來看,多家銀行結合戰略業務板塊精準招賢。中國銀行總行直屬機構中,信用卡中心除信息科技崗位外,同步開放金融綜合崗位,面向國內外院校招收應屆畢業生;養老金融中心作為特色業務板塊,也推出金融綜合崗位,該中心主要負責統籌開展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政策研究和市場分析,年金業務發展與營銷管理,養老金融場景生態建設等工作,凸顯對特色業務領域人才的重視。

          建設銀行則實現廣泛覆蓋,在39家境內分支機構設置綜合營銷崗、園區運維管理崗、外語類專項人才、柜面服務崗等業務相關崗位,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人才需求。

          從技術與業務的協同培養,到跨領域能力的體系化建設,均指向數字化轉型下的人才儲備核心訴求,如今,打造復合型人才也成為銀行業的普遍共識,多家銀行在中報中也對此重點闡述。郵儲銀行提到,著力培育“業務+技術”復合型人才隊伍;招商銀行聚焦拓展員工能力邊界,提升員工復合能力;中信銀行則建立了“三級三化”數字化能力培訓認證體系,系統培育全員數字化思維與技能,加速“業技數”融合的復合人才培養。

          “從協同價值來看,科技崗位與業務崗位的協同聯動,能有效推動技術從‘概念’走向‘落地應用’,避免技術與業務脫節。”高政揚強調,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科技人才,為銀行智能化轉型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助力業務實現智能化升級目標。綜合職能崗位則通過專業的合規管理,平衡技術創新的探索性與風險防控的嚴謹性,為轉型保駕護航。多維度的人才布局,有助于銀行構建技術、業務、合規三位一體的核心能力體系,為業務模式創新、產品服務升級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高政揚進一步指出,綜合來看,未來硬核技術崗、金融與科技交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崗位,以及生態合作相關崗位需求將逐步上升。一方面源于相關領域的人才缺口,另一方面也與銀行加速構建金融生態的戰略需求相契合。整體而言,銀行人才結構將持續與數字化轉型的深化進程相適配,或將形成“技術引領、業務協同、生態支撐”的招聘布局。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