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險企資本補充路徑趨于多元化
- 2025年09月12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已有12家險企獲批增資,合計增資規模達158.26億元,同時補充資本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受訪專家表示,險企探路多元化資本補充方式,受其經營環境變化影響,如市場競爭加劇、公司業務擴張與創新、監管政策引導等。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發布行政批復,同意鼎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和財險”)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資本方式增加注冊資本約13.57億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已有12家險企獲批增資,合計增資規模達158.26億元,同時補充資本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受訪專家表示,險企探路多元化資本補充方式,受其經營環境變化影響,如市場競爭加劇、公司業務擴張與創新、監管政策引導等。
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
保險公司的資本,通常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和實際資本,是保險公司運營的基石,對于保障其償付能力、風險管理、市場信譽、監管合規以及業務發展等方面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增資是保險公司進行資本補充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日,鼎和財險獲批采取以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的方式進行增資。相較于股東增資、增發股票等傳統增資方式,以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的方式在業內相對較為少見。
這種增資方式與外部增資有哪些不同?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方式與外部增資的核心區別在于資金來源不同。前者的資金來源是公司內部積累的資本公積金,不涉及引入新的股東或外部資金流入;而后者則直接涉及外部投資者的加入,可能會帶來股權結構的變化。
楊帆表示,上述不同也反映在對保險公司經營的影響上:資本公積金轉增雖然能提升注冊資本和償付能力額度,但不直接增加公司的現金流,更多體現為賬面上的調整。因此,其對公司經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滿足監管要求、穩定償付能力指標和為業務發展提供合規空間方面。而外部增資,除了提升資本實力外,往往還涉及資金的實際注入,能直接支持公司擴大業務規模或進行戰略投資,但同時也可能涉及股東控制權的稀釋或公司經營策略的調整。
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規定保險公司開展部分保險業務需要滿足一定的注冊資本標準,險企通過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的方式有助于支持公司的業務發展。
探索新型資本補充方式
據梳理,截至9月11日,已有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險企獲批增加注冊資本,合計增資規模達158.26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險企資本補充路徑多元化的趨勢日益顯著。
例如,除鼎和財險外,今年7月份,錦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也獲批通過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方式,將注冊資本由約23.79億元增至約31.88億元。
此外,保險公司主要通過增資和發債兩種方式進行資本補充。在發債方面,今年也有多家險企選擇探索多元化發債方式。
例如,今年一季度,保險公司相繼發行了8只永續債。同時,年內兩家險企選擇發行H股零息可轉債。6月份,中國平安完成發行117.65億港元的零息H股可轉債。9月11日,中國太保發布公告,擬根據一般性授權發行155.56億港元的零息H股可轉債。
對此,楊帆表示,近年來多家保險公司探索新型資本補充方式,與其面臨的經營環境變化緊密關聯。例如,市場競爭加劇、業務擴張與創新、監管政策引導、外部融資環境變化等因素,均可能促使險企尋求更多元化的資本補充途徑。
展望未來,對于資本補充方式,楊帆認為,險企可以選擇發行次級債、資本補充債券等債務性工具和股東增資、發行優先股等股權性工具等。對于業務模式較成熟、現金流穩定的險企,也可以選擇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間接補充資本。此外,險企也可以探索保險聯結證券等創新型工具。同時,他提醒,險企特別是中小險企在選擇資本補充工具時,需要與其風險承受能力、實際需求和監管要求相匹配。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